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传奇】崂山的岛

文摘   文学   2024-09-21 22:09   山东  

曾有文言,崂山有七,然世间之事,无八则阴阳不交,消息不涨,故无以成万物,所以实际上还有第八个崂山,这就是崂山的岛。崂山的岛像珍珠链围绕在崂山诸峰的周围,中间是烟波浩渺的大海,其与主峰之间因天堑阻隔、路途遥远而少有人踏足,成为崂山仅存的秘境。 


崂山有多少岛屿,志书上有记载的大大小小的海岛三十余个,有名有姓的有千里、长门、古迹、徐福,又有鲍鱼、乍莲、沧州、车轮、狮子,更有大管、小管、田横、老公。没有人类的打扰,这些海岛有的成为海鸟的家园、有的成为奇树异果的繁衍生息之地,有的成为记录原始遗迹的蛮荒禁地。


海岛上的时间是凝固的,从海岛看巨峰,世界喧嚣而浮华。不管梯子石上曾走过多少樵夫僧侣,太清海印上演了什么起起落落,也不管八卦门中流过多少循环往事,华楼山几度封封开开,明道观的银杏红了又黄,黄了又红,这里的时间一如既往,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说崂山的岛,不能不说千里岩。千里岩在距离崂山海岸数十海里的崂山湾外,岛形似哑铃。山海渺千里,千里在茫茫大海中,不过是一瞬,不过这一瞬的千里岩却与崂山的奇人胡峄阳有了联系。 胡峄阳在胶东流传广泛,其人亦儒亦仙,善阴阳,八卦,卜易,尤爱山水,常游崂山。


清乾隆版《即墨县志》记载,先生“年七十余预示死期,无疾而逝”。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记载,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冬,有打渔者数人到流亭访问胡峄阳的儿子胡映藜。打渔者说:“日下遇海风,筏随浪去一夜,不知几千里。忽抵一岛,岛中百花盛开,暖如春。有洞穴,无室庐,一石平如砥,有方丈余,晒丹枣满之。枣大如鸡卵,有老人坐其旁,貌甚清古,与之语,不答。告以饥,人与一枣食之,腹果。既曰‘东南风起矣,可速去。’叩其姓名,老人曰:‘识得流亭否?’曰:‘知之’。老人曰:‘吾故里也。归语胡映藜,好为人,若翁在仙岛甚乐。’众人乘风返棹,翌午抵家,不觉饥也。”三日后,至流亭,时先生殁四十年矣,众骇然,拜而去。


渔人所到的地方即为千里岩岛。据说 1947年,流亭人周中训曾经登临千里岛,见岛上有一座小庙,庙里供奉胡峄阳的牌位,奉胡峄阳为“海神”,香火旺盛。后得知庙为渔民所建,香火也为渔民所供,以祈求先生保佑海上平安。后陆续有胡氏后人为追寻祖先遗迹,去过千里岩岛,目前岛上无人居住,虽有山洞,但洞内的水位已经过膝,无法想象几百年前胡峄阳一人是怎样出入此处独自修行的。至今岛上的天然景观仍有“仙岛旭日”、“东阳仙洞”、“天门阶”、“仙人脚痕”、“天成石屋”、“天桥吞舟”等,都是胡峄阳的遗迹


“白日偶无客,青山长对门”。另一座岛为长门岩,此岛与道家奇人张三丰有关。长门岩生长着数百棵树龄在几百年的耐冬,耐冬即山茶,原为热带花木,北方极少见,但在此岛上却繁茂异常,最高寿者为1300岁。此树四季常青,冬夏两季开花。花开时小岛红透,分外妖娆。长门岩因而得名“耐冬之岛”。究竟是何人何时将南方此树移植而来,为千古之谜。


崂山耐冬即为张三丰自该岛移栽而成,清同治版《即墨县志》有明确载:“明初,辽东人张三丰,自海岛上移植耐冬于崂山下”。目前耐冬在北方除崂山外,别处再无。


蒲松龄曾以此岛为背景写有《海公子》传奇故事,文曰:“东海古迹岛,有五色耐冬花,四时不调。而岛中古无居人,人亦罕到之。登州张生,好奇,喜游猎。闻其佳胜,备酒食,自掉扁舟而往......文中所载的:“东海古迹岛”长门岩也。长门岩因独特的地质风貌,目前被列为崂山三大特级景点。

