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古传有十二景,不知缘于何年何人?
前人有数字癖好,总是将一些景色弄成八景、十景、十二景之类。如附近的即墨有淮涉八景,北部的华楼被王思诚品评为十二景,至于崂山更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所以弄出一个十二景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谓十二景大致为,巨峰旭照,说得是巨峰的日出;龙潭喷雨,为八水河的瀑布;明霞散绮,上清明霞之夕阳;太清水月,下清宫的水中明月;海峤仙墩,八仙墩断崖如墩;那罗佛窟,华严寺之上神秘佛窟;云洞蟠松,白云洞之上的蟠龙古松;狮岭横云,狮子峰的乱云横飞;华楼叠石,华楼峰的梳洗楼;九水明漪,北九水的九曲盘水;岩瀑潮音,潮音瀑的声似潮涌;蔚竹鸣泉,蔚竹庵的茂竹和秀泉。
观十二景,在东南的上下清分布有5、在东北的太平宫周围分布有3、其他九水有2、巨峰有1、华楼独占其1。可以看出所谓的十二景大多分布在崂山海岸沿线,少有腹地的景色,如棋盘仙弈这样明显的奇观都没看到个影子,更不消说什么其他了。故所谓十二景估计大多是不愿跋涉的文人墨客所撰,非醉心烟霞之人所为。
近代游崂山有二个奇人,周至元和蓝水。周至元写出了一本《崂山志》,蓝水则有一本《崂山古今谈》,他们都在志书中对心目中的美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前者品出了崂山十景,后者也拟出了自己的十二景。
两位先生虽然对崂山景物进行了各自的品评,不过角度也自有不同,周至元为品出的十景排出了名次:“首推八仙墩,次则天门峰、那罗延窟、梳洗楼、棋盘石。若狮子峰、鱼鳞瀑、自然碑、望海楼门、滚龙洞又其次焉”,其中与崂山十二景相同的有5处。蓝水所品的崂山十二景,与传统相同仅为八仙墩,其他十一处则另居其象。
从以上所品可以看出,不管怎么排,八仙墩崂山第一奇观是妥妥的,所以高弘图在《崂山九游记》说:“大率此一观,实二劳第一奇、第一丽”,确实是实至名归了。
周至元的崂山十景与传统大致相同,不再赘言,重点说说蓝版十二景,其中有些至今不知道作者所谓者何?大致如下。
铁锚挂壁,显然所指为会仙山铁锚,但现在无人所见,是否存在仍然是一个谜。蓝水有诗:“铁锚高挂会仙山,当日行舟何处边。此地若教为海底,挂帆人定非人间。青山亦有铁锚悬,出自何人不计年。只许远时山涌出,不然何以到鱼船。
作者说了,会仙山和青山都有铁锚挂壁,但今天已不翼而飞,我想可能是被山民拾掇去了,故此景只能存在在想象中了。
双塔悬空:为张仙塔。据说南北各一,南塔前耐冬南红北白,俗称南荒刹、北荒刹。列位看官,张仙塔在许多崂山的志书记载中都出现过,但其实大家都没有看到过,这是一个秘境,需要有缘的人才能见到。
白鹤翔海,不熟悉崂山的人真不知道何为白鹤,又如何翔海。我曾请教过一位资深山友,据他言道“白鹤翔海”应该是白鹤峪天落水。结冰时候,冰若白鹤展翅,最难看到与听到的是春来之时,冰瀑哄然倒塌的壮观,绝对可遇不可求。仔细想来,确实是这个地方。
茶花欺雪,应指崂山的茶花胜雪,但指的是何处茶花不清楚。周至元《崂山志》里曾经说过:“太清宫耐冬,雪里赏之最宜。”所以这里的茶花应该是绛雪,这里也说明周蓝二人相通之处。不过也有可能是长门岩的茶花。长门岩北岛上,除建筑物外,几乎全被耐冬覆盖,最大者树干直径盈尺,树龄越千年。当寒冬未尽,飞雪迎春之际,蓝天碧海间,皎洁的白雪映衬着满山艳丽的红花,景色分外奇特,令人赞美不已。
磐石卧云:崂山磐石很多,但说卧云,似乎只有棋盘石有这个地势,并且应为云雾之上的棋盘石。浮云若隐若现,棋盘石如磐石一般漂浮在云端......当然此时应为云雾天乍晴之时。
蓬莱随波:崂山有两个小小蓬莱,一在王哥庄东北,是三面环海的半岛,奇峰突起,孤立海中。东眺则碧波万顷,浩渺不尽,回望则三面青山,岩峦苍翠,确有蓬莱仙境之姿。
另一小蓬莱在太清宫东,据《太清宫志》记载:“小蓬莱,在宫之东南青龙嘴下。崖悬洪涛,有洞曰嵖岈。当时邱长春真人常在此观海吟诗,名曰小蓬莱。居方虽小而景胜形奇,人多乐游于此。”以此观之,此地的小蓬莱即目前的钓鱼台。
