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山内有一些建筑颇可称奇。
如石障庵,其特点在于小,有多小呢?建筑面积仅4平方米而已,但用料全为石制,连屋顶也是用片石一层层叠起,做工考究。
这样小巧玲珑的一座庵却五脏俱全。
庵楣上有字“石障庵”;门侧有柱,柱刻门联,上联:“坤元默启一轮月”,下联“圣德常统五斗星”。庵侧有洞,西有栖云洞,云在中栖息。南下有伏龙洞,传有大蛇。庵上有陨星,悬置山头,摇摇欲坠,周至元记为坠云,曰:“在石障庵西,圆石危置峰顶,若狂飚一吹,似可坠者”。庵前有屏障,自下望之,庵为所掩不可见,真天成奥区。
崂山最大的佛寺华严寺有三奇。
初到华严寺的时候,只看到一座城楼似的建筑座落在一道大墙之上,当时感觉好气派的山门。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是寺庙的藏经阁。
藏经阁是藏宝贝的地方,据说里面藏着《大藏经》、《册府元龟》等国内珍宝。藏宝贝的地方为什么要建在山门之上,不得而知。
寺内另有一奇,为檐下井,井口一尺盈余,深约三尺。井原在大殿后室西侧屋檐下,屋檐下有一口井够奇怪了,更奇的是现在井口已被覆盖在一佛堂内。一个佛堂内居然有一口井与佛爷并存,确为天下之奇。
还更有一奇誉海内外,这就是螳螂拳。螳螂拳作为天下名拳,竟然发源于崂山华严寺。发源于崂山华严寺不奇,奇的是目前整个寺院没有一点相关的风物留下,也不见有人将其发扬光大。
据说螳螂拳创始人乃避居于此的于七大师。
当年大师是胶东反清起义军领袖,被清军围剿后,来到崂山华严寺避难。时任华严寺长老慈沾大师施道相救,并给起了法号善和,取戒名寂彻。慈沾大师圆寂后,善和大师(即于七)继任住持,他不仅潜心攻研佛法,而且精研武术,融合各门武术之精华,创出我国武术形意门中的独家拳法——螳螂拳。1720年善和大师召集寺僧及俗家弟子,他以毕生精力演练了一套绝妙刀法,并道出了后人鲜为人知的身世后无疾圆寂,享年113岁,骨塔至今仍在华严寺院中。
少林以七十二绝艺享誉天下,可惜作为螳螂拳发源地的华严寺前、藏经阁下已不见当年螳螂半点之形,惜哉!
仰口的太平宫后有一奇,为混元石上的各种星图,星图共分3组,分别代表“九星”、“九宫”、“五行”、“六仪”,还刻有“混元石”3个字。传说这些星图就是当年刘若拙练功时所留,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星图代表的含义至今无人能解,只是猜测为道家练功踏位所用。
以上虽然称奇但尚可有解,在崂山南九水曾经流传一种“收法”之术可称无解。“收法”是崂山乡村中,自古流传的一种专治蛇虫咬伤和无名肿毒的古老巫术,其特点是不用任何药物,形式有用气功表现的,有烧香燎纸的,有刀斩香头的。
最厉害的是“隔山收法”:施法者携带一刀一带,骑在屋脊上,持诵念咒,咒毕,刀断其带,则隔山之蛇毙,而人伤愈。总之收法因地区或收法传授人的差异,其方法、程序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听起来这好像是一种迷信,不过笔者亲历过用烧香燎纸治愈“蛇胆疮”,所以对此只能啧啧称奇。个人认为此法应该是中医祝由术的一种应用。
崂山还有很多传说中的奇,如王子涧“似篆似籀,剥蚀难辨”的仙迹,老师傅坟、阴山等等,因无迹可考,只可称为谜了。
更多发现请点击标签关注老鱼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