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四川地方士绅与清政府争夺铁路主导权,发起“保路运动”,激发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兵变。
9月25日,同盟会会员龙鸣剑等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以同盟会员吴玉章、王天杰为首的荣县军政府,成为中国首个脱离清政府的地区,有“辛亥首义”之称。3
10月10日,趁湖广总督端方调军入四川镇压保路运动的空虚,湖北重镇武昌爆发起义,两天后,新军占领武昌、汉阳、汉口,并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湖北独立。
鄂湘两省会党曾有密约,若一省先起事并坚持十日之久,则另一省必响应支援;10月22日,湖南新军在长沙举义,于第二天宣布湖南独立。
长沙起义的同日,陕西西安爆发起义,宣布陕西独立,商洛、富平等地立即响应。陕西独立旋即引发河南的清军猛攻潼关,甘肃亦从西边发兵镇压。
还是这一天,10月22日,江西九江宣布独立,并封锁长江水面,拦截清朝的军舰,有效保护着武昌的侧翼。九江抢在省会南昌光复前就宣布独立,给江西开了个头,各市县纷纷效仿,江西就此陷入混乱。
10月27日,云南腾越起义,成为云南第一个独立的地方。
10月28日,陕西凤翔起义,革命军于29日凌晨攻陷该城。
10月29日,革命者在太原举事,宣布山西独立;同日直隶(今河北)滦州发生兵变,威胁京师。
10月30日,广西梧州光复。
10月31日,江西南昌宣布独立,同时安徽省会安庆爆发起义。
11月1日,云南昆明独立,次日大理独立,云南光复。
11月3日夜,上海起事并宣布独立,江南一带震动。
11月4日,在上海起义的激励下,杭州亦爆发起义;同日,滦州与太原结成“燕晋联军”,但滦州迅速遭到镇压,晋军遂出娘子关讨清。
同在11月4日这一天,贵阳被革命军攻占,贵州宣布独立。
11月5日,宁波、绍兴举义,浙江光复。同日江西全境光复。
11月6日,苏州、无锡、松江、常州连续暴动,江苏已实际脱离清廷。
11月7日,广西宣布独立。
11月8日,广东和安徽宣布独立;同日贵州全境光复。
同在此日,于山率先举起福建革命大旗。
11月9日,内蒙古归化起义。
11月10日,福建独立。
11月11日,江苏与浙江组织“江浙联军”进攻南京。
11月13日,山东宣布独立,在坚持12天后,迫于袁世凯的压力又于24日取消独立。
11月17日,宁夏(当时属甘肃)发生暴动。
11月20日,奉天(今辽宁)爆发东北地区的首次起义,但以失败告终。
11月23日,宁夏宣布独立。
11月22日,重庆独立。
11月25日,北进的晋军一路打到包头。
11月28日,成都新政权宣布四川独立。
12月1日,山西大同起义。
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至此,长江以南全部为革命军据有。
12月5日,向南进发的晋军兵不血刃进入平阳(今临汾),但很快被增援的清军驱离。
12月12日,清军占领娘子关,东进的晋军不得不退守太原。
12月22日,河南开封一带,革命党人欲举行起义,不料事泄,遭到残酷镇压。
12月28日,南北议和谈判开始,当时关内18省都发生过武装起义,其中湖北、湖南、陕西、江西、云南、江苏(含上海)、贵州、浙江、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共十三省宣布独立,只有直隶、河南、甘肃、山西、山东五省在袁世凯控制下之外,其中山西、山东、甘肃境内宁夏地区都曾宣布独立,后被袁军控制。
12月29日,在南京的17省代表,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计有候选资格者3人;孙中山、黎元洪、黄兴。17省代表依次投票,孙文得16票,黄兴得1票。同日,南北议和代表在上海达成召开国民会议公决“国体”协议。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同日,陕西革命军占领运城。
1月3日,陆征祥等驻外各使节电请清帝退位。
1月6日,清军攻下太原,山西革命政府垮台,但北路晋军依然存在。
1月8日,河北滦州爆发起义,不幸失败。
1月13日,晋军进入包头,并于一周后攻占萨拉奇。
1月26日,段祺瑞率北洋将领46人联名电奏,要求立定共和政体。
2月2日,清廷举行御前会议,会上决定退位,以取得革命党人的优待条件。
2月12日,隆裕太后携六岁皇帝在养心殿举行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颁发逊位诏书。
从1911年9月25日“辛亥首义”荣县独立,到1912年2月12日清廷颁布退位诏书,仅仅不到五个月时间,可谓杂乱无章的兵变就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发展形势之快,身历者境遇之奇,莫不出乎观察者的想象。
梳理从这一连串眼花缭乱的变故,考据钩沉,辛亥革命根本不是一场有组织的运动,既没有全国战略,也没有统一的指挥机构,孙中山当时还在美国唐人街的中餐馆端盘子,从报纸上意外知道了武昌起义。各地的中下层军人和知识青年发起了一系列缺乏配合的造反,只是因为清政府遇到财政危机和内部矛盾爆发,这一群“辛亥青年”才能赶走皇帝。赶走皇帝,终结了帝制,下一步怎么办?
辛亥青年们出于对局势的不满,一门心思掀桌子,掀翻桌子后,他们倒迷茫了!出于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主导兵变的辛亥青年拱手让出了重组政府的权力。
明乎此,就不难理解,武昌起义时尚在海外端盘子是孙中山甫一回国,就能当选为临时大总统了。当然也就能理解,并没有得到兵变青年实力支持的孙中山黄兴等共和派后面在权力争斗中会输给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老官僚和军官团了。
这也就是教科书上说的革命不彻底:“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只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主张,没有建立共和体制,更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和深刻的社会革命,来达到平均地权的主张,而是在列强的压力下,与代表旧势力的袁世凯妥协,把胜利果实拱手相让。”
但话又说回来,辛亥革命其实原本就没有反帝反封建,又何谈彻底不彻底?首先当时的革命党人根本就没想过要去发动广大群众进行社会革命,他们希望控制革命的规模和烈度,尽量减少社会的震荡;他们也不会去反什么封建,因为农村士绅是他们的盟友;至于西方列强,则是他们学习的对象,是他们的师父。当时的革命党人相当崇拜西方,革命后的时代是中国真正全盘西化的时代,认为凡是西方的东西都是好的。
根本原因是,当时的革命党人根本就没想着要反帝反封建。连口号都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针对的是满清政权,而不是要反帝反封建;“民权主义”和“创立民国”也只是针对皇族,而不是封建地主阶层;至于“平均地权”也不是把土地分给广大的人民群众,而是用征收地价税和土地增价归公的办法,消除地主从地租及地价增涨中获得暴利的可能性。
辛亥兵变中全国一起反清朝皇帝的人,各有各的心思。有人觉得推翻八旗贵族就好,有人觉得只要能地方自治就好,有人觉得能正常发工资就好,有人觉得能让我的企业正常发展就好。大家唯一的共识是旧中国没有给我满意的出路,但是到底该走什么路,完全没有共识。各方面互相牵制,干掉皇帝以后,反而是那些没参加起义的清朝的将军和官僚出来接管政府,连续掌权十几年。
北洋中央政府走马灯一般地你方唱罢我登场,地方势力却是几十年牢牢掌握在封建遗留的士绅实力派手中,比如皖南镇守使马联甲,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武进士,给慈禧太后当过侍卫,这几乎是演义小说里才有的人物,到了20世纪20年代居然还控制着地方实权!
至于孙逸仙领导的果党,早已在一地鸡毛的权斗失败中,沦为一条毫不起眼的小杂鱼,就更是一点也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