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入手早升值!北京荣宝的质价比精品

时尚   2024-12-06 00:03   广东  





作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女画家之一,闫平的作品可比肩中国近现代著名女性油画家潘玉良、方君璧、关紫兰、李青萍、丘堤、蔡威廉等。一句话总结闫平艺术的独创性特征,即为“诗性具象表现主义”。

在40余载的艺术创作生涯中,闫平最为人熟知的作品当属“母与子”系列,母爱永恒,且是人类共同拥有的东西,而花卉又是最具生机和情绪的植物。自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闫平在写意精神的引领下,以超越学院写实主义观念与技术的姿态,开始了油画新视觉体系的改造、转型与建构。

这件创作于2010年的《母与子》便是将她擅长的母与子和花卉题材相得益彰地并置于同一画面中。去中心化的构图,使画面前景如花海般的向日葵与波斯菊从花瓶中茂然盛放,橘色和翠绿色调使人感受到溢出画面的澎湃生命力。画面左侧呈现粉红色娇嫩身躯的婴儿,神态安详地蜷缩在母亲的臂弯内,备受呵护。母与子虽然并未占据构图的中心,但安然的笑容、和煦的阳光,配以厚重的油彩和愉快明朗的色调,无不烘托着人物安详的神情和静谧气氛,处处歌颂着母亲孕育人类生命的伟大。

在笔触上,艺术家作画如握大刀阔斧,采用层层叠加的厚涂法,不介怀任何笔触的痕迹,产生厚重粗犷的效果;色彩为其次,为了情感表达的需求而主观选择色彩,她采用明度极高的对比色彩形成夺目的落差,营造非常强烈的视觉层次感;最后,也是最独特的一点——艺术家在线条的表现上毫无拘束,画面中极少出现大弧度的曲线,而多出现整体方向与水平线或垂直线呈轻微倾斜角度的直线条。这种内在的表现性与融贯的形式所构成的整体性始终是绘画艺术的内在品质,闫平的作品呈现了上述二者最切恰的统一。


lot 209 闫平《母与子》
160×180cm 布面油画 2010


不断在禁锢中突围,在当代与传统、中国与西方的对峙和交流中,周春芽总是在寻找新鲜的视觉素材和形式构造,从“山石”“绿狗”至“桃花”,每一个系列的创作都见证了他是如何瓦解中西方艺术中固有的图式和秩序,并建立了自己的视觉语言体系。

早年在四川美术学院和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的美术教育经历使他游刃有余地将德国表现主义和中国传统绘画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源流完美融合,从主观感受出发,毫不回避真实的情感、欲望,因此绚烂的桃花在周春芽笔下亦被看作狂热激情的载体。

这幅《江南汇》作于2011年,尺幅最小,却不失精美。作品构图饱满,色彩鲜明浓烈,单纯而又富于变化。画家巧妙地运用各种补色关系,令画面充满了强烈的对比与韵律感,而整体色调却极为统一,大面积的粉色扑面而来,给人一种明媚春天的感受。

画面的空间层次开阔而清晰,近景的桃树花繁叶茂,花朵仿佛处于炽烈的光线下,毫无古代文人的文静内敛,而是有着张扬的姿态和耀眼的光芒,稠厚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营造出极富冲击力的视觉效果。草丛青翠,中景的田野上一道溪水蜿蜒而过,远处有稀疏的树木。田野、溪水、桃花、草丛构成了黄、蓝、粉、绿各种色块,有薄与厚,大与小,冷与暖的对比。田野、溪水和远景的天空都采用近乎平涂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色彩的内在张力,丰富多变的笔触使简单的物象依然颇具生动性。


lot 208 周春芽《江南汇》
57.5×76.5cm 颜色笔纸本 2011


与其把陈文骥的作品贴上抽象的标签,评论家更偏好将之归类于“单色”(The monochrome)。除了单色画之外,陈文骥更结合了“造型画布”的手法,使他的作品明确地从外在现实的表达,滑进对绘画现实的质疑。所谓的“造型画布”指的是方形画布之外的不规则形状的画布。这幅《翠绿》即是“造型画布”的优秀之作。在如此佳作面前,除了体验,文字语言显得孱弱无力。作品就是它们自己,作品所做的是一种自我指涉。