至于蓬莱随波,可能是小蓬莱的景色,也可能是崂山的海市景观,这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佛手指天:巨峰北有五指峰,是一列东西排列的山峰,五座山峰依次高低错落,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展开五指的巨手直插青天。巨峰在佛教一直被人为是慧炬菩萨道场,自东南巨峰口看巨峰,其姿仿佛佛相,故五指峰名为佛手指天。
岩汰戴冕:为华楼峰上的梳洗楼,因作者描写该峰为“顶石探出如冕”。华楼峰其奇在阳,由峰后东去折而南下至涧底,回首北望,峭壁参天,方显“岩汰戴冕”的奇观。
壁上留影:蓝水有诗:“神留宇宙孙昙像,千二百年常在望。平越三丰存壁影,东西映带有辉光”。所以说此处的壁上留影子,应为明道观前采药山房的孙昙像。
碑光曜日:为自然碑,当旭日照耀在自然碑上,碑就成了一面光华四射的自然之镜,这镜将海上东方的神秘光华反射到天空,或者再回到大海,这莫非就是“碑光曜日”的奇境?
盆水印月:似应为崂山天池在月光下的景色,不知道蓝水先生所指为何?崂山有那么多的天池。如在秋意月高之日,夜登天池将可拍下不世奇景,足慰前人惠及今人。
从传统、周志、蓝志对崂山诸多景物所品可以看出,传统与周志关注点在崂山的空间之景,蓝志则独辟蹊径,关注的是崂山的时空之景。
何谓空间之景?只与空间有关,而不随时间而转移,只要未经沧海桑田则永世存在。狮子峰、那罗延窟就是空间之景,其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过去五百年憨山、邹善可以登临,今天你我可以登临,未来五百年那孙那子也可以登临,登临的人会变,喟叹会变,景则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
何为时空之景?只在此地此时此刻存在,若彼时彼刻则风光不再。就如盛开的昙花,有缘,则一亲芳泽;无缘,则永远错过,或再等善缘,用一句俗语,就是“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有几人见过盆水印月?,有几人见过白鹤翔海?更不用说什么双塔悬空,铁锚挂壁,估计根本就绝迹了!
时空之景最典型的如崂山的海市,山市。
乾隆39年(1774),山东巡抚徐绩来崂山见到了发生在华严寺东北海中巉山岛周边的海市,但见城垣雉碟,庐舍市肆,烟树崇楼,民居林木,景色所现时近时远,前后凡十数变化。
徐绩以为自己受海神赐礼甚厚,后根据所见著《崂山道中观海市记》一文并辑入同治版《即墨县志》中。另外明代陶允嘉《游劳记》、高出《鹤山观海市记》等文也与关于海市的记录。
其实就是空间之景也需要最合适的时间,如狮子峰观日出,必当天晴日出三小时前即起床;观月出,当于阴历十五后二十前月光强时。并且有记载此处二月初一日,有日月并出之奇,而且日月不先不后同时并出。要观此景,必久居海上,年年屈时静候,方有此眼福。
对此周至元也有撰述曰:“暑宜观鱼鳞瀑,春暮宜赏登窑梨花。明霞洞松间玩月,最宜仲秋;白云洞峰头看云,好是凌晨;满山红叶,上清宫秋色可餐;绿篁绕径,华严寺之夏趣足取;太清宫耐冬,雪里赏之最宜;上清宫牡丹,春暮览之堪赏。至于午夜听潮,太平宫精舍独奇;清宵宾月,狮子峰坐观最敞。时乎、时乎!不可失!”
原来世上根本没有“我也来了,我也去了,我也拍了”的地方,别人去的是在彼时彼刻的去处,你所来的是此时此刻的来处,去和来都是一,也只能是一,所以哲人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如此我们又何必羡慕别人的去处,失意自己的当处呢?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天的人见不到百年前狮子峰,今天的狮子峰却见到百年前的人。刀郎有一首歌名为《花妖》,歌中唱道:
“
我想居磐石处卧云,你却醉心在茶花畔欺雪;我想一生就在壁上留影,你却身如蓬莱的随波,也许人生本来不过是盆水的印月,却被当成了华楼的叠石,故景者镜矣!
更多请点击标签关注老鱼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