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上海县城厢租界全图局部
汇入黄浦江之前的苏州河
在刚刚过去的上海艺术周,我们曾经用步行串联起苏州河北岸的艺术机构们。从坐落在历史建筑中的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到OCAT上海馆旧址上的没顶画廊、Vanguard、天线的线,再到文安路上聚集了多家艺术机构的苏河皓司,当然还有UCCA Edge,与苏河皓司仅有一路之隔。
苏州河艺术地图
插画 by wannggg
在入驻苏河皓司的艺术机构中,位于四楼的Longlati经纬艺术中心,秉承对二十世纪国际女性艺术家创作、少数与多重少数群体文化以及90后中国艺术家的实践的支持。在今年11月带来了芬兰艺术家亨尼·阿尔夫坦(Henni Alftan)和德国艺术家莎拉·布克纳(Sarah Buckner)两位女性艺术家的个展。
而香格纳画廊在二楼设立了全新的项目空间,揭幕首展呈现了6位年轻艺术家的群展“流动的身景”,事实上早在今年夏天香格纳画廊便曾与苏河皓司联合举办的展览“隐藏的创作:艺术工作者如是说”,聚集53位在艺术行业各个工作环节中的工作者,分别在香格纳M50和苏河皓司一层呈现。
亨尼·阿尔夫坦个展“镜厅”
Longlati经纬艺术中心
莎拉·布克纳个展“浅赭深渊”
Longlati经纬艺术中心
“流动的身景”
香格纳苏河空间
与香格纳苏河空间同处二层的另一个展览是张云垚的个展“异化殿”,这是东画廊带来的一次快闪展。在不久之后,苏河皓司还将迎来新的朋友。
这些都是苏河皓司推出的第二届苏河艺术季“信号在闪烁”的项目。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位于一层的空间樱桃瑚(CHERUBY)呈现的年轻艺术家韩笃一的个人项目“琳琅”,和策展人龙星如策划的特别展览“三体当代艺术展·序章:文明的初见”;以及楼顶户外及建筑外立面空间史蒂夫·梅萨姆的巨型充气装置《包》与王令尘的《蓝途 Journey》共同构成的苏河湾天际线。
整栋苏河皓司化身为一个立体的创意社区。
张云垚个展“异化殿(章节二)”
东画廊展览空间
韩笃一个人项目“琳琅”
苏河皓司展览现场
“三体当代艺术展·序章:文明的初见”
苏河皓司展览现场
王令尘《蓝途 Journey》2024
史蒂夫·梅萨姆《包》2024
图片致谢艺术家、SkylineProiect和UCCA Lab
苏河皓司所处的建筑前身,原为中国实业银行货栈大楼,由通和洋行设计,建于1930年代初,在苏州河沿岸的银行金融仓库建筑群中极具代表性,承载着上海金融业的百年记忆。其建筑呈梯形平面,风格简洁,细部有几何装饰,整体使用米灰色水刷石和黄砂水泥粉刷外墙。抗战时期由于地处公共租界而幸免于难,解放后用作商业、办公和展示用途。2005年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1930年代中国实业银行货栈门前苏州河上
2012年起,该建筑进行修缮升级,沿河立面恢复历史天际线,主要复原建筑体量、檐口高度、开间尺度、建筑色彩与立面风格。其余立面采用清水砖划格印刷玻璃幕墙等现代建筑语汇向传统致敬。新旧之间还有一室外中庭,新建筑成为历史建筑的折射面,在户外小场域内产生戏剧性对话。
修缮后的建筑立面
从历史优秀建筑变身苏河皓司,如今这座建筑成为从画廊展览到设计创意,从艺术活动到文化交流——一个艺术、设计与创意的交汇点。值得一提的是,苏河皓司并非完全针对商业画廊而打造,而是融合了文化、艺术与设计不同领域的机构,旨在打造一个别具一格的创意社群。就像我们在今年艺术周期间看到的,除了画廊与创意设计公司的入驻,屋顶的公共艺术、一层多样的主题性展览都让苏河皓司具有更丰富维度的活力和吸引力。
Bryce蔡贝轶、Chris邵程、Jill顾芷宁、Zihao陈子豪是苏河皓司的发起人,他们各自在设计、艺术、和运营方面拥有深厚的经验和背景,并特别强调设计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苏河皓司的建筑并不需要被固定在某种传统的风格中,而是要为每个入驻的创意提供自由生长的土壤。正因如此,建筑中有许多留白的空间,提供给艺术家和设计师自由发挥的余地。”
苏河皓司发起人
左起:Bryce蔡贝轶、Chris邵程、Jill顾芷宁
