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神童全人教育启蒙

文摘   教育   2024-06-05 08:02   北京  
“神童”,到底天生而来还是教育造就?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是天生,最近慢慢才明白:少数确实天然觉醒,随便给点养料就可以茁壮成长;多数,需要环境的催化,家庭的影响和父母的托举。
本文,是一位天资极其卓越的孩子的教养启蒙。整理出来,虽然我们不能复制神童的强大天赋,但可以为低龄儿童家长做早教参考。


我家俩儿子,老大学业还好,孩子同学家长邀请聊聊教育经验,盛情难却,把主题定为教育启蒙,内容大致包括“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数学启蒙和学习路线、两个孩子的幸福”三个纬度,具体又分为十则小题目。

  • 自主学习
我家俩孩子都有写信的习惯,老大写过,老二三岁多,也开始了。为什么写信呢?有同事、朋友喜欢送娃小礼物,收了礼物孩子很开心,我就问“你要不要谢谢叔叔阿姨?”孩子觉得需要,那我就问“怎么谢呢,要不写封信吧?”那时候老大三岁多,不会写字,就教他拼音,不久发现可以不用拼音直接接触汉字,于是又开始教字。那时,老大每天都会问这个字怎么写、那个字怎么写,我们干脆就教他查字典。很快,孩子就可以自己写信,可以自由阅读了。三四岁的孩子,用字典查字认字、自主阅读其实算自主学习,是自我发展的一小步,也是发展能力的一大步。

  • 时间观
时间观是后天形成的,家长应该刻意培养。具体到我家,先让孩子尽情玩,玩归玩,总有玩够的时候,总会想去接触一些别的东西,这时就可以尝试培养时间观念,告诉孩子不能光玩啊,要留时间做别的喜欢的,这时候孩子就有了基本的时间概念。定了思路之后,需要方法和训练落地,这一阶段的核心是高效利用时间。具体到我家,一般都开车送娃上学,路上会让听空中英语杂志之类,周末、寒暑假等大段时间则会整体规划。总之,零碎时间利用起来,大块儿时间规划好,日常中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

  • 培养习惯
家长都在强调好习惯,但是什么是好习惯?我理解首先是观念,然后才是方法。观念层其实更重要,比如我们强调,不要骗爸妈,考多少分儿就是考多少分儿、题会就是会、不要拿不该拿的东西等等。把孩子的成长比喻成一棵树,这些相当于大树的根基,很重要。
方法论属于具体实操,比如我家老大喜欢数学、物理、化学,有时遇到难题,会拿整个晚上思考,导致无法完成其他作业都。对此,我觉得是好事,跳起来解决一个问题比坐着解决个问题更有价值,前者是挑战区,后者是舒适区。有些难题甚至能把自己气哭,后来突然明白,又很欢乐,这种挫折、努力和成就的循环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自主学习的体现。

  • 数学启蒙
老大数学启蒙比较早,大概两岁就能明显看出来,孩子对数学和数字感兴趣。于是,我开始提一些超出他能力问题,比如两岁多点我就问:“爸爸今天去超市买西瓜,一个西瓜25块钱,100块钱能买几个?”他当时回答不出来,我也不急着告诉他,看他快忘的时候,我会接着问。终于有一天,他告诉我可以买四个西瓜,我很开心地问他怎么算出来的,他说我画出来的,一个圈是25块钱,然后再往后一个一个加,一共画了四个圈儿,就是四个西瓜。我琢磨画圈比较难,便给了他几盒火柴。他就在那儿用火柴棒自己来回分啊凑,大概三岁之前掌握了一百以内的加减法。整个过程我们没有教,只是让孩子去找方法、发现规律,这个过程的每一点进步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惊喜,也是非常好的锻炼。有了这样的开始,后面的很多发展就是自然的延续。