作为独具特色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陈文骥的作品获奖无数并活跃于国内外各类专业性的艺术展览和艺术交流活动之中。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老教授,陈文骥曾先后在美院版画系、壁画系任教,因而在艺术创作中以油画技法为基础,吸收、综合了版画的制作手法与壁画的空间感和装饰性,融会贯通而又艺多不压身。他在创作时并不考虑艺术史,因为他宣称“也可以不以一个画家的身份来完成自己”。但这并不妨碍评论家们以艺术史的眼光来审视他的作品。


lot 211 陈文骥《翠绿》

95×135cm 布面油画 2020

估价:35万-50万元



毋庸置疑,常玉是艺术市场上坚不可摧的中坚力量。观赏性极佳,出版清晰,流通有序,以上种种都保证了其作品较高的流通性,是藏家个人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首选作品。

自1990年代起,在拍卖行及画廊在艺术市场中的举荐以及美术馆在学术领域的挖掘与认同的共同推动下,常玉作品最终得以获得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能见度,获得一众藏家的青睐与购藏,并成为二十世纪华人艺术家市场的顶梁柱。

尤其是2017年出版的《常玉素描与水彩全集》和《常玉版画全集》,为常玉纸本市场提供了相对明确的指引。北京荣宝拍卖此次网罗的两幅常玉作品均在《常玉素描与水彩全集》有所收录。


lot 221 常玉《裸女》

54×37cm 纸本炭笔水墨 

估价:22万-32万元


lot 222 常玉《裸女》
54×37cm 纸本炭笔水墨 
估价:22万-32万元



作为中国最具识别度的画家之一,季大纯的作品以超现实主义的风格和对当代中国现实的讽刺性批判而著称。深受西班牙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胡安·米罗的影响,季大纯的内心精神是“混合式”的,既有中国传统不被教化的乖戾孩童气息,又有现代都市那种单纯的“坏小孩”脾性,其作品中的童心未泯以及“至纯”的绘画性和久违的出世感,极富浪漫诗意及禅意。


lot 224 季大纯《永不安分的司令官》

110×110cm 布面丙烯 2008
估价:17万-27万元

作为70后代表艺术家,黄宇兴在创作主题上并没有在作品中表达与同时代艺术家相近的宏大 叙事、社会形态,而是更加注重自我表达,注重个体生命和生活体验的感知,并把独特的个人经验进行解构、重组、放大。

始于2010年起的“河流”系列代表着代表时间与生命的变化,是黄宇兴作品中多次创下拍卖高价的系列之一,曾多次作为重要作品在其个展中展出。随着单一和流动的荧光色在画布上流淌,个人主体性隐居幕后,打开了更璀璨夺目却又静谧的知觉幻境。河流的不可逆转与永恒流动如同时间一般,片片涟漪掀起一阵阵感知的漩涡,流向之后其它系列作品。

此次北京荣宝拍卖呈现的《河流》创作于2018年,是系列作品中非常精彩的一张。画面由“天际线”意味的直线一分为二,显得平衡稳定,远处如山水般的虚幻却是不具实形的,流淌着融化中的物质,如同一个正在坍塌消失的世界。

上半部分夺目的蓝紫色勾勒出起伏剧烈,色彩变幻的线条。这其中可以看出艺术家运用了传统水墨绘画中对于山水对比的晕染手法。下半部分则流淌着迷幻光芒的涡流,看似静谧的裹挟着时间缓慢前进。这并非人世间的河流,而是如同人们大脑意识中的河流,像记忆一样,有暗流,也有突如其来的漩涡,它们统统在这里进行浣洗、整合、走向无尽的蔓延。

