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仙台,就是神仙聚会的地方,崂山有多处这样的地方。
第一处在华楼山之左,就是大家熟悉的华表峰,上镌“聚仙台”三草字。一磐石突起若楼、四壁削然陡立,垂直若十丈,顶部平坦如台,远望如叠石高楼直插云天,在崂山中称“华楼叠石”。华楼聚仙台因陡峭难以攀登,一直有传说上有仙迹,近期有几次经过这儿,仰观绝顶不免浮想联翩。
志书记载登上华表峰的人有四位,首登者当为崇祯间华楼宫道士,他是酒醉后登上的;次登者为嘉庆间樵者王善,他是做了一个梦后懵懵懂懂就上到华楼台顶;后咸丰年间,道人胡祥云、高祥仁同登山巅。
到了现代也有几个登华楼的,在石上都有刻字记录。一个是在六十年代初在“华楼峰”下离地面约两人高的地方有:“青岛市武定路小学某某某 某年某月某日 登此峰石匠某某某 刻”的记录;另有漆书写的“沧口邮电局 登此峰”字样。说明自六十年代起岛城民间就不乏户外及攀岩的高手,应了一句话:真正的高手在民间。
华楼峰巅自古有甚多神奇的传说,有说上有松的,见明人记载;有桃的,见清初人记载。现代人系上链子攀登后,松桃俱无,仙迹已成凡境。文人记事多夸,多不可信。
华楼山自古就是游山佳处,山上古迹遍布,石刻众多,可惜这样一个绝妙的所在近几年却因为不明的纠纷给封山了,不知道山上神仙们的香火可能否继续下去。
第二处聚仙台在太清宫,《太清宫志》记载“聚仙行台位于三官殿后,松林之上,上平下圆,大石天成,广敞无纤尘。尝有真人谈玄于此,群鹤集其上,因名聚仙台。”
大型道教宫观都建有三官殿,主要供奉道教“天地水”三官,源于原始宗教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聚仙台在太清宫三官殿后之山坡上,石平如台,登台可观沧海。原刻有聚仙台三个小字,每字约有拳头大小,现已不存,1980年5月又增刻字径1米的三个篆字。青岛市孟庆泰书。
第三处聚仙台在鹤山,此处聚仙台在鹤山仙鹤洞上,东下为摸钱涧,其形势非常险峻,又名舍身台、升仙台。其地势突兀,登其台,烟波浩渺,群峰若蚁,充分体现了“鹤山秀甲崂山”的地理特点。
第四处聚仙台在八仙墩,万历《即墨志》“在县南八十里海沟中。世传八仙渡海,围棋于此。棋迹尚存,又名八仙墩。”墩在崂山最东南角,这里骇浪汹涌澎湃,石壁红、黑、灰、青、白相间,五色缤纷,又称“海峤仙墩”。
八仙墩因其壮观瑰丽的景色而衍生许多神奇的传说并与历史上的众多人物结缘。除了八仙,附近的遗迹还包括张三丰在八仙墩上以碎石手砌的仙塔二座,塔下手植耐冬花,名张仙塔;刘若拙初到崂山修炼之地的驱虎庵,刘被誉为崂山古代十大道首之一,羽化后葬于即墨,至今其墓仍存在并得到妥善保护。
有聚仙台,自然有聚仙宫。聚仙宫原在烟云涧东,一名韩寨观,后倚危岩,南朝大海,胜景天然。局势与太清宫类似,唯风景差逊。宫为元泰定间李志明、王志真所创建。
第五处聚仙台在棋盘石。道人们在聚仙台上时间长了,不免乏味,于是到处找地方下下棋,喝喝茶什么的,棋盘石就是这样一处下棋的地方。石位于明道观南约500米,是一座峰上之峰。崖顶倾斜向上,崖下悬空,形如跳台。顶部微隆却又平坦,可以容五六十人,下面深壑百丈,是下棋的好地方,故俗称“棋盘石”。
棋盘石台上刻有一个双线勾勒的“十”字和“采仙药孙昙遗迹求仙石”等字。相传“十”字为仙人用过的棋盘,也有的说是道家拜星斗的方位图,老鱼认为是星斗方位图比较可信。崂山有四处星斗图,一处在犹龙洞混元石上,一处在太清宫拜斗台,一处在棋盘石,另一处北斗石已无存。
除了以上尚存的仙台,随着岁月的流失,一些聚仙台已经消失了,包括八仙台,原在华阳书院;望仙台,原在遇仙宫东,登其上望海最畅;会仙台,原在神清宫,旧名点将台,石广而薄,登其上,西望华楼、石门诸山,爽气扑人眉宇。
崂山最大的聚仙台在会仙山。站在流清河南天门北望,从整个的西南到远走的东北,全是一列一列的山峰若屏若戟、峰峦悚拔若城,据说这是神仙相会的地方,故名会仙山。
会仙山是巨峰附近一列山脉的统称,群峰攒聚,若众仙会盟。会仙山有很多的秘密,最有名的是蓝水先生的《崂山古今谈》说:“会仙山中段壁半挂一大铁锚,完整光亮”。会仙山名胜众多,烟袋锅、跃龙峰都是会仙山的一部分。
自流清河南天门入山踏足巨峰的话,走的路线大致为南天门、大流顶、鸿冠顶、烟袋锅、紫英庵口等。在这一路上,会仙山会引导着行路者达到目标,行路者仿佛成了仙人,也许这就是会仙的真意吧。
讲述行走崂山的故事,欢迎来稿或提供线索,点击标签,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