  • 专注力
没有深入思考,不可能有好的专注力,发展专注力的前提就是创造条件让孩子深入思考。上面也提了,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会给他一些超出能力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这个过程是锻炼自学能力的过程,也是深入思考的过程。思考确实很累,但是只有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才能带来快速的成长,有质量的思考过程会无形提高专注力。有一点我需要澄清,并不是说能够坚持很长时间学东西就等于具有良好的专注力,专注力的本质是长时间的深入思考。
老大四岁时,我们办了首都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的阅读卡,可以去看书,也可以借书,经常一次借十几本自然科学类书籍,回家选出特别感兴趣的书买,买了以后孩子如饥似渴去研究,有本《童话里的数学王国》以寓言和童话讲述数学基本概念,孩子每天看到乐的不行,总共看了不下50遍。这种基于兴趣的反复、深度阅读对孩子的专注力的发展,对培养和提高学科兴趣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 好奇心
孩子问题可能会比较多,提问题是好事,无论数学、自然、艺术还是阅读问题,家长至少不要糊弄,要跟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遇到我们自己都不了解的问题,可以网上查,或者翻工具书,一起探索答案。比如我儿子小时候就问:为什么光照不到那个地方就有影子?为什么光的速度就是每秒钟38万公里?还有些看起来不起眼但实际很有价值的问题,比如儿子曾经问我什么是钱?
孩子提的问题,要么是感兴趣的要么是困扰他的,有些问题可能没有答案,最起码也可以给出概念上的东西。有些问题可以结合做一些实验,现在网上有成套的实验工具,价格不高,但是孩子很喜欢,看得见的形式比单纯的概念理解更直观,对数理化学习会有明显帮助。
孩子确实很多很多问题,但每一个问题都可以是思考、探索、发现的契机!

  • 估算能力
无论数学还是生活,估算都有价值,是一种宏观认识。华罗赓曾专门论述过估算的意义,工程项目也离不开预估。老大小时候,我们就经常出鸡兔同笼题,鸡兔同笼是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告诉方程式而不思考,就是填鸭式教育。对于这种题,可以去先去估算,答案错了可以重估,一步一步去接近真实答案,反复演练,孩子自己慢慢就会发现规律,获得脱胎换骨式的精进。

  • 小聪明
孩子都有小聪明,家长往往看成问题,其实也可以发展成优点。我家小聪明一点不少,尤其数学做题,不喜欢打草稿,老掐着指头心算。看成问题的话,挺让人上火,但如果看成深入思考的发展方式,感受就不一样了。口算确实容易出错,用草稿纸不容易大意丢分,但是离高考还有时间,盯着分数不如关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方法上的问题,改进容易,能力层面提升很慢。为了分舍发展能力,属于本末倒置。举这个例子,只是希望我们来辩证的看待小聪明。

  • 自信心
金无足赤、白璧微瑕,依然不影响黄金白璧的价值,人也没有完人,即便有缺点也要有自信。比如我家老大,数学比较强,文科类、艺术类表现不好,但是数学能够带来足够自信。我们家长其实都差不多,对数学特别好的孩子还希望语文好、英语好,学习好了还希望艺术也好,最后孩子就很累。还有些家长,知道孩子不喜欢游泳或者弹琴,非逼着去发展,往往就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小时候,培养特长更重要,获得肯定和成绩对个人自信发展有巨大帮助。只要不是性格缺陷,能力提升以后,问题都好解决。追求十全十美,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毕竟,精力、时间、热情都是有限的。

  • 多胎生活
我家俩娃差五岁,老二三岁以后,老大就带着老二就一起玩,经常两个人玩儿的不亦乐乎。当然也有吵吵打打,但是人生不就是矛盾中融合么,哭哭闹闹也是成长乐趣。很多时候,老大学习很忙,小的没得玩儿,也只能跑老大旁边学习,结果英语、唐诗、宋词顺着学会了不少,有时候还给老大提问,监督作答。实际就是,俩小孩儿一起玩又一起学,省了大人很多事。
生老二之前,我们也担心忙,很难上班又带孩子,结果发现只要分配好时间,总能养好孩子,毕竟我们都是年轻人,体力精力上也都能跟得上。养老也好、老二也好,真的是快乐大于付出,最后,我们生活的都挺好。

每家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定资源,具体到每个孩子,任何方法都是有局限,只有适合没有最好,这里讲的是我家的故事和我自己的认识,有些观点和做法比较偏颇,大家觉得对也好不对也好,我都接受。分享的目的不是辩论,有问题大家也不用较真儿,彼此有所启发和借鉴,这话题就算有价值了。

  • 虎评
家长多维度讲述了自家启蒙教育探索,非常有价值。但是,任何方法都有适用性,也有自己的特定条件和前提,所以家长首要关注的应该是思想,而非简单模仿。比思想更重要的是方向和行动,只要动起来,就有可能在实践中不断进化,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路径,从而不断迭代,最终和子女一起踏上从优秀到卓越的成长之路。


复联
教育分观念、资源、实践三个层面,复联倡导先进育人理念,发现并传播优质资源,尽可能分享成功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