画面构建出历史的载体与刻度,生命在偌大的画布中演绎着客观世界中不可控的流向,带来永恒的内在韵律与万千变化。对黄宇兴来说,有意识地将知觉隐匿,以隐晦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世界、宇宙的看法,便是从这个系列开始的。

黄宇兴对绘画语言的探索、演变有清晰的内在逻辑,即“综合、振解、深化、综合”。虽然他的作品一开始可能让人想起表现主义的风格,但它们深深植根于对景观和人体形态的详细构建,散发出鲜艳的色彩,反映了创作的经验。色彩的生命力和严酷的生活现实在作品中形成了鲜明对比。


lot 220 黄宇兴《河流》
120×180cm 布面丙烯 2018
估价:220万-260万元


欧阳春是最早一批走向全球并显露头角的中国70后艺术家之一,其作品涵盖绘画、装置和雕塑等多个领域;同时,他也从各种艺术形式中汲取灵感,如日本卡通美学、漫画、立体主义等,这些元素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巧妙的融合和运用。他善于将真实的生活感受与天马行空的想象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一种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富有幻想色彩的艺术世界。

这件《飞地》创作于2006年,也是欧阳春“激扬式绘画”时期的高潮阶段,不同于“钻石”系列的璀璨堆叠,他的另一些绘画在形式上则极为不同,是扁平的、图案化和风格化的。艺术家使用大片、均匀的、高饱和度的色块,或是将“图标”布满整个画面。欧阳春的这一阶段画作在布局和设计或多或少受到其激情创作的影响,呈现出对二方连续和方格形图案的情有独钟,这件《飞地》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蓝色、黄色、绿色和白色的格子色块作为底色进行涂抹,在此基础上,受到行动绘画的艺术风格影响,将多种颜料进行洒溅,展现了艺术家创作时游走激扬的状态,背景的冷静填涂与前景的随性洒脱,使观者在克制与放肆的两种氛围中随机切换。画面右上方和下方的裸女形象在欧阳春笔下以他“孩童涂鸦”的样式勾勒出来,娇小的让人不禁联想到可爱的洋娃娃,用可爱代替邪恶,却仍旧无法摆脱他者的“凝视”。可以明确的是,这些文化主题对艺术家而言并非一种图示或者文化现象,而是真实地与他的肉体和精神产生联系。


lot 218 欧阳春《飞地》 
200×300cm 布面油画 2004
估价:75万-95万元


出生在70年代的马轲是“新生代”画家群体中的一匹黑马。在2021年突破百万元大关并写下新纪录后,其作品迅速迎来了市场快速增长期,全面站稳二级市场。

1997年,马轲在天津美院任教,在一片混乱的认知积累之后,他发现自己掌握了“写实绘画的秘密”并开始尝试不同的绘画语言的实践。1998年非洲援教的经历使马轲在同龄人中有了较早的全球意识和强烈的“生命意识”。这也使其渴求在艺术创作中予以更为自由的表达与抒发真挚的情感。与重视图像符号阐释和社会观念表达的流行艺术生产方法不同,马轲在艺术创作中更为关注艺术史范畴的绘画性传承。

马轲的肖像画延续了现代性的焦虑主题,譬如社会现代性导致的人性异化所引发的主体性崩溃。在这幅2011年创作的《悲伤的欲望》中,聚光灯笼罩着主体性破裂的人物,在黑暗剧场上演歇斯底里的独角戏。窒息性的黑色背景形成密不通风的囹圄,人物在黑暗中翛然凸显在面前,带着凌厉的尖刺白光穿透黑暗。艺术家意图重现一种现场感,面对无底深渊与废墟文化,发出了最真实的声音。


