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高手,依赖资源和造化,更依赖合理的教育理念。管、放、悟是成就孩子成为决定高手的三大前提。管多了,废孩子;放早了,误孩子。
以最近流行的方向盘为例,所谓给孩子方向盘实际是孩子有了基本驾驶能力后的自我实践。也就是说:给孩子方向盘并不是不管,而是管到位了再上路。如此,孩子才容易走好自己的人生。上来就放手,大概率是事故连连。当然,不放手让孩子上路练习也不行,会一直有恐惧心,永远开不了车。
成功难,比成功更难的是对自己和子女的终极关怀,退而远瞻,是一场修行。
学习,未必能改变命运,但学习是成长的“试金石”,也是基本智力和基本态度的直接体现。学习不拔尖可以理解,但搞不到良好,基本是教养观念或人生态度出了问题。
养孩子长大,教孩子道理、传孩子功夫,这种“管”是掏心掏肺的无悔付出、是无私无怨的长久陪伴、是真心真意的爱护和祝福。
教育一开始就需要有“放手”的准备,就像狮王明白张无忌会离开冰火岛回中原,就像七怪知道郭靖会告别漠北下江南,“放”是他们一切“管”的初心。
一
最近翻金庸作品,意识到老先生一直在用武侠阐述教育理论。金老先生笔下宗师辈出,成就他们的是套堪称完美的教育理论。这套体系可以划分为分三个层面,分别是“管、放、悟”。
以张无忌和郭靖两大主角成长做案例说明。
张无忌浪迹在冰火孤岛、郭靖生长在北国大漠,张无忌有“背错一字便重重一个耳光打过去”的谢逊干爹“管”、郭靖有动辄“谩骂、挨饿、打罚”尽数施加的七怪师傅“管”。狮王,传了无忌主要江湖门派的内传心法;七怪,教了郭靖刀剑拳脚的数门功夫。两大主角在童年时期,都有过死记硬背的填鸭灌输和严厉变态的基本功训练。这些非但没毁灭孩子的学习天性,反而为未来修炼高阶功夫打了必要基础。所以,张无忌遇到九阳真经自学成才,郭靖接触降龙十八掌迅速领悟。
养孩子长大,教孩子道理、传孩子功夫,这种“管”是掏心掏肺的无悔付出、是无私无怨的长久陪伴、是真心真意的爱护和祝福。有这种底色,才迈出他们人生的第二步,“放”。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张郭两大主角,都脱离了父母恩师的羽翼,开始闯荡江湖。遭遇危机、接受考验、经历奇遇,分别接触了九阳九阴这样的顶级宝典,又经历张三丰、五绝等顶级大师的点拨,从而超越一流,成为响当当的江湖新秀。最后,张无忌经过波斯使者、玄冥二老、少林三渡的数次绝境考验,郭靖则被裘千仞、欧阳锋、“我是谁”几重煎熬历练,双双彻悟成为宗师。
王重阳和张三丰两大宗师的七大弟子亦可以印证这种模式:全真七子大半是带艺拜师,接触时日不多,侧重放而少有养,最后武学成就了了;武当七子由张真人看着长大,成年后充分历练江湖,结果几大子弟成就颇高。
有人可能会反驳,东邪门人就没成器。是的,的确如此。不过这几位弟子的遭遇跟几大主角具有本质差异:在“管”的阶段,主角们被师傅无限关爱和保护,师傅们甚至愿意为保护子弟付出生命。而东邪门人长期活在高压恐惧之中,形成了巨大的人格障碍,逐出师门后都在琢磨报答师恩而限制了自我发展。类似还有南帝四子弟,一直跟着师傅没出去闯荡,修为追究未到一流。
金庸笔下杨过、张三丰、老顽童、令狐冲,都有对自己充满爱意并尽心抚养的姑姑、师傅、师兄和师娘,有了这种深爱之“养”,再“放”之江湖,才可能有后来的“悟”。
由此恰恰可以说明,“管”“放”缺一不可,而“管”的核心,也是前提,恰恰是“爱”。
二
一个家庭,如果父母很强,子女不强,那么家庭容易走下坡路。
子女强不强,除了天赋就是教育。天赋没得选,但教育是后天功。如果教育理念本身是错的,那么教育的结果就是错上加错。错误的教育理念,主要分两类:一类是管,一直管,管学习、工作、婚姻不说,还要一直管到下代人的家庭生活;另一类是不管,不管的理论依据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天性、兴趣。前者害人,后者坑人。
