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兵|这一季,堪称“无敌”的中国嘉德

时尚   2024-11-14 18:21   上海  

Lot 216 陈飞 《目露凶光》
190×200cm×2 布面丙烯 2010-2011
估价:680万–880万

“ 陈飞的作品一直给人一种制作感非常强、表达意图非常明确的印象,似乎他骨子里就对任何事物乃至细节有着极致明确的要求。他的画面是平面化的、图案式的,所有细节和形状都用黑线把控,对自我也是极尽解刨式的表达,比如每一丝肌肉的走向,每一根毛毯编织的纹理,每一片叶子的形态乃至上面的虫洞,都是扫描式的和无差别的描摹,在颜色上则体现出高度的提炼和概括,从而把所有细节都融汇在整体里。在这幅巨制《目露凶光》中,人物的微表情是整个画面的精髓所在,杀气逼人,此时面面俱到的精确化和冷峻的情绪力量形成视觉上和心理上的强烈冲突,让人惊诧这即使是一个梦境,也会是刻骨铭心的那种。

“ 陈飞这个时期我最喜欢的一件,也是迄今为止我见到的最大的一件。最可贵的是作品极好地展现了陈飞的塑造能力,以及对瞬间情绪的捕捉。在这么大尺寸的范围内,气场十足,摄人心魄,同样在这个时间节点释出市场,必定能掀起大家的热情,绝对可以期待一下。

“ 当年这件作品第一次出现在《Hi艺术》杂志上,就听闻一位资深藏家通过图片预订了这件作品,这似乎是看PDF预订作品时代的早期雏形,之后该作品一直在这位重要藏家的家中,多次开放参观,细节之多,多次欣赏才能捕捉到。而如此细节的画面,马背上女性的眼神则能将观者注意力聚焦,从而开始发散到整个画面去思考背后的故事……这无疑是电影专业毕业的陈飞淋漓尽致的一次创作,历时一年多,现在来看,依然是代表作中的代表作。相信很多业内人士也目睹过陈飞这件巨作,此前听闻这件作品有买家欲超过千万的价格想要跟这位藏家私洽,但是为了提振市场,现藏家以一个更低的估价给了拍卖,所以此次这件作品的拍卖表现非常引人关注。


“ 曝光度和辨识度都很高的作品,的的确确具备人见人爱而且特别想占有的模样

“ 《目露凶光》是陈飞迄今为止投入了最多精力、也最为繁复的一件作品,记得这件作品刚刚面世时,就被一位著名的藏家看到,在展览开始之前就将其收入囊中,直到14年之后才再释放到市场中,所以这件作品已经被热爱陈飞的藏家们‘惦记’多年,价格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飞也从一个新人,成长为80后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这件极具陈飞早年作品特质的《目露凶光》,可以算是80后一代最重磅的作品之一。




Lot235 陈可《草垛上的小丑》
180×350cm 布面油画 2011
估价:300万–500万

“ 陈可的《草垛上的小丑》作于2011年,在2012年后她开始创作以弗里达、梦露等20世纪杰出女性为主题的系列作品,而此前作品大多是带有自传性质,以个体记忆与情感为主题创作,这件作品正是带有某种阶段性总结的转型之作。《草垛上的小丑》是陈可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女性视角所构建的一个越现实的艺术梦境,画面中孤独的小丑站在群山环绕的草垛上,没有一个观众,显得无奈又落寞,小丑的面部与此前陈可作品中常出现的女孩形象有几分相似,使人联想到某种自我投射的暗示。此作是她为数不多的几件巨幅作品之一,首现拍场,值得推荐。

“ 这件作品是我见到最为戏剧感的一件,画面氛围感染力很强,确实是早期风格集大成的一件标志性作品,而最近几次的拍卖,陈可的重要作品总能创造新的纪录,同样对于如此重要的一件作品,也非常期待。

“ 一件最打动孤独者的巨幅优秀作品,也许创作者的意图不仅仅如此。

“ 我认为这件算是陈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画中呈现了一个站在高处的小丑。在这段时期的陈可,正处于人生的第一个巅峰阶段。当时,陈可已成功举办了她在798的展览,探索出一种特别的肌理画法。这种新技法在质感和表现力上极具辨识度,运用了透明画法层层叠加,色彩非常丰富和饱满。