lot 227 马轲《悲伤的欲望》
200×150cm 布面油画 2011
估价:45万-65万元


高瑀早期的“熊猫系列”使其一举成名,在艺术市场的成交记录颇为闪耀,是个体面对社会现实的嘲弄以及针砭时弊。

作为全世界喜爱的动物,熊猫呆萌可爱、憨厚温顺几乎成为了它们的固定形象,但高瑀认为将原本单纯的生物赋予太多文化属性的语境值得审视。

艺术家反思熊猫被西方视为中国象征或许是一种充满东方主义、异国情调的固有印象。高瑀对此在文化上展现的片面性进行反驳,打破常规,塑造了一个暴躁易怒的熊猫GG,并赋予其疯狂的性格元素,用不合理的行为和奇幻的时空场景来揭露当代社会中的伪善、暴力和欲望,反思消费时代对人类精神的侵袭。

这件创作于2007年的作品与当下的文化氛围如此契合,在《夏夜里最后的一场化妆舞会》中,熊猫GG化身为死神,其形象源自希腊神话中死神塔纳托斯(Thanatos)的经典造型。原本应该是骷髅形象的西方死神,在艺术家笔下幻化成了憨态可掬的卡通熊猫。

他面颊绯红,身披黑色斗篷,肩扛弯钩镰刀,以一种轻蔑而又戏谑的眼神望向后方。黑暗与尖锐的造型与手脚穿戴萌态感的鞋子与手套形成了极大反差。死神在西方神话中之所以手持镰刀,寓意着“收割成果,收割时间,收割生命”。

这种对生命时间的隐含思索与不羁,在视觉化的风格外衣下让高瑀的绘画囊括了更多的容量,而绝非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简单肤浅地对卡通图像的新奇追求。艺术家将熊猫 GG 以这样的姿态面向观众,透露出一种80后年轻人特有的自嘲与大胆,生死执念在当下是如此无意义,这也是高瑀试图结合时代特征解构传统观念并重构信息组成的证明。


lot 229 高瑀《夏夜里的最后一场化妆舞会》
200×150cm 布面丙烯 2007
估价:45万-65万元


鞠婷是80后艺术家群体中不容忽视的一位佼佼者,年轻时就接住了一级市场抛出的橄榄枝,并顺理成章地得到了通往国际平台的敲门砖。“80后”艺术家进入市场已十年有余,作为他们中最早的一批“出道者”,鞠婷很早就进入了二级市场的名单里,其作品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中稳健发展,是中国当代艺术在艺术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的中坚力量。

鞠婷不断在绘画表面坚持实体与空间的探索,丙烯在重复劳作下被层层堆叠,颜料物性的演变与时间同频,呈现出时间叠加的状态,鞠婷以立体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环境与女性生存状态的思考。 

在木底板上堆叠起一层层的丙烯颜料,每完成一层,都要等待晾干之后,才能继续下一层。完成前期的涂抹工作后,再开始用刀刻的过程。鞠婷特别喜欢用三角刀,因为这种刀刻能产生独特的效果,出现平行线条构成的长切口,从而在画面上产生正负空间,产生纵横交错的肌理感,这就是 “珍珠”系列的由来。

一颗沙粒意外闯入蚌的宁静世界,蚌为了自我防御,不得不分泌出珍珠质,一层又一层地将这异物包裹起来。同样,在“珍珠”系列的创作中,艺术家需要反复退远审视作品,然后回到近处俯身刻制,继承了一种传统的手工劳作模式,劳作是艺术家身体与创作主题相通的桥梁,也与艺术家感性、直觉、情感息息相关。这种作画方式是漫长且枯燥的,往往需要一两个月的制作时间作品才渐露真容。《珍珠》的内在正是珍珠质在蚌壳中逐渐凝聚成珠的动人过程。


lot 219 鞠婷《珍珠》
 98×122cm 木板丙烯 2016
估价:26万-36万元


薛峰很早就已经开始对电子分色、屏幕色和打印工艺在绘画中的应用进行尝试。故事和情节,从来不是薛峰画面的中心。薛峰有意将叙事的成分降到最低,为了更好的表现图像之间的差异,他需要重复地描绘一样的题材和形象,主题尽量单调,空间也尽量简单,只有这样才能不将观众的目光和思绪转移,复杂的形式和叙事,只会破坏作品的主题。

