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走水】老桑岛

文摘   旅游   2024-09-21 22:09   山东  

崂山是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山,有众多的儒教书院、有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有星罗棋布的道教九宫八观七十二庵,更神奇的是三教对于这同一座山分别命有不同的名字,每一种名字又都有大小之分,正所谓:“一山二水、三教六名”。

儒教的名为崂山,有大小崂之分。

崂山最早为“劳”,后来旁边添加了“山”字。劳,最早出自儒家典籍《诗经》“山川悠远,维其劳矣”、《诗经·小雅·鱼藻之什》郑笺云:“劳劳,广阔”。

关于“劳”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秦始皇到齐鲁寻仙时,郡、州、县的百姓都为之操劳不息,故谓之“劳”;一种说法是因此山雄险陡峭,上下行走,非常辛劳,故称“劳”。其实真实的来历在《诗经》中说得很清楚了:“山川悠远,维其劳矣”,自古崂山僻居海外,本来就是“山川悠远”之地,故名“劳”。

劳山又分为大小劳。“大小劳”最早提出这一名称的是唐《后汉书注》,该书首称崂山为“大劳山、小劳山”,元《齐乘》载:“大小崂山,在即墨东南海岸,名山也。”清同治《即墨县志》则说:“大崂山在县南四十五里,小崂山在县南八十里”。

实际的“大小劳”是进入崂山的两条路径或者路标,大劳即从九水大劳崮进山,小劳即从南线烟台顶进山,后来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大崂山、小崂山,具体见《探源二崂》一文。

道教的名字为鳌山,有大小鳌之分。

“鳌山”出自全真道人邱处机。他在云游二崂后,将崂山易名为鳌。他自己说的很清楚:“东莱即墨之牢山,三围大海,背负平川,巨石巍峨,群峰峭拔,真洞天福地,一方之胜境也。然僻于海曲,举世鲜闻,其名亦不佳。予自昌阳醮罢,抵于王城永真观,南望烟霭之间,隐隐而见,道众相邀,迁延数日而方届,遂闲吟二十首,易为鳌山,因畅道风云耳。栖霞长春子书。”

易名原因一是崂山有“鳌”形,整个崂山三面环海,崂山头深入大海腹地,其身则远远延伸到大陆深处,若神鳌纳水,为“鳌”之形。

其二是崂山有“鳌”之神。《淮南子·览里》说东海中有巨鳌驮着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邱祖有诗曰:“牢山本即是鳌山,大海中心不可攀。上帝欲令修道果,故移仙迹近人间”。这意思是仙山在大海中心根本上不去,为了让凡人可以修行,上帝将鳌山直接移到了人间的地方,所以此山“本即是鳌山”。

第三个原因邱真人说了:“畅道风云耳”,因为“鳌”之名才现道家渊源,“鳌”正是出自先秦道家仙话,故与道紧密相关。

鳌山有大小鳌。小鳌山指的是今天的鳌山卫街道办事处所在地。鳌山卫原为明永乐年,为了抵抗倭寇而在山东沿海建设的七个卫所之一。

周至元记载“鳌山卫”村曰:“在王哥庄北八里。明永乐间于此筑城,以防倭寇。清初废。以其地近鳌山故名。”看来,鳌山卫的名字源自其靠“鳌山”比较近,其实也就是临近“崂山”比较近而来。

大鳌山是指的整座崂山。目前在白龙洞、上清宫都有关于鳌山的石刻,天地淳和的大牌坊的对联更是直接将鳌山和崂山结合为“鳌崂”:“鳌崂独壮哉,海抱神山山抱海;诸子俱来矣,贤传大道道传贤”,可谓儒道相融的体现。天地淳和广场还有巨大的石鳌雕像,游人至此,无不仰头瞻望,求财与求官者也颌首而拜,这可能是“独占鳌头”的希望和“鳌崂一体”的认可吧。

佛教的名字为那罗延山,又有大小那罗延山之分。

那罗延,为梵文的音译,意译有天上力士、金刚等,《大宝积经》言,因佛、菩萨之身勇猛坚固,如金刚般坚硬,不为任何外力所催,且力强,如那罗延天之力大无穷,故称金刚那罗延身,总体是“牢不可破”的意思。

憨山是得道高僧,当年他先在五台山修行,某日读到《华严经》中的一处记载:“东海有处那罗延窟,是菩萨聚居处。”心中大为惊异,发誓要寻找这处东海的菩萨聚居处。他不远万里来到了崂山,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东海的大窟,并确认此即为《华严经》记录的那罗延窟。他先是在此修行,后又到慈光洞,并留下了佛道相争的海印寺遗迹。这时是万历十一年(1583)的事情,距今已经四百多年。

这里面有个问题,憨山大师是因为看了《华严经》的记载才来崂山寻找该窟的,而该窟也因为憨山大师的认证而名噪天下。华严经应该是玄奘大师自印度取经而来,华严经关于此窟的记载又是从何而来呢?

在今天这当然不算什么,但在以前崂山僻居一隅,道路艰险,撰经人是如何发现并记载了上述文字的呢?这里面一定还有故事!

那罗延窟所在的山被名为那罗延山,这就是小那罗延山,黄宗昌记载其:“其高如云,顶有巨石,层叠若城门然,崂山皆浑朴,而此独有玲珑通秀之形见于巅”。

大那罗延山则为整个崂山,因为崂山被佛教徒称呼为那罗延山,意合其音,简称“牢”山,故崂山曾被写作牢,应为佛教传入中国后,与《华严经》那罗延窟被认定在崂山有关,比如在憨山的诗文中,崂山俱写作“牢山”。有时看到有些书的作者称,成书于那罗延山,就晓得他是在崂山写成的书。

可以看出在儒道释三教中崂山有不同的名字,儒教名为大小崂,看看那些大儒们所撰的各种版本的《崂山志》就知道;道教名为大小鳌,看看白龙洞上丘处机的石刻就知道;佛教名为大小那罗延,佛经有此记载。

后来有好事者将以上三名合为一体,命为“老桑岛”。老者劳也,古有民间航海图谱曾载之以“老山”;桑者那罗延也,那罗延是梵文的音译, 还可意译为“钩锁”,看看“桑”字是否像一把“钩锁”?;“岛”,崂山本身是一个半岛,崂山头就是这岛的鳌头。所以《崂山太清宫志》功德表中记载“东海崂山,古称老桑岛也”,此即为来历。

更多请关注行者老鱼公众号

行者老鱼
记录自己的爱好和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