首都头部高中毕业生真实去向

文摘   2024-07-17 09:00   北京  
各高中的升学数据,扑朔迷离,被来回美化甚至神化,导致我们难识庐山真面目。本文,作者用身边真实案例揭开了名校尖子班和普通班的实际去向,是难得的可贵资料。
为“圣人讳”,抹去真实校名,我们看破不说破,且看且珍惜。
本文源于知乎,署名章夏。


北京头部高中毕业生都能进211么?2023届北京N中考生告诉你,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有很多人,不分校内和校外,都怀有这样的期望。很多同学过度乐观于学校水平,进而高估了自己,最终在高考出分后,难以接受现实,轻则心情上受到长久的打击,重则草率作出复读乃至更为严重的举动。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将这些首都头部学校的真实情况披露出去,让大家正视这些学校,对自己所处的位置有着清醒的认知。说实话,仅针对于N中而言,我很好奇她为什么从不系统性地告诉学生以往学长的去向情况,从未将往届学长高考的数据给学弟学妹解读,从未有组织地让学生接触、了解大学的各个学科,以及各大高校。甚至有时给学生打鸡血时还往往编织出一些离谱的美梦,例如在年级会举“考不好去武大当院第一”的所谓反例,令人忍俊不禁,更好笑的是我们当时竟然还信以为真。
高考之下,分数优先,但高考后我却发现:选择和努力是同样重要的,而选择的正确与否极其依赖于我们所获知的信息量。N中在后者上所做出的成就确实是有目共睹,但却极度忽视前者,甚至是有意遮掩,这样做的目的不得而知。在学校的三年学业生活中,我们仿佛都在云里雾里地向前追逐,直到高考结束,才知道离目标原来这么远。进入大学后,有的人才发现自己的目标并非如自己所想,追悔莫及。

话扯远了,来谈一下最关心的成绩问题,仅以2023年N中为例,最强班有1/3-1/2同学裸分或强基去清北,整体处于中上985水平;次强班稍逊一筹,整体处于中上211水平;平行班方差巨大,有人考到西交、同济,但考到北工商、北信科、乃至北京城市学院的也有,而且还不少。
N中尚且如此,其他更不用多说了。但我想说的是,高中三年,把分数提到自己的学习水平所能驾驭的程度就行,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找到适合于你的大学。所谓适合,一是学习难度适应,二是专业方向合适。
想要找到适合的大学,就一定要学会选择。选择时,首先要记住:唯分数论可以用在提分上,不能用在选择学校上!这就意味着,在选择时不要分数至上,哪个高报哪个,而是看自己对专业的兴趣,对学校整体环境的考量,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为了不受分数桎梏,要作出“浪费”十分,乃至二十分的觉悟。有时候你会发现,所谓的“浪费分”真的不重要,因为大学在不同省的录取分数线和排名是不一样的,我曾无数次惊诧于舍友放弃了那些在北京我高攀不起的大学,选择了我这所大学——毕竟在他们那里,我这所大学的分数线反倒远高于那些大学了。
正确的选择,一定要获取足够的信息,并进行一定时间的分析和抉择后才能得出。高考结束到填报志愿的这段时间,显然不够,最好从高一就开始。所谓的信息,既包含相关高校信息,也包含专业信息。
对于前者,要通过一定途径了解高校的相关情况,例如强势专业、学校保研率、转专业政策、毕业去向等;对于后者,要从两点来考量:
  • 专业的应用方向及就业情况,我在高中跟同校同学谈及他们想填报之专业时,至少有不下二十人提到想学社会学、政治学之类的社会学科,认为很酷,然而在最后填报志愿的时候都因那极差的就业情况而止步不前。那些选择这些学科的同学,据我所知,不是家里有矿,就是混的很惨。所以,看重专业的前景是很有必要的,但倘若你非要坚信这个专业非你不可,你能立足于整个专业之巅,那也可以忽略这点。
  • 你对专业知识的接受程度。比方说你要报数学的话,最好还是先翻翻大学的数学课本,学学微积分和线代;想学经济学的话,翻翻《经济学原理》之类的经典课本;想学文学的话,多看看文学批评,多留心你在语文成绩上是否鹤立鸡群,看看你究竟是能有耐心深入进去,真正学到并运用其中的知识,还是叶公好龙,无功而返。
  • 选择时怀有风险意识,因为填报志愿时必定是要服从调剂的,你要确保自己所选的专业组的专业你都能接受。例如东南大学物理组分类中既有计算机,又有土木,你是否能接受自己被分到土木里面?
总而言之,你有可能会有很多想读的专业,也有很多你认为很不错的专业,只有凭借上述我所提到的那些因素进行权衡,才能找到最有选项,那选项不一定是你最感兴趣的,也不一定是最高薪的,但毫无疑问的是——它是最适合你的。你要明白,选择的机会往往只有一次,因为作出错误选择的后果会影响一生,而改变选择的代价,是两至三年虚度于复读或错误专业的时光,和无比沉重的痛苦!

举三则就发生在我们这一届的真实案例,仅将这些小例作为警示:
  • A同学被学校的鸡血宣传弄得昏头转向,高考成绩本可去北邮的元班,但却认为自己的实力远不止此,遂选择复读,道半力竭,追悔莫及;
  • B同学从未考虑过自己的专业,自认为浙大历史保底即可,成绩出来后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那么强的实力,仓促进了央财的金融。读了半年后认为去首医学医方为正道,如今在犹豫是否复读,纠结万分;
  • C同学通过强基计划捡漏,去了比自身分数高20分的华科学物理,虽然高考结果喜人,但大学生涯却不顺,最终因为跟不上被迫休学,目前前途未卜......
还有一些更为惨烈的我就不说了......
由是可观:成长大事,切须慎之!离题千里,冀君莫怪!

相关阅读:


复联
教育分观念、资源、实践三个层面,复联倡导先进育人理念,发现并传播优质资源,尽可能分享成功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