薛峰需要选择一个尽量简单的形式,来缩小作品讨论的范围,只有这样在相似图像里,色彩、笔触、构成之间的微差才会被放大,被强化,成为画面的唯一内容和中心主题。


lot 223 薛峰《修拉研究 2》
160×120cm 布面油画 2021
估价:20万-30万元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徐震对今天极尽庞杂交汇的全球信息有着强烈求知欲和独特的整合能力,广泛地吸收知识并从中生产跨平台和跨媒介的作品,是上海艺术界的领军者和出生于1980年代后的中国年轻艺术家的引路人之一。

深谙市场之道的徐震在一级市场中拥有相当多的助力。2013年之后,二级市场对他的青眼有加也不遑多让。

“永生”“进化”“天下”……没顶公司创立之后,徐震的作品系列以公司的模式产出,它们多半在视觉上呈现出脆弱与刺激的双重特质。 

“天下”系列油画作品已经成为其个人最具识别度、最受藏家和机构⻘睐的代表作品系列之一。将油画颜料置于奶油裱花袋中,依循奶油蛋糕裱装程序制作——“天下”系列油画作品既保有了真实奶油的滑腻甜美,又因为视觉的密集、尺寸的夸张而呈现出虚假迷幻的景观。徐震以“天下”这个颇为宏大的词来命名视觉上如此轻松愉快的作品,实则映像了全球化的享乐主义潮流、精英文化质量的下降、以及经济飞速发展的短期历史中的各种迷失。

在充满权威感的作品名称下,“天下”折射出的是全球化享乐主义潮流下的狂欢。在让人五色目迷、口舌生津的密集奶油花之间,“天下”透露出一种材料与载体之间的微妙构成关系,层次和空间在此被巧妙的融入到绘画和行动的思考当中。奶油式的天下,或曰天下式的奶油,以乐观主义的态度忠实名状了一种愉悦、疯狂且感官主义的现实。


lot 233 徐震《天下》
50×70×13cm 布面油画、铝 2021
估价:18万-28万元


李继开是中国“70后”艺术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以灵性的笔触和富有诗性的气质闻名。

李继开最为人所熟知的少年形象诞生于2000年,是其在探索道路上触摸自我内心的主题,也同时折射出70后一代人的心理镜像。带有卡通风格的少年儿童形象,似乎已经在千禧年初期成为了“70后”艺术家创作的一个普遍现象。而李继开的少年,却有着其中最纯真、最自我的表达。

在创作中,他不仅延续了90年代绘画表现在图像上的变革,更是将图像与自我意识有机地相互结合;画面既展现出属于上世纪的落寞感伤,也有鲜活的新表现主义色彩。


lot 231 李继开《破土而出 NO.1》
180×150cm 布面丙烯 2006
估价:18万-28万元


倪有鱼的作品构建了一张纵横交错的网,一个繁复又统一的美学体系。作为一位早早就被外资贝浩登画廊签约的中国新锐艺术家,倪有鱼虽然在资历上难以比肩前辈,但已然成长到一个不仅满足于在画廊空间销售的阶段,众多藏家的拥趸也促使他适时地进入到美术馆体系获得更重要的学术认可。

多年来倪有鱼始终尝试在日常创作中打破固有的时效性以及观看之道。他的作品多以围绕自然、时间和传统文化展开,充满反省和思辨。他很少依托计算机设备或高科技来完成作品,纯粹地将感情流入作品,用双手构建、抚摸、最终完成。倪有鱼用贴近自然的工作方式,传达对中国传统美学与哲学的钟爱之情。


lot 230 倪有鱼《顿悟 2》
41×25cm 布面丙烯 2015
估价:10万-15万元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的陈飞,借由电影美术的知识基础,对场景与叙事有着极强的把控能力。他的描绘十分具象,对细节有钻劲儿,最终呈现给观者的图像有极为强烈的电影剧照感和写实感。