关于画中小丑的形象,我认为艺术家可能传达了一种孤独和‘高处不胜寒’的感受。陈可在此时已达到了事业的首个巅峰,这一阶段也可能象征着她在与自己年轻时代的告别。

“ 被画面中笼罩的温暖的光和孤寂的内容吸引,正好刚刚和陈可聊了这件创作的背景,一并与大家分享,‘这张画是关于一个失落的世界的,一个无关过去或未来,没有时间点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时间停滞,空间也失去了。小丑孤零零站着,没有观众,画面前方右下角的红色帽子似乎是观众的后脑勺,但也许只是一顶帽子。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那只小鸟,但也许只是一只玩具鸟。这是一个文明结束之后的景象,荒芜,孤独。’



Lot 237 欧阳春 《国王山之一(三联作)》
190×130cm×3 布面油画 2006
估价:480万–680万

 对于欧阳春我最喜欢的就是‘王’的这个系列,而这件《国王山之一》更是重中之重,气度非凡,视觉的冲击力极为强烈,恢弘壮观,是这几年拍卖中我最喜欢的一件欧阳春作品,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好的市场反馈。

 第一次在市场中曝光,上次见到它还是在十年前的奥地利国家美术馆,在好的经济环境中,这是轻轻松松踏上千万级台阶的作品。



Lot 239 仇晓飞《国营物》
300×380.5cm 布面油画 2010
估价:450万–650万

 起初看到仇晓飞这幅《国营物》,觉得整个画面调子很古拙,带有颗粒感的厚涂法让人内心踏实,很想上手去抚摸。作品以《国营物》命名是指整个画面里的物品还是带有温暖光环的圆锥体不得而知。在七八十年代甚至是千禧年之前每一个美术生的学画经历中,几何形体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课题,也是最初与绘画结缘的丰碑,带给那段物质匮乏、消息闭塞的童年一束追逐理想的光。让褪色的记忆,过时的旧物仍能被照亮。巨大的尺幅,中心对称的构图方式,赋予物——主角的光环,以最朴素的表现手法回望过去。



Lot 242 韦嘉《刺菁II》
250×200cm 布面丙烯 2008
估价:150万–200万
韦嘉的这件《刺菁II》,跟他2022年创造个人价格纪录的《白头到老II》,其实是同一个系列、创作于2008年的作品。我觉得2008年算是‘70后’的韦嘉第一个创作高潮的末尾阶段。这件作品借助了西方名画的题材圣徒塞巴斯蒂安——一个受伤的年轻人。我不知道艺术家那时经历了什么,只是那个时期的作品总是展现出一种明显的感伤。

作品背景中的‘乱草’,也画得非常精彩。这件作品2010年第一次进入拍场,就创造了韦嘉当时的价格纪录,今次12年后再次进入市场,我想同样会得到藏家的极大重视。

《刺菁Ⅱ》是韦嘉2008年创作的一件重要作品,当时他正尝试从早期较为平面和卡通化的作品向更具绘画性,意涵也更为复杂的作品转变,这批作品在北京和台北两地展出,大获成功,使韦嘉正式跻身一线青年艺术家的舞台。熟悉西方美术史的观众都会看出,《刺菁Ⅱ》中双手被缚身中数箭的少年形象来自圣徒塞巴斯蒂安,这一形象代表了青春的美好、勇敢、残酷与伤害,画面中少年光洁白皙的皮肤与背景阴郁黑暗的荆棘形成强烈的反差,使这件作品具有某种直指人心的力量。




Lot 243  韦嘉《拳来到》
250×200cm 布面丙烯 2005
估价:120万–180万

 2005年的作品《拳来到》是韦嘉最早期典型的绘画风格,像极了石版画的结构与表现张力,然而画面是石版画的好几十倍大。一开始便征服250x200cm的尺寸,立即呈现出石版画诸多独特的语言:包括视觉张力放大缩小的对比,平面中带有几何的立体结构,光影的明亮处与暗处的对比,都为情节的铺陈与渲染带来层层的高潮——虽然在同一张画布上。彷彿电影情节,也许是警匪片,在紧凑的步调,平凡的夜里,忽然出现想象不到又合情理的剧情。在笼罩铁丝网与玻璃的高墙内,照射灯下,上演着纠缠与征服的一幕。而故事未完,胜负未定,彷彿从天而降下的每个人,都在各自动作状态决不重复相同的铺陈中,有着艺术家最理性缜密的组织规划。这样如此阳刚与现世缩影的画作,在韦嘉至今20年创作生涯中,实属少见。



