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规划】白云洞篇

文摘   旅游   2024-07-07 09:16   山东  

白云洞(仰口)不是景区,却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

 

最初喜欢的是她的名字,“白云”带有一些道气,容易让人想到云雾缭绕的仙境。后来初涉崂山,才知道白云二字所包含的不仅仅是虚无缥缈的过眼云烟,还有深厚的历史与人文内涵。

 

这是一个有很多故事的地方,如果铺开来写,足可以写一本书。其地洞有白云、观有二仙;周围有修竹、石塔、千年白果、百年玉兰;论景色有九曲莲花、云洞蟠松;论传说有青龙白虎、神仙遗冢;论奇异有逍遥路、会仙台、卧风窟;论奇秀有明潭瀑、小九水。

 

其风光有山有水有云有松有兰,历史有白云为家、迎宾馆、兵工厂、借粮台!这是一块有传奇有人文有故事有历史,有出世有入世,有死有生的奇境!

 

一座仰口白云洞就是整个崂山的缩影,如果你无力跋涉八百里崂山,来到白云深处,深深的沉下心灵,当能体会幽山云洞所包含之丰富内涵并为之深深倾倒。

 

也许是在岁月和历史的重压之下,曾经辉煌的承载着很多故事的白云洞破败了,到处是残垣断壁,高高耸立的青龙阁也摇摇欲坠。青春不再的白云洞期需统一规划整修。


白云洞的规划不是要将其修葺一新,而是一要挖掘其承载的历史内涵,二是要整合其周边所有的自然奇观,打造为一个兼具人文与自然特色并自成一体的山海大观,具体想法为“1+3+1”,第一个“1”为一个历史记载,第二个“3”为三个小环线,第三个“1”为一个山门游览线。

 

在历史记载方面最值得记忆的是白云洞在抗战期间所遇到的劫难。李先良在回忆录《鲁青抗战纪实》中说:“白云洞在抗战初期,我游击部队常在此处制造枪械,后来为敌人察觉,于二十八年四月扫荡崂山的时候,包围搜索,翻出铁床及其它制械工具器物,敌人即把殿宇一齐放火焚毁,并惨杀道士六人(五人被杀,一人跳海而死),伙夫二人……”。

 

侥幸躲过此难的道人王真吾在掩埋了了师傅们的遗骨,发出了“人生所重义耳!”的感慨后投海自杀。周至元在《崂山志》写到,白云洞道人王真吾“慷慨杀身可泣歌”。

 

当年在白云洞活动的抗日部队主要是李先良领导的青保武装。在白云洞兵工厂遗址附近的借粮台上有八角亭的遗址,据说是搬迁后的白云洞兵工厂所在地,此地虽然隐蔽,但却是个死地,若遭围困则无路可去。兵工厂搬到此处,说明了当时抗战的艰难。另外作为根据地及兵工厂的还有神清宫、熟阳洞、先天庵等,无一例外的遭到轰炸,成为废墟。 

 

后随后着抗战形势的好转,青保将白云洞的一部分房屋修复,接洽胶东各地前来崂山的人士并招待住宿,有些前来视察的大员也在洞内举行村酒野蔬的宴会。此时白云洞就成了政府招待所,李先良题名为:“迎宾馆”,并在洞门口大石之上镌刻“白云为家”四字作为纪念,同时刻小字:“余在崂山抗战时,移市政府于华岩寺,以白云洞为迎宾馆......”记载抗战经过。

 

在此刻字东一个石洞下还有“青保总队七中队第九班”的刻字,应该是在此驻扎的青保士兵刻;此外棋盘石上有“海军教导队......驻防明道观....”等抗战石刻,至今犹存。

 

抗战历史记忆是民族共同的财富,修缮白云洞的部分建筑并在其中展现这段历史,使游山的人在饱览自然风光之余可以了解并体味到白云洞在抗战时期所经历的劫难,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特别是白云洞距离仰口很近,如果同时在仰口建立1931年日军登陆警示碑,将那段历史与白云洞的劫难结合起来,形成一段历史小环线,其警示意义将更大,其社会意义也将得到有效提升。

 

在自然风光方面,白云洞更是独具特色。其周边分布着不同的自然奇观,论态势之多,景观之丰可谓得天独厚,目前都有成熟的野路,加以整合,可行形成三个小环线。一是借粮台、会仙台、观音石小环线;二是明潭瀑小环线;三是石障庵小环线。

 

第一个小环线是借粮台。借粮台四壁陡立。台分三级,需胆力、体力、灵巧三力合一或可一上。令人称奇的是台顶平整,有八角房遗址、石崮之间有条石隔为房间,崮外有环形观景台。台下层峦竞秀、远处是茫茫大海。

 

