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数学物理考语文阅读理解
文摘
教育
2024-06-02 09:41
上海
语文、英语在考阅读,数学、物理的长文本、新定义题在考阅读,甚至地理、历史、生物、道法的场景题和时事题也在考阅读......需要注意的是,阅读分泛读和精读,泛读再多也难及精读。
现在孩子的学习考试与我们当年已经完全迥异,很多家长拿自己的成长经验看待现在孩子的学习,无异于刻舟求剑。语文是很复杂的学科,分为考试路径和能力路径,二者并不完全统一。家长作为非专业人士,认知、实践都容易偏颇。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放下自己的固有认识,切实了解现在教、考的实质方向才方便为孩子的成长增砖添瓦。做教学和教研的家长交流时解释,“语文”的核心是“语”和“文”两部分,目前我们语文的基础教育弱化了“语”,着重在“文”。家长进一步分析:第一,纯粹的应试教育用“一元”来评价孩子,而孩子是多面的。第二,目前“应试教育”是最公平的,还没有哪一种制度能够取代。第三,纯粹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技能能力和素养很难面对升学、考试等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需要痛苦的转变。第四,孩子面对现实的挑战、时代的挑战、技术和思想的挑战怎么办?“现实且多元的挑战”正是我们家长焦虑所在,也是迫切需要我们解决的难题!技能是低级的,依托认知、思辨所发展出来的能力和素养,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都知道阅读重要,不过普遍问题是,多数孩子谈不上阅读能力,甚至连阅读习惯都没有。抛开各科难题都依赖阅读能力,具体到语文学科,我们需考虑若干基事实:阅读分泛读和精读,泛读再多也难及精读。精读本质是通过阅读分析人物、情节、主旨并结合现实情景以发展认知和思维,建立思辨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没有指导精读并讲解经典著作的心智与能力。
孩子在小学阶段仅能勉强理解少量经典著作,中学生认知发育逐渐成熟,足以支撑孩子进行深度阅读,但此时绝大多数家长和孩子在中学后都因为考试压力放弃精读经典著作。基于现实考虑,尽可能在小学阶段利用可理解的经典书目打下精读基础,与之相对应的老师和题材都特别重要。
小学语文成绩与中学语文关联性很弱。小学阅读理解的判卷标准相对宽松,不要求作答时非得使用术语。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难度相比小学,陡然加大,答题要求使用术语正规。
绝大多数中学几乎没有进行过逻辑和思辨的讲解与训练,教授语文的主要方式是练习解题套路和背作文。但是,按目前高考语文的发展趋势,仅靠泛读和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很难上115分。泛读几乎对高考成绩贡献不大,平时的阅读积累,对中等生中几乎无用。只有进行过精读训练或深度阅读的孩子才有突破125分的可能。
中高考语文一直在渐进式变革,相隔五年以上的真卷,考察项目与风格完全不同。当前的高考指挥棒在急剧变化,试题普遍情境化,无情景不命题,甚至数学、物理、道法、历、地理的压轴题史都要求具备高超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长期发展的结果,是认知体系的上层建筑,如果缺乏积累和训练,很难跨越中等生平静。语文依赖阅读,但决定性因素是精读,用通俗一点的词说,这种精读的训练便是文化传承!
阅读重要,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语文,而在于一切学科!比如,比如高考数学出现高铁、航天等复杂情境,历史、道法、地理提供当前需要解决的社会难题,简单的知识应答模式远不能满足考试要求,其本质是考察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语言组织与表达、独立思考与质疑等各要素所代表的高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