Lot 217 高瑀 《不破不立》
300×180cm×3 布面丙烯 2013
估价:150万–200万

 《不破不立》这一标题本身就透露出年轻时的高瑀与十年后的他在气质上的巨大差异。高瑀少年得志,早在2005年便崭露头角,当时他年仅二十四岁。到了2008年,他的作品市场价值突破百万,成为80后中最为耀眼的偶像级艺术家。这件作品创作于2013年,恰逢高瑀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不久之后,他进入了一段较长的调整期,因此可以说这件作品是他从2008年至2013年黄金时期的收官之作。值得一提的是,我尚未亲见此作品的原作。


2013年也正是高瑀的‘空窗期’,当时他并未与任何画廊合作。到了2014年,他的生活迎来了重大变化,例如他再次从北京搬回重庆,重新规划自己的艺术生涯。因此,这件作品可被视作他年轻时代的一个总结——自2003年崭露头角以来的首个十年收官之作。



Lot 236 康海涛《镜中》
88×224cm 纸板丙烯 2012
估价:120万–180万
 康海涛的《镜中》被黑夜包裹着,如同漆黑中点燃的火柴,又似深夜里梦境的开端。那些模糊的抽象树影摇曳,被风吹进黑夜使空间向外不断延展,加重了时间的厚度。给人一种透着窗或者穿过镜头,捕捉到强光挣脱黑夜的一瞬的感受。艺术家在画面布局上,非常注重‘留黑’,经常是大比例的反覆叠加的手法用黑去拓展空间。现代文明中,城市夜景、夜生活都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家以现代人的视角用光影的手法去观察记录并有感而发,不断创作出力透纸背又情同眼前的作品。


Lot 214 闫冰 《分土豆No.3》
80×220cm 布面油画 2013
估价:80万–100万

 在看了太多扭扭捏捏的作品后,平实的题材,土豆,给不太喜欢矫揉造作的购藏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选项。



Lot 86 鞠婷 《珍珠系列030315》
183.5×230.5cm 木板丙烯 2015
估价:20万–30万

 鞠婷无疑是最近一段时间市场的亮点,尤其是在抽象这个范畴里,已经好长一段时间波澜不惊了。而现在的鞠婷更像投入池塘一粒石子,正在掀起一阵一阵的涟漪,非常希望这个效应能够持续下去,也非常期待这次鞠婷在嘉德的表现。



Lot 219 张子飘 《心脏 04》
220×120cm 布面油画 2021
估价:30万–50万

 我还是非常喜欢张子飘在这个时期的作品,更有力量和原始的冲动,且大气磅礴,对于‘灵’与‘肉’的展现赤裸、直接、生猛。而这件《心脏 04》也是这个时期的很特别的一件,区别于‘花卉’的系列,这件更像是对生命的无限崇拜,我也非常看好张子飘的市场表现,估价也非常合理,同样可以期待一下。

 喜欢它,是因为它是一幅竖幅作品,其他的相关评论参见各类艺术媒体。


Lot 223 余友涵《1900-5》
134.5×134cm 布面丙烯 1990
估价:400万–600万元

 余友涵在这幅以蓝底为背景的油画布上运用高纯度的红、黄、绿等相似的短笔触,把对比强烈的颜色统一在一个世界里运行,每一笔都是活的,凝视之会感受到由笔触组成的河流在游走,颜色也在发生变化,像绚烂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慢慢消散的过程。画面右下方的蓝色也似乎流淌成了紫色的海洋。他用最简单的方式和元素赋予画面生命力。这幅《1900-5》是余友涵在市面上流通的比较少见的‘快乐’颜色的作品,在这一时期的彩色作品强调了他万变不离其宗的内心独白,世间的运转亦是大道至简,宜返璞归真。



Lot 221 周春芽《中国风景》
162×130.5cm 布面油画 1993
估价:750万–950万元

 周春芽的《山石》系列可以说是他对中国传统山水的全新演绎,同时注入了西方表现主义的激情。这幅1993年创作的《中国风景》是他首次将‘山石’系列公开展出的作品之一,也是他大胆突破的起点,透过夸张的色彩和大胆的笔触,把石头和枝桠描绘得既自由又充满张力。



Lot 
232 王兴伟 《无题(浇花)》
240×200cm 布面油画 2013
估价:800万–1000万元

 今年整个拍卖如果让我选心中的No.1,无疑是王兴伟的《无题(浇花)》,这件组品绝对是王兴伟的代表作。王兴伟的整个观念和逻辑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我看来甚至这是一件有时代意义的杰作,而在现在这个比较悲观的时期拿出来,肯定会强烈刺激到市场的反应,也可以直接检验我们这个市场的含金量。