借粮台据说来自于一个借粮的故事,也曾经以为这是一个隐士的家,因为这儿有隐士修行的所有元素,人迹罕至、山洞、八角亭,后来知道是抗战兵工厂的哨所,可能哨所需要经常到山下村里借粮,所以干脆叫借粮台吧。

 

在借粮台的西侧山路上另有一处奇观,这儿有一块观音石,巨石耸立,上面却天然生成一幅观音小像,体态眉目生动,令人称奇,据说必须有佛缘的人才可以看出,有兴趣的山友可以一观。

 

借粮台的东侧则是三步紧和会仙台,三步紧是一个天生的天梯,有45度的斜坡,东面有块巨大的岩石正可拿来做扶手,刻有“三步紧”三个字。爬上三步紧,山巅有“会仙台”,有神仙椅,可并排坐3人,椅背勒一“仙”字。上个世纪30年代,客居青岛的几位文学领域的大家沈从文、杨金甫、闻一多、梁实秋、赵太侔、郁达夫都曾经来过此地。

 

沈从文在几十年前写道:“青岛的海边、山上,我经常各处走走,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我曾先后去过几次崂山,有一回且和杨金甫(即杨振声)校长及闻一多、梁实秋、赵太侔诸先生在崂山住了6天。棋盘石、白云洞两地留下印象特别深刻。两次上白云洞,都是由海边从山口小路一直爬上,这两次在‘三步紧’临海峭壁上看海,见海鸟飞翔的景象,至今记忆犹新,从松树丛中翻过岩石的情景,如在眼前。”

 

客居青岛的名人故居在市区保护的不错,在崂山的遗迹却没有片刻痕迹,这是很遗憾的事情。

 

第二个小环线是明潭瀑小环线。明潭瀑在白云洞南侧山谷,这里水深瀑急,形成一个很有规模的瀑布,瀑布跌入深潭之后,沿着崎岖婉转的峡谷跌入白云洞水库,素有“小九水”之称。崂山各景区或已山奇,或以水秀可明,白云洞明潭瀑小环线则山奇水秀合二为一,实在是居家旅游,休闲放飞的不二之选。

 

第三个小环线为石障庵环线。崂山山内有一些建筑颇可称奇,石障庵为其中之一,其特点在于小,有多小呢?建筑面积仅4平方米而已,但用料全为石制,连屋顶也是用片石一层层叠起,做工考究。

 

这样小巧玲珑的一座庵却五脏俱全。庵楣上有字“石障庵”;门侧有柱,柱刻门联,上联:“坤元默启一轮月”,下联“圣德常统五斗星”。庵侧有洞,西有栖云洞,云在中栖息。南下有伏龙洞,传有大蛇。庵上有陨星,悬置山头,摇摇欲坠,周至元记为坠云,曰:“在石障庵西,圆石危置峰顶,若狂飚一吹,似可坠者”。庵前有屏障,自下望之,庵为所掩不可见,真天成奥区。

 

从白云洞到石障庵路不算难走,主要在山谷中穿行,青龙河谷在脚下如一条石龙蜿蜒而去,可近距离欣赏到冰川在崂山留下的自然奇迹。

 

最后是山门游览线,白云洞的上山路很多,但最适合的是从关帝庙上行。关帝庙位于仰口西南的猪头峰下,是一处景色清丽的道院,在崂山主祀关羽的道院仅此一处。为什么在这个地方修建关帝庙,据说其原因为了修建太平宫之下院。

 

关帝庙有中殿3间,两旁彩塑关平、周仓立像。后院为四合院,内祀彩塑关羽坐像,四周绘关羽生平壁画,如“桃园结义”,“刀挑红袍”、“华容挡曹”、“单刀赴会”等,画工细腻工整,比例匀称,是崂山壁画之上品,也是崂山唯一有壁画的庙宇。

 

这两座庙宇的特点在崂山都是独一无二的,白云洞在山上,关帝庙在山下,自此入山可有效延长白云洞的旅游纵深,提升客户体验。

 

“夜月清皎,海气光寒,玩石抚松,飘然登仙”。许多年,许多人上来了,许多人下去了,一些树长大了,一些树死去了,只有白云洞像一个不死的老者,以千年的时间和沉静默默的注视着所有的一切:

 

她当然会看到云洞蟠松的娇娆、会看到道人早起的诵读、山民荷薪的艰辛、战争杀戮的血红、青龙阁的衰败、迎宾馆的倾圮;也会听到卧风窟的吼声、借粮台的枪炮、道人王真吾“人生所重义耳!”的怒吼、梯子石上行者的吟唱!

 

为修者、为儒者、为官者、为民者、为行者、为雅者、为俗者从其脚下或去而复来、或来而不返。这正如天上的白云:“你瞧那天上的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我想着就是“白云为家”的真意吧!



更多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行者老鱼公众号


行者老鱼
记录自己的爱好和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