其实不止每年11月的上海艺术季,每个季度的不同时间节点,例如在上海设计周、电影节和时装周期间,苏河皓司都会有多种形式的活动。苏河皓司的主理人Jill表示,“这些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契合特定的季节或节点,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场合中引发讨论和思考,我们的目标在于形成一种凝聚力,使得参与者能够感受到强烈的交流与聚合氛围,当前来看大家的普遍反馈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苏河皓司,最精彩的不仅仅是艺术和设计展览,还有充满创意的社群活动,比如在青年导演带领下的戏剧围读工作坊“苏河读剧”;艺术家夏乔伊举办展览“排演(Dry Run)”的主题工作坊,让参与的嘉宾们一同体验与“太阳能量”的互动以及探索“上海迷彩”元素的视觉语言;策展人祝羽捷与艺术家之间的对谈;“潮涌海上:海洋文献共读”公教活动;除此之外,还有派对、Voguing、冥想、放映、公众导览等计划。
在青年导演带领下的戏剧围读工作坊“苏河读剧”
夏乔伊公共艺术项目“排演”
利用多种织物在屋顶搭建了一顶巨型帐篷
苏河皓司派对现场
苏河皓司不仅仅是一个展示空间,它的使命之一是孵化创意,成为一个汇聚各类创意人才的平台。在发起人们看来,艺术和设计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需要通过社交、合作与分享去不断激发创作灵感和创新思维。就像Jill所说那样:“苏河皓司并不拘泥于传统的商业模式,而是更注重空间内的‘文化氛围’与‘社群效应’,用多样的展览、活动和空间设计反映出一种开放、包容和创新的精神。”
这种交流与聚合氛围的形成,离不开苏河皓司优越的地理位置。“苏河皓司地处上海的文化和商业中心地带,周围环绕着充满活力的创意街区和高端商业区。附近的创意空间、设计工作室和艺术机构共同构成了一个活跃的文化生态圈。苏河皓司与邻近的美术馆和画廊等文化地标紧密联动,这种区域联动效应不仅为访客提供了便利,也为其成为本地艺术社群的聚集地提供了支持。”
“潮涌海上:海洋文献共读”公教活动
左起:艺术家汪天鑫、策展人祝羽捷、诗人胡桑、艺术家张移北
回顾苏河皓司创立至今的历程,Zihao向我们提到,苏河皓司的社群属性,使其成为了一个孵化年轻艺术家的重要平台。在这里,艺术得以展示自己独特的内容,极具新鲜感和活力;其次,苏河皓司非常注重培育与滋养空间机能,给予提供多样化的展示途径,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苏河皓司的楼顶的户外空间就是一个独特的空间,“考虑到在上海这样的城市中,能够利用且对外的露台并不多。因此,我们开放了整个露台,旨在给艺术家更多可以释放自我的创作空间,”苏河皓司的设计师Chris说。
位于顶楼的艺术酒廊HQ Penthaus
与此同时,苏河皓司的融合性也十分突出,苏河皓司则力图引入更多元化的元素,构建起跨界融合的艺术生态,它不仅设有与艺术酒廊、设计空间、公共艺术展览区以及材料研究室,还力争给创意人士一个多功能的创作展示平台,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单调的展览场所。未来,“苏河皓司希望能进一步扩展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既能衔接艺术,又能衍生艺术,最终实现艺术的落地。”
正是秉承着这样的价值观,苏河皓司的整体设计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进行了精心的规划,Bryce表示,“我们并不希望这座大楼仅仅被固定在某种风格或主题中,而是更希望它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自我定义与成长。”
迁移·共代谢实验项目
P.art Group
“一拍即合”摄影展
苏河皓司展览现场
明新材料实验室主题展“情书”
明新材料实验室
苏河皓司和北京当代特别策划的“厨艺当代”
苏河皓司不仅是一栋建筑,更是一个开放的创意空间,通过积极引进和培育新的艺术形式与艺术实践,苏河皓司不仅为本地艺术家提供了展示和创作的平台,也吸引了国内外的艺术人才和观众,成为上海艺术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纽带。通过这些多元化的空间,艺术创作不再局限于展览展示,还能够进入设计、商业、公共艺术等更多领域,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了上海艺术生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及整个艺术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