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学业经验分享

文摘   教育   2024-07-03 09:12   北京  

曾经听几位老师聊高中学习,集中反馈是孩子难学、老师难教,结论是高中真难。


  • 甲,教物理的家长

中考靠着刷题可以得高分,到了高中就不行了。
高考物理是越来越灵活,中考也有改变的趋势,但是力度不大。
我最不愿意教的就是新高一的学生,几乎满分的孩子,一学期后给教成不及格,谁都不满意[捂脸]

  • 乙,教化学的家长
23年北京高考化学的难度,比21年、22年有明显降低。但是面对的现实是学生的化学水平,是一届不如一届。以后中考不考化学了,学生的基础更弱。
不是考题出得不好,考试院也在适当降低难度,但是学生真的是很难学,老师很难教。

  • 丙,教英语的家长
北京高考英语极难,有的年份D篇老师做起来都很吃力,甚至考试时间不能完全读懂。没精读打底的孩子,CD篇其实是抓瞎。北京难,上海的更难。
英语好的孩子,多数是小学和初中打的底子好,有足够的听力积累,进行过专门的阅读和写作训练。

  • 丁,教数学的家长
现在数学题弹性大、题型新,对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孩子受制于阅读能力,看不懂题。这种数学里考语文的做法有点偏,但这是趋势,孩子们需要提前适应。
传统的刷题模式已经不能应付高中考试要求。在阅读好的基础上,孩子们必须深刻理解基础知识以及其内在逻辑,具有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能力,具有观察、归纳、拓展的思维品质。

老师们还聊到:
  • 重点校的重点班,压力很大,孩子门科科比、门门拼,有六分之一的孩子坚持不到毕业,有的退学、有的病修、有的转班。反而中考失常去低一两档学校的孩子比较自在,压力不大就能稳住前几名,自信和状态非常好。
  • 读题太快、看不到关键字而丢分是很普遍的大问题。比如物理中考题,电路图都是固定的,平时经常练,大致看一眼题就能做。但是只要题里改几个字,出现一个小陷阱,很多孩子就看不见,会出错,这不是知识体系的的毛病,是思维习惯的问题。
  • 有些孩子,老师给讲的时候明白,但是自己做就错,因为自己理解不了题意。有孩子读题慢了,还会心慌,读快了就没事,这要通过阅读专项来解决。泛读,一目十行没问题,考试必须精读,需要逐字逐句,差一个字都不行。当然,阅读习惯都没发展起来的时候,是谈不上精读能力的,这是长期发育的结果。
  • 高一,多数孩子都会面临三四门不及格的问题,哪怕中考满分科目。现在考试要求高了,知识容量和深度都极大增加,不是我们当年的模样。
  • 语数英是三大核心科目,想要头部学校,必须门门强,211或专业领域的好学校,门槛低一些,一门突出就有保障。比如英语135,算比较突出;语文105,算中等;数学110,也中等,加起来350分。其他选修三门赋分后考差不多一门85的中等分,加起来255,总分605,可以保中等211或者普通学校的好专业。如果优势科目从135滑落到110的一般分,丢掉25分优势,总分在580,没什么选择余地,会比较尴尬。


老师们的经验与心得可以总结为:

  • 非头部孩子想要进211上下的好学校,语数英要稳在110左右,且一定要选择数学或英语中的一门成为优势学科,达到135+的分值。

  • 阅读是极其重要的核心能力,是一切学科的支撑因素,阅读能力强的孩子有明显的考试优势。阅读能力是长期发育的结果,需要刻意培养。
  • 相比数学,英语是没有门槛的学科,合理规划好路径,在小学或初中进行有质量的精读与写作训练,实现135分的分值是大概率事件。


复联
教育分观念、资源、实践三个层面,复联倡导先进育人理念,发现并传播优质资源,尽可能分享成功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