Lot 
226 毛焰 《X 的肖像》
199×89cm 布面油画 1996
估价:1200万–1500万元

 毛焰的这件作品毋庸置疑是艺术家早期一件极为重要的作品,从作品上已经不需要更多解释,上次出现是2017年,创造了艺术家拍卖的第三高价,时隔7年再次上拍,无论从学术地位还是市场表现,在此时此刻的释出,能否再创纪录,我们都拭目以待。


 画于1996年的《X的肖像》是毛焰青年时代的作品,那时的毛焰以其超凡的技法和迸发的才华震惊了当年的美术界,至今最受市场追捧屡创天价的毛焰作品均诞生于那个时期,《X的肖像》正是这屈指可数的几件精品之一。画面上的人物表情冷峻眼神犀利,与空濛幽微的背景和月牙状的抽象符号共同构成了一种神秘疏离的感觉,看似随意的笔触充满了丰富的层次和细节,展现了一位杰出画家在绘画能力上的过人之处。




Lot 
227 刘野《我的老师的记忆》
40.1×30.2cm 布面丙烯 2006
估价:220万–320万元


 技巧登峰造极,不过在这里已经不是重要的了,我一直觉得他画的是扮成老师模样的那个豆瓣女神,要是真是这样,就破案了。


 相较于此前一段时间强烈色彩的冲击,刘野在这个时期似乎逐渐回归了一种平静,让人想到他90年代德国那段时间的创作,也打开了后来《竹》和《书》的一系列创作。这件小小的作品,朴实耐看,镜片和嘴唇的点睛之笔,让画面灵动起来,回味无穷。

Lot 191
 吴大羽《射戟辕门》
53×38cm 布面油画 1980年代
估价:900万–1200万元

 吴大羽的《射戟辕门》是他在晚年艺术创作高峰期的杰出作品,以‘势象’为核心的抽象语言是他独特艺术造诣的体现。抽象的色彩、构图,将这一戏剧情节的内在张力呈现了出来。西方艺术形式和古典文化的活化在其中如此巧妙,先锋。此幅作品不仅是吴大羽艺术追求的浓缩,也是中国抽象绘画的经典。



Lot 184
 关良《石门》
79.5×58cm 布面油画 1940-1950年代
估价:900万–1200万元



 关良的《石门》本件拍品是这几年难得的关良具有代表性的佳作、关良一生通过油画、水彩等不同媒介多次创作此题材,可见此题材对艺术家的重要性。本件作品是关良创作于艺术成熟时期的1940-1950年代,尺幅又大,构图类似中国传统的山水画,通过色彩的逐渐变化给人辽阔的山水之美感,画面的油彩又鲜艳而透气,凝重而不失雅致之风,是关良多年来不可多见的精品佳作,值得藏家收藏。

 关良这件《石门》整个构图还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框架,体现中国文人好游历山川河流,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所不同的是他尽可能多地隐掉轮廓线,尽可能多地借鉴西方色彩学去塑造山水间的关系,山是空间,水是时间,细品其间的光影变化和冷暖关系,画面中仅有的几处山石结构线同时是色彩关系的体现,每一笔都体现出艺术家绘画造诣的敏感度,整个画面几乎没有重色却依然体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微妙的色彩变化,是一幅集东西方绘画语言于一体的绝佳之作。


 本件作品创作不晚于1950年代,是关良当时极罕有的大尺幅风景油画。用油彩表现山水的质感,刮刀技巧让画面里的河流有了真正的动感,仿佛水流在画布上奔腾不息。关良在《石门》中真正做到了中西合璧,把古老的风景用现代的方式表现出来,是一件让人看了会久久难忘的作品。



Lot 185
 颜文樑 《颐和园》
28×40cm 纸板油画 1950年代
估价:450万–650万元

 颜文樑在法国留法期间就打下了深厚的油画基础,早在1934年他的作品就参加法国沙龙展并获奖。


颜文樑曾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两度进京,创作了一系列北京名胜景点的油画写生,本作以颐和园为题,正是其中之精品。艺术家用极细腻的笔触将树枝、云层、水波等景象予以真实描绘,传达了大自然的微妙变化和静谧之美,与颜馆馆藏之50-60年代的代表作具有相同的语言特点和审美特征。

1950年代初,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曾经的皇家园林开始对大众开放,‘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幅画所展现的美好景象,也象征着中国社会面貌的革新。

