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成就了顶流孩子

文摘   2024-10-30 08:09   北京  

到了中学,头部孩子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这种领先表现出来是高效、高分,背后则是巨大的能力差异。本文,探究的不是这种差异的表现,而是其来源。

中学头部孩子的普遍共性是:

  • 阅读多、阅读早

阅读早可能是能力强的原因,也可能是能力强的结果,早慧、后劲大的孩子普遍阅读早且阅读量大,最极端的案例是9个月开始阅读;

  • 通识积累充分

阅读是通识的重要来源。除此,参观博物馆、古迹、科技展、旅游等等也是。与我们泛泛参观不同,他们的参观带有研学性质。所谓“研学”是指提前了解,带着问题游览,完成后进行回顾总结。

通识为孩子的后续发展做了充分保障。很多现象和概念,我们还很新奇、概念不清的时候,这些孩子已经有了感官认识。这种积累会带来巨大的效率优势。



阅读和通识之上,成就孩子领先的要素,从本质到现象分为三层。本质是能力,现象是学习,能力不足的时候,再多喂养也难出成绩。我们多数人的理解仅仅处于现象层。

第一层是语感和基础

语感的来源是足够的材料输入,这种输入带来的潜意识和熟悉感是迅速掌握特定知识的有利前提。进一步而言,这种有利前提就是“基础好”。

第二层是知识及逻辑

知识是点状的,需要用学科逻辑串联起来。

知识和逻辑主要来自于课堂学习和自身体验。有孩子需要反复启发、引导和训练才能形成,少数孩子可以主动观察、归纳、演绎完成自我发育,更多孩子手把手都难以拉高。

第三层是考试与分数

分数是学科知识、考试经验所形成综合能力的直接体现。


第三层对应的是实战,主角是孩子

第二层对应的是有招,背后是家庭资源和奋斗习惯。

第一层对应的是无招,依赖父母的教育观念

越低处,越本质;越接近本质,越容易有强大表现。

考试不理想,付出巨大努力依然提分缓慢,很大原因是因为第一层,即“语感”缺失。第一层缺失的情况下第二层再努力也有“空中楼阁”之嫌。或者说,看不见的才是最难追的,第一层不好容易导致我们常说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曾经观察,小学不太出色但进了初中成绩猛进直至出类拔萃乃至直升孩子有几则共性:学前和小学时具有相当自由、明显兴趣、阅读量大且杂、被尊重没被过度操控。以前注意到这些若干现象却没有抽离出内在逻辑,后来才明白:自由的孩子,主动接触各类材料和信息,实际是练就了“语感”基本功。而那些刻意培养孩子的家长直接让孩子在第二层努力,虽可以取得抢跑优势,却因后劲不足,难以持续领先。


三层逻辑顿悟于三次交流,每次交流都是心灵冲击。

第一次冲击是一位道法常常满分的初三女娃,家长说孩子没怎么学道法,但喜欢看新闻联播、喜欢听道德法制、喜欢读半月谈,原来可以高分,初二升初三暑假跟老师学了一期学科逻辑,拉升到了满分。

当时不理解这一现象,现在才明白,这姑娘通过看、听、读所形成的海量输入建立了道法的学科“语感”。

第二次冲击是一位英语学者,做英语学科规划时提到英语好的孩子靠的是“语感”,而那些记单词、记规则的孩子极限发挥也到不了最高水平。英语语感是在听、读、用中形成的,有了好基础,稍微熟悉下单词和规则,简单做做考试训练,就会有很好的表现。

第三次冲击是一位道法老师,老师分享中考冲刺经验时提及有些孩子很努力道法却不出成绩是因为没有学科铺垫,基本名词都很陌生,没有语感,会感觉像道法天书,越学越糊涂。

回归学习,任何一门科目,输入不够,对学科没基本感觉时,材料和考点敏感性都谈不上,题意理解都会成障碍,很难谈好成绩。


以前听说过快速拉升弱科的做法,只有“浸透”两个字,也就是短时间内大量吸收优质资源,把缺的补回来。这一思想与这层级逻辑相暗合,不过,其最大障碍是年龄越大,时间越紧张,来不及。


意识觉醒有几大来源,分别是“足够的学习、财富自由、无条件的爱、经历苦难、反复启发”。此次参悟来于满分孩子、英语学者、道法老师接连给予的反复启发。至于结论是否恰当合理,尚不确定,但是愿意抛砖引玉,就此话题我们继续探讨。



复联
教育分观念、资源、实践三个层面,复联倡导先进育人理念,发现并传播优质资源,尽可能分享成功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