孩子有点类似电脑,教育相当于操作系统。人生的操作系统是指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简单来说,就是美德:勤奋、勇气、自信、力量、自律等等。从中,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如何做人做事,如何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这就是所谓家传。
开始,小孩不懂不吸收没关系,种子刚扔进土里也不会马上有变化,但早晚会慢慢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三
学习的主体是“学得”“习得”两部分。学是吸收思考,习是实践发育耳。二者各有特性,最好不要混淆。很多能力,不是学得,是习得。习得的本质是从体验中获得能力,这种能力是教不出来的。比如游泳,教一万遍也没用,沉水里泡着泡着就学会了。
具体到学习,以写作业为例。孩子小时候,家里最好有人盯一盯,目的是养习惯,而不是说把老师讲的再讲一遍。孩子做的作业,我们要给孩子检查一遍,纠正思考方式、迭代学习方法。初期,孩子和家长都十分痛苦。但这不是孩子的问题,也不是家长的问题,是磨合的必然阶段。这一阶段相当于种子萌芽期,开始见效很慢很慢,一旦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
我们把这一时期对应到小学和学前,是“养”的关键期,之后,进入了中学,需要“放”。
四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独立人物,这种独立首先是人格和精神上的独立,而后才是行为上的独立。对不同的孩子要采用不同的教养方法,这就是因材施教。发育早、悟性高的孩子,可以早点放;发育晚、自我意识差的孩子,放一放也许会觉醒,但更可能出各种意外,我们需要盯大眼睛,保持关注,必要的时候兜底甚至救急。但无论早还是晚,终究还是要放。
学习不是教育,是教育的重要部分。说到底,学习是拿已知的知识去练习,在这种过程里发展解决未知问题需要的能力。学习,未必能改变命运,但学习是成长的“试金石”,也是基本智力和基本态度的直接体现。学习不拔尖可以理解,但搞不到中游,基本是教养观念或学习态度出了问题。如果不能解决,以后做其它事情会更难。
一样放飞,风筝和雄鹰是有区别的。风筝被后面的线操控,鹰是自己飞翔。我们要明白,我们养的是雏鹰,“管”是为了后面的“放”飞。管的过程,就相当于训练肌肉的力量和高攀天空的勇气,为未来积蓄。
有些人,从小就有很强的自我驱动力。哪怕生在糟糕的家庭,依然能爬起来,原因就是超强的自驱力和上进心。多数人,没了约束,大半会偷懒溜号玩游戏。但是,一直管也不行。一直被管的人,能力很强也只能打工。很大的原因是,一旦别人不管,自己都不知道该干什么。
五
有自驱动力的人,这辈子不会过得太差。但是,要成为领袖人物,只有自驱还不够,还需要催化和质变。催化是见识、是经历,而质变则是“悟”。如果我们不放手,孩子没有机会去体验、思考、犯错,是不可能明悟的。我们都给安排了,孩子只能逆反或者躺平,难有成长空间。
特定领域的顶级专家分享过自己的成长心得,大意是长见识很重要。专家曾经各方面都很优秀,但就是找不到可以深入研究的发展方向。中年出去做访问学者,见到了许多业内新锐和领袖,有一刻,悟到了那种说不清楚的奇妙,学术境界一下子就起来了。
有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旦明悟,整个人的气度和格局就完全不一样了。走出自我的旧世界,多和良师益友切磋交流,是觉悟的有效途径。
任何可以说明白的方法都仅仅适用于少数人。有些人大器晚成、有些人生而知之、有些人不知不觉,他们的成长不吃力也不痛苦,我们理解不了也效仿不来。不过,对于我们愿意教育好子女的普通人,管、放、悟,是套具有实操可能的教养体系。
教育一开始就可以建立“放”的准备,就像狮王明白张无忌会离开冰火岛回中原,就像七怪知道郭靖会告别漠北下江南,“放”是他们一切“管”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