最靠近陆地的是徐福岛,岛在登瀛村离海岸不远处,有大、小二岛,名大福岛、小福岛。大福岛,原名徐福岛,传为纪念徐福出海而命名。据清代《即墨县志》载:“徐福岛,县东南五十里,相传徐福求仙住地,故名。”而村庄名为“登瀛”,有人认为徐福即由此“登”舟去“瀛”洲的,因而村名“登瀛”。大小福岛,地濒南窑半岛,为由青岛市区游览崂山南路必经之地。有的日本友人,当听到徐福由此出海时,便下车瞻仰,并双手合十以示敬意。


传说最神奇的是沧州岛。蓝水《崂山志》记载“山间传说,沉了沧州,立了洪洲,沉了洪州,立了胶州”。民谚中的沧州岛即为今天之潮连岛,又名褡连岛、沧舟岛、沧州岛、窄连岛。目前该岛上置灯塔,建于1899年,为德国海军所建,是青岛地区最早的灯塔。


传说遥远的过去,不知何许年代,位于现潮连岛的位置,曾有一座沧州城。老百姓世代居于城中,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后来,沧州城突然被海水淹没,沉入水中,茫茫无际的黄海中,仅剩下一座小岛露出于海面之上。据说渔民于其附近下站网,往往网上宫殿顶所谓鸱吻及其他古建筑的残存,在烟波浩淼的黄海中,这个确实有些神奇。


1947年出版的《青岛指南》有如下记载:“东大山在阴岛(今红岛)之极东,滨海耸立,气象巍峨,相传为古洪州西关,有城墙遗址。农民屡于山上拾得盔顶甲片及金钗等物……冒岛孤悬东大洋村东海中,上有古井一口,水质清纯,闻系古洪州西门,但代远年湮,城舍荡然。相传明以前即有之。”


说崂山的岛,不能不说田横岛。田横岛背后的故事是田横五百壮士的殉难,田横五百壮士的传奇为“守义”。楚汉相争,田横自立为齐王,刘邦称帝后,田横率五百人到今天的田横岛避难。刘邦遣使招抚,田横不愿称臣,途中自杀,刘邦以王者礼葬之。居海岛五百部属“闻田横死,亦皆自杀”。司马迁赞曰:“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

世人慕田横及其门人义士气节,名其所居山岛为“田横岛”、“呜呼岛”等,并于田横岛的最高处修筑五百义士墓,建庙立祠,崇奉祭祀。
崂山景物虽多,但被历代吟咏最多的却是田横岛。关于田横岛的诗句不胜枚举,唐代韩愈有《祭田横墓文》、唐代李白、杜甫,宋代苏洵,明代郑成功、周璠、孙镇、曹臣,清代龚自珍、林钟柱等都有咏田横诗,著名画家徐悲鸿还有《田横五百壮士图》。此种地位在崂山其他地方绝无仅有,可惜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如今却逐渐荒废,其中原因不得而知,我想可能是其中“义”字逐渐丢失的缘故吧。

人皆知崂山周围有岛,却不知崂山原先也被命名为岛,《崂山太清宫志》功德表中记载“东海崂山,古称“老桑岛也”。何为“老桑岛”?老者劳也,古有民间航海图谱曾载之以“老山”,老言崂山之“心”;桑者坚固,即那罗延,那罗延是梵文的音译, 还可意译为“钩锁”,看看“桑”字是否像一把“钩锁”?这钩锁是否坚固,坚固就是花岗岩,所以“桑”言崂山之“身”;岛者到、道、岛之意,心到,身到,则道到,故名老桑岛。


千里岩、长门岩、沧州、老桑。典籍上虽有笔录在册,然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其中真相难以尽知,也可能是理之所无,事之或有。千年、百年,往年、今日,游崂之人熙熙攘攘,人们只会看到巨峰的雄伟,九水的静谧,上苑的空冥,华严的庄肃,谁会想到这些海中漂浮万年千载的岛及其背后之事?


这就如在生命之海的人间一般,所有的前尘旧事,已经过去的,正在发生的,即将发生的,都不过是这海中的一滴水,生生灭灭、起起落落、来来去去,历史只会记载长河中的浪翻浪涌、潮来潮去,谁会在乎其中的一滴水?



更多发现请点击标签关注微信公众号

行者老鱼
记录自己的爱好和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