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快评1213:无耻忘忧者死,知耻后勇者生!

文摘   历史   2024-12-13 09:31   四川  

【萝卜快评:追踪时事,回顾历史,瞻望未来。一个萝卜一个坑,萝卜快了不洗泥;但求直抒胸臆,欢迎打脸评论。】

特殊的日子,做一点严肃的民族性自我批判:国人喜欢粉饰太平的健忘症,真是我中华民族金昭玉粹特质中白璧微瑕的一点劣根性!

虽说包容是一种美德,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个民族,如果总是记吃不记打,即使不消失于漫漫历史长河之中,也会沦为没心没肺终日傻X一样乐呵呵听天由命的二流民族(没错,说的就是三锅)。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坚韧厚重的中华民族,绝不容走上二流民族轻佻浮华虚化历史无耻忘忧的邪路。


无耻忘忧者死没有耻辱心回避耻辱史的国族,都没有大出息;知耻后勇者生!对那些不容忘却的耻辱,就应该世代传承作为国族血脉和文化基因中刻骨铭心的永恒烙印,时时惕励自省。


外敌强加于中华民族头上的羞辱,不能只是事发时无脑亢动,事过又是一风吹和稀泥,甚至迫不及待自己动手铲除血泪记忆的见证!


国族之仇,永志不忘!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这种精神,才是华夏之魂,才是春秋大义!


是谁给了华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是谁让国号成了中华文明核心族群永远的名字?

揆诸历史,雄强虎视的秦始皇只是开了个头,收官集大成者是同样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汉武帝不仅重新奠定了汉帝国的制度基础,而且其宏谋远虑为此后直到清朝两千年间的治国理政体系和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一整套相当稳定而成熟的模型和范式。


而为助力汉武帝定型治理体系,强化治理能力塑造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智库,正是董仲舒为代表的《春秋》公羊派学者

        曲礼一篇无母狗;春秋三传有公羊。


《春秋》相传为孔子所作,是在鲁国的国史基础上修订而成,从鲁隐公记述到鲁哀公,历十二代,计二百四十四年。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因此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孔老夫子这种春秋笔法、述而不作可害苦了后来历代的学者们,后人对《春秋》进行了大量的注释和翻译,称之为“传”


汉初之时,有影响力的尚有五家之“传”,但流传到今的作品只余下三家,那就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公羊传》在很长的一段时期,主要是从战国到西汉,被学者们相信是忠实地反映了孔子真实意图的解释性著作。甚至有人认为,《公羊传》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很可能就是孔子学生的课堂记录。


《公羊传》所传达的思想,也是西汉的官方政治学说,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人类历史的最高智慧而深信不疑,对当时的政治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

公羊派一大特色理论就是大复仇:“大”,就是肯定、赞许、推崇。《春秋公羊传》凡有复仇事,必然大书而特书。


西周中期,纪侯向周夷王进谗言,夷王三年,齐侯因此被周夷王活活烹杀。齐人哀之,谥为哀公。自哀公开始,传九世到齐襄公姜诸儿,齐襄公出兵灭纪国,为齐哀公报仇。


春秋三传对此事曾有争议,因为当时的风俗是,家仇只论五世。左传反对齐襄公的九世之后的复仇行为,公羊传则认为国仇不受世代限制,为国复仇,“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矣”!


齐襄公虽是个烂人,但公羊学者就事论事,仍为他的这次复仇行为点赞。


《公羊》这种百世复仇之义,缘于《春秋》对耻辱看得极重,这一点影响中国数千年。公羊儒家对耻辱的看重,源于先秦烈士风气影响;而对耻辱的看重,必然影响到对复仇的推崇


对于春秋时代秩序混乱,正义不能申张,《公羊》深耻之,因此他们推崇复仇的精神,鼓励用极端的手段去讨回应有的公道。


同时,《公羊》对公正的追求可以说相当地执着,他们并不相信什么来世与上天,他们的眼里只有现在与历史。因此,他们把复仇责任加在现实中人的身上,鼓励人们去讨回自己的公正。

汉武帝要对匈奴用兵,许多公羊家们反对,但是一旦端出九世复仇之义,就没有人再出声。这种精神,就是春秋大义!无耻忘忧者死,知耻后勇者生。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谨记,不论“耻”,还是“恥”,望文生义,都要求入耳入心即止。对外族凌加于我族的羞辱,正确的做法是让国族同胞内心铭记传承,教育子孙后代时时惕励自省,但也用不着一味通过外宣揭开伤疤卖惨,吸引眼球博取同情,我们完全有力量自己解决不公平的历史遗留问题,带给人类正义的和平。


那种总是在国耻纪念最后收尾的“祈祷和平”可以休矣,“保卫和平”才是正道。


(本文不接受打赏,唯愿读者都能转发广为传播,让更多的同心同德凝聚共识,谢谢!)

萝卜快评
直抒胸臆,快语快评。五色楼主门下牛马走,俯首阐释《新千年叙事》,仰望感悟《天人地理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