2003年是他的第一个人生高光时刻,他因为作品在是年苏富比北京秋季拍卖场上的绝佳表现而一举成名。其作品《熊熊的野心》以542万人民币拍出,在当时创下“中国35岁以下青年艺术家”拍卖纪录之最。而这件创作于2003年的作品《宫廷侍女》构图饱满、颜色温和,信息充实,用其独特的创作角度和视觉语言,强调了文化环境的归属感。陈飞早期作品的流出并不常见,在他的艺术脉络中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是有志于陈飞作品系统收藏的有心人不可错过的佳作。


lot 232 陈飞《宫廷侍女》
50×60cm 布面油画 2003
估价:7万-15万元


被很多人定义为潮流艺术家的赵一浅借由一些关于虚拟与真实主题的历史图片素材,极致化展现了景观社会的特质,诙谐幽默,迅速得到一众拥趸。他以浸透记忆的日常物象及视觉经验,经过多层次、多维度的思考与表现,形成“微叙事”的绘画形式,从而在当代艺术领域独树一帜。


lot 237 赵一浅《猫》
70×60cm 布面油画 
估价:6万-12万元


汤大尧是一个在艺术中强调绘画本身多于观念的80后艺术家,他毫不避讳自己作品中绘画史的痕迹,《拥抱》中男子的手臂便是来自于塞尚《玩牌的人》。在艺术家看来,艺术史并不是创作的主要切入点,这种痕迹是艺术史在自己作品中自然的附着:对艺术史的观看,就像是学习的过程,而在创作中有切入点的抽离经典作品中的某些元素运用在自己的画面表达中则像是知识的消化。

不久前,其与《拥抱》同期创作展览的《浪子回头》以18.4万元成交,创个人成交纪录。《拥抱》尺幅较小,除去收藏属性之外兼具家庭装饰属性,不失为热衷绘画性的藏家日常收藏之良选。


lot 235 汤大尧《拥抱》
60×80cm 布面油画 2014
估价:6万-8万元


时砚亮的艺术实践基于计算机数码图式和传统绘画技法的融合而展开。这种实践下,艺术家在探索一种色彩鲜丽、古典感与未来感兼具的画面意象和语言风格。

数字化背景下,人与人、人与空间、人与风景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观看视角和途径的愆演,是艺术家这一系列作品的母题。绘画从现实到虚拟然后再回到现实,创作的过程像经历一场“轮回”。对于时砚亮而言,通过绘画——用光线明暗和色彩,去对个人日常进行“隐喻”。


lot 240 时砚亮《窗前风景》
60×50cm 布面油画 2022
估价:3万-5万元

得益于多元文化背景,俄裔美国艺术家Gosha Levochkin的作品将接受和融合的概念完美诠释。艺术用品商店工作的经历为他提供了无数创作灵感,凭借着敏锐的艺术直觉,他扎根于自然本质,灵活利用空间,创造出具有故事性的画面。

Gosha的作品风格多变,兼具艺术性和商业性,以粗线实体的白描(ligne Claire)简洁风格及尺幅较大的丙烯画作为他的独特语言。


lot 238 Gosha Levochkin 《无题》
105.5×80cm 亚克力 喷漆画布 2019
估价:3.5万-5.5万元


德国艺术家莫娜·布罗莎尔(Mona Broschar)的作品充满趣味性和超现实风格,她将日常物品拟人化,并辅以夸张的视觉形式展现,令人惊艳的亮丽、精准、怪奇,使观者印象深刻。这幅在意象上结合中西的小品更是令人忍俊不禁。


lot 239 莫娜·布罗莎尔《甜品》
50×50cm 布面丙烯与油彩 2021
估价:2.5万-3.5万元



Hi艺术
当代艺术资讯专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