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鱼日记】路标

文摘   旅游   2024-06-08 21:56   山东  

山里面,在不知道去向的小路,分散向各处的岔口处一般都会有路标。


这路标与城市的路标不一样,只是一个记号,既没有文字也没有指向,其只能说明这是一条路或者一个路口。至于要看此路从何处来,往何处去,还要自己拿主意。目前最常用的路标是一条条的红布条,行山的人随手将它栓在路边的树枝上,在寂静的山中,确可以起到引路的作用。


崂山的红布条路标分布在崂山的几乎每一个节点,我觉得这应该是此山独有的现象。鲜艳的布条在山中飘啊飘,仿佛先哲的指引,迷路的人看到这个就等于找到了救星。


前人行山则没有这样时尚,他们自然也有记路的需要,他们的路标是什么呢?路标是引导前进的,其实最需要路标的还不是高山深壑中,毕竟这些地方的自然风貌各异,有心人是可以记住路的。困难的是在一望无际的高原或平原,其中还有无人区,如果没有路标或GPS,很难想象如何辨别方向前进。


面对这种情况,在藏区形成特殊的路标:玛尼堆。其实无论是何种玛尼堆,是单纯的石头组成的堆,还是石经墙或者摩崖造像,在开始都是作为一种“路标”而存在,它们一般被设置在转经的山口、路口和拐弯处,为行人指示着前进的方向。


这在辽阔无际的无人区显得尤其重要。在藏区凡是走到看不见路的地带,就会出现一簇簇的石堆,一个接着一个,伸向山顶,伸向天际。那些石堆就是行路者经过积年累月,一块块石头堆集起来的。这些石堆有些被赋予吉祥的意义,还有些刻上了“唵嘛呢叭咪哞”的六字真言,于是它有成了一种宗教的象征,我想这是最简洁实用的路标。


在崂山也有类似玛尼堆的路标,最有名的是张仙塔,今天越发确认,张仙塔其实就是三丰真人到仙窑吐纳养静的路标,是一石一石数月经年累积而成,不过此塔目前已倾圮。


神清宫东行的山梁上,有一堆堆起的石头,当地人叫它“庙石”,其实就是山口的路标。另外在华严洞的小路上,也有类似的石堆。所以在崂山,这些路标指示方向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标注在这些石堆的附近一定有修炼或宗教的场所所在。故而在山里,碰到这些石头,最好在周围搜索一番,一般会有重要的发现。


 说到崂山的路标,难免会提到两个人。一是德人,德人占据青岛时,尤喜登山,便在深山之中开辟了十六路线并根据阿拉伯数字编号,镌刻在大石上。据说字大逾寸,作长方印,涂以朱油,以便识别,崎岖曲折之处,哉叠石作志。如此游人按好寻路,必不致迷途。


第二个人是沈鸿烈,沈鸿烈对崂山的贡献有二,其一是修路,在崂山爬山常常会惊奇在不收费、没有关卡的野山里会偶尔冒出条石铺就的小路,这些大多是沈鸿烈所修,最有名的自然是梯子石了,还有每至重要路口,都有石刻标识甚至里程,其中自白云洞到棋盘石、明道观、滑溜口到达华严寺的路标至今还在,皆为此人所为。


第二个贡献就是对登山的引导和鼓励,沈鸿烈认为:“习于攀岩涉水冒雨凌风,则体格日臻健康而胆气自壮;习于云光离合景物雄奇,则思想日臻美化而心境自超;登山须赖自力,故足以养成独立自尊之心;登山并须结伴,故足以养成爱群合作之习。” 


为鼓励登山,这位市长甚至对登山的游客实行了奖励措施,他说“彼习居平原者,欲求一登高处所,恢宏眼界而不可得;甚且不惜巨资筑为层楼高塔,以相号召。今有名山而不事登临,有胜景而不知领略,岂不负此自然之嘉惠耶?年来青市奖励游山,不遗余力”。


这样的行为与今天严禁登野山、买保险、铁丝网等等形成了多么大的反差!什么动机的却也不必提了,只说其手段,一个疏、一个堵,就像都江堰与三门峡,其境界高下立盼。


再深入一些,山其实就是土与石的堆积,不过这堆积是大自然的杰作,那么可否将山也作为大自然的一个路标呢?这如山的路标所处,是否也会有风物不同之处呢?


也许那唐古拉山就是长江的路标、昆仑山则是黄河的缘起,太行是中原的路标,华山则是关中的路标,而崂山莫非是登临海上仙山的一个玛尼堆,否则为何始皇在此亲会安期公,徐福自登瀛出海?还有自古佛道诸菩萨、老君皆选择山为自己的道场,可能也有不负自然之嘉惠这样的原因吧。


 有时候我们走到一个路标下,如果视而不见,则不免会迷路。有时候我们出生在山下,如果不到山里走走,也许就会错失自然给我们设立的山之路标。所以,山,是某个开始的路标,走进山里,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开始。



更多发现请点击标签关注公众号



行者老鱼
记录自己的爱好和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