Lot 186
 胡善馀 《锦绣江南》
80.3×200cm 布面油画 1965
估价:250万–350万元

 胡善馀的艺术以融合印象派风格和民族艺术著称,其独特的风格在中国油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创作于1960年代的《锦绣江南》是胡善馀现存作品中的最大尺幅油画,画幅则近2米,这在物资极度匮乏时代是非常罕见的,它在创作者心中无疑占据着极度重要的位置。


本作以60年代的人民公社‘春耕’为主题,采用了风景画中少有的全景式构图,并融合了俯视和平视两种视点的景色。这件画面反映了当时从小农经济带向大集体、大生产转型的景象,情节真实、质朴,有一种昂扬向上的诗意画境,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



Lot 198
 林风眠《杏瓶花果图》
68×66cm 纸本彩墨 1950年代
估价:200万–300万元

 作为第一代以西方现代主义观念改造中国艺术传统的大师,林风眠的艺术道路并不为49年后的新中国所鼓励,乃至文革时期被批为‘黑画’,不仅丧失创作自由,险些危及生命,直到70年代末才重新焕发艺术生命,而50年代初期尚有部分创作的自由,从这件《杏瓶花果图》中可以看到林风眠40年代以来将中国水墨画与立体派和野兽派融合的尝试的延续。这一时期的作品在市场上并不多见,与其晚年作品在气质上有很大不同,更具结构和色彩上的力量感。尤为难得的是此作有多次权威可靠的出版佐证且估价合理,值得推荐。

 《杏瓶花果图》是典型的林风眠静物作品,现代主义的构图方式,不拘一格的创作手法,杏瓶上的花卉图案勾勒皴擦处理手法,彰显了艺术家深厚的传统绘画实力,这件拍品估价十分合理和有诱惑性,是值得林风眠收藏者关注的拍品。




Lot 
200 许幸之《令箭荷花》
73×50cm 布面油画 1961
估价:120万–180万元


 许幸之先生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艺术家,身兼画家、导演、编剧、诗人,美术史家等多重身份,而且在其涉足的每个领域都有了不起的建树。这件作于1961年的《令箭荷花》与他早年倾向于现代主义的作品不同,具有更为写实的风格,但与当时流行的苏派风格亦有所不同,更富装饰性和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是在当时条件下油画民族化的一种尝试。画面朴素中透出雅致,安静又不失灵动,实为难得的静物佳作。

 许幸之的画作极少现身二级市场,静物题材更加罕见。作品中的花卉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红色的令箭荷花与绿色背景相得益彰。在当时艰难的创作环境里和主流风格的压力下,许幸之依然坚持创作自我认同的作品,《令箭荷花》便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也是他坚韧的品格所塑。珍稀的题材,深厚的文化背景,使本件作品极具收藏价值。

“ 许幸之的作品少见,静物的题材更是少见,这件作品画面背景的纹样勾勒绘画方法简单而透彻,能看出艺术家极具深厚的艺术功底。令箭荷花以静物写生的方式出现在画面中,更有一种坚韧清丽之美,是不可多见的拍品,堪称美术馆级别的佳作。



Lot 181
 潘玉良《依偎》
54×36cm 纸本彩墨 1950年代
估价:60万–80万元

 潘玉良这件彩墨《偎依》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一件佳作。虽然用的是矿物颜料却是用西式速写的方式对马儿肌肉线条进行塑造描绘,造型准确且笔力恰到好处。黑白双马既有中国绘画里成双成对的美好寓意,又有真我和本我的哲学思考。整个背景用彩墨笔触编织的天空感与浅草的氛围感烘托出创作主体,画面安静、松弛又情绪饱满。左上‘玉良’朱印一枚,也成为整个碧色画面的点睛之笔。

 本件作品无疑是潘玉良五十年代彩墨作品的代表作。我认为这件作品是目前市场上流传经过最为清晰的一件作品,保存至今的众多潘玉良与张倩英费成武夫妇的信件中,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潘玉良请张费夫妇代其送交作品参加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展览,可见潘玉良对这个展览的重视程度,这也证明了本件作品的重要性。从题材来说,这是潘氏作品中存世极少的作品,牛、猪经常出现在潘氏的油画作品中,而潘氏彩墨画多以女人体和静物为主,动物题材极其罕见。1958年也是潘氏与远在万里之外的丈夫潘赞化通信较为频繁的一年,此幅作品的出现应该和她此时对爱人的思念有关。


Hi艺术
当代艺术资讯专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