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学北大家长养孩子
文摘
教育
2024-11-01 11:09
北京
小升初和中高考线下交流,有位家长讲述了自家育娃经历,做了教育观、课程规划、学习节奏、电子设备以及青春期逆反等等话题的经验分享,非常有价值。
北大家长的特点是强烈的信念、自发的努力、不遗余力的帮助孩子。而我们,多数只会抱怨、要求、添乱。这是孩子卓越和平凡的重要影响因素。因为家长北大毕业,孩子读高中,在头部校上游,属于清北后备生,所以本文题目拟为北大家长,不夸张。家长来自江南望族,上代有几位院士,目前几位兄辈到了院士门槛,还有亲属经商、从政,都很有建树。家长讲,满清、民国时期,家里就很团结,追求多子多福,留一两个孩子守家,其他孩子出去学习、经商,四处闯荡,很早就在上海有了自己的码头和堂口。赚的钱,家里买地、置业、修祠堂。人虽在外面,但是妻小一般在家,孩子大了,会带出来学习、长见识。清末,家里很早就把孩子送到东洋和欧美留学,所以上了科学的大道,以致后来院士层出。
家族的核心价值观是相信自己和孩子一定行。因为相信自己行,所以敢于奋斗;因为相信孩子行,所以愿意付出。这种相信、敢于、愿意,让所有的小家庭,都能不断进步,甚至遭遇巨大灾难,也能很快复兴。比如,几十年特殊时期,非但财富清零,还有很多政治负担,但是社会环境稍微宽松的七十年代,家里人就开始卖树苗、贩衣服,很快再次实现了财富自由。再比如,相信孩子行,所以每个小家庭都愿意为孩子提供巨量的资源,帮助实现成长的各个大小目标。
相比之下,我们多数人,普遍很盲目,或者犹豫、畏惧,行动之前反复考虑得失,犹豫行不行,结果裹足不前,错失无数可能。
家长还讲,因为家族大、很多方面都有领军人物,所以就算小家庭自己没能奋斗出头问题也不大,大家可以互相拉扯帮衬。只要自己不是烂泥,要啥啥不行,最后肯定差不了。
分享加问答交流,持续了四五个小时,兴趣的取舍、学科的规划、品行的教养,甚至早培、少素的备考、小升初的要点、高中校的特色等方面都有涉及,信息太多,不好提取,所以把能提取的要素作总结。
- 不要把自己和孩子的层级拉的太低,要多跟高手混。高人有能量、有资源,自己跟着可以快速进步,就算自己成不了高手,也不会在底层打转,浪费太多的时间、资源和精力。
- 跟前辈高手有价值,朋辈同党一样有价值,大家互相相约活动之外还可以分享资源、凑班组课。甚至到了小升初,漫天都是消息,有些自己不知道,有些赶不上,但小团体就可以互相帮忙。比如大家分成六组,一组对接一个学校,必要时可以带着所有孩子的信息第一时间赶过去。
- 孩子有兴趣和天赋一说,有些可以培养,有些是老天赏饭,但无论具备何种优势,都要有自己的坚定目标,为这种目标长期努力。目标的终极是就业和长期发展,不是单纯的喜欢、好玩。所以,定目标要考虑家庭的资源和能力,最终还是要脚踏实地。
- 小学中低年级,重要的是养习惯、打基础,阅读的习惯、英语的积累,非常非常重要,这些看不见的能力到了中学会有巨大的推动力。如果缺了,追着补,非常难。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可以做一些以考试为导向的短期努力。这种努力,要讲效率,找到好的老师、内容要适合孩子。好多机构的大班课,课程是标准的,老师是随便抓的,家长没想明白要完成何种任务,跟风跑,这种还不如不上。
- 小升初尽量要一等奖,少数项目的二等也可以,有考试机会尽量积极参与,孩子在考试中获得高强度、高竞争的体验没坏处。象棋、围棋、桥牌也很有用;中考的一模、二模成绩非常重要,取得好成绩的前提下,哪怕中考失利,靠一二模成绩可能还有挽回局面的机会。哪怕回头去国际校、民办校,都会有优待。
- 初高中有很多机会参与国内的大学体验营,也有海外学校的学术营、夏令营、插班学习的机会,这些都非常有价值。国内学术营可以看到大学的运作方式,形成大学概念,有利于孩子树立长期目标。国外则涉及意识形态,让孩子可以更开放、更立体的认识这个世界。很难想象,一个狭隘的人会对国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贡献。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不要搞单一价值观的输入,要多看看,对世界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取长补短,充分发育,最后报效祖国。
- 重点高中都有自己的特色,甚至高中内部不同班型之间也有巨大差异。有的班打特色,快冲猛进;有的班稳扎稳打,侧重基础;有的班强调综合,谋取高分。选校前,家长不要单纯看分看学校,还是要多用心、多了解,尽量选择适合的学校和班型,别去了再遗憾来错了。
- 手机等电子产品是当代离不开的基本工具,其游戏、短视频具有巨大副作用,家长还是要帮孩子把住底线。限制的情境下,孩子都有越狱心理,会各种尝试。这时候,别妥协,管住了就好了。比如,疫情期间,天天网课,孩子没限度的玩游戏,结果就是离不开手机。为破解这难题,两口子带着所有电子设备离家出走了,让姥姥来陪孩子。前两天没手机难受,第三四天孩子嘟囔没手机也能过,第五六天孩子说没手机挺好,心里挺平静,于是跨过了电子设备关。家长还说,孩子不玩手机后,交流欲增加,每晚睡前主动跟家人聊天,说学校的事情,讲自己的难题和困惑,亲子感情明显变好。
- 孩子小时候,没少挨吼,也没少挨揍,但是青春期以后,打不过也揍不了,取而代之的是平等和尊重,有事商量着来。家长认为,小时候挨揍的孩子,抗挫折能力会好一些,抑郁的也少。而且,自己家一代代都是这么过来的,错了要付代价。十二三岁,有次还没揍,孩子就离家出走跑了,家里人来回没找到,最后安慰自己,自己该付出的都付出了,反正对的起孩子。结果,晚上孩子自己回来了,说外面没得吃也没得喝,渴的不行了去卫生间喝凉水,日子不好受,以后家里挨打也不跑了。揍孩子不是暴力胡来,而是定规则、讲后果,双方都接受后按约定揍。
- 如果定了走中高考路线,低年级打好阅读、语文、英语的基础之后,在学科上要早发力,尽早建立优势。家长的经验是越强越省时间,门门不行门门补的时候,追着跑,没信心还特别难受。反观,一门强就省一门的时间,门门强的孩子学习不费劲,玩着学着就出类拔萃。
家长说天才孩子,家里给宽松环境没坏处。非天才孩子,前半生几乎全靠家长和家庭成就:学什么、去什么学校、到哪里工作、跟谁在哪里安家,没有家庭的助力和成就,想取得这些人生大事的诸多如意,不大现实。家长既是孩子的起跑线,又是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养育的本质是家长相信并且愿意努力、愿意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