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28日九点三十分,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取得了胜利。
不容忘却的伟大胜利,距今已经70年了,对于“抗美援朝”的具体过程研究更是汗牛充栋,但有些糊涂虫总是罔顾事实,信口雌黄。因此,对立国之战的基本常识做简要复盘回顾,以正视听,仍有历久弥新的意义。
(一)我们打赢了吗?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在于,1949年之后基本维持了大国版图,貌似毫无尽头的国运颓势戛然而止。按照历史惯例,中国似乎即将进入休养生息的和平建设阶段了,不巧的是朝鲜战争爆发了!
近代以来,为了争夺朝鲜,在东北亚已经发生过三次重大的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朝鲜战争。
相对而言,近代还没有因为争夺台湾而爆发的战争,甚至1895年的主权更迭,也不过是甲午战争的附属产物罢了,1945年的台湾光复同样是二战的副产品。
说的再远一点,满清入关之前已经控制了朝鲜,而大明的无所作为或许是明亡清兴的重要原因。而甲午战争之后日本控制朝鲜五十年,更给中国带来了半个世纪的创伤。
一旦美军推进到鸭绿江,再次复立满洲国并非无稽之谈。与此同时,蒙古高原西域青藏立即丧失地缘上的封闭性,北方的强邻有了充分的借口,必然寻机上下其手,而使得新生的共和国无力掌控。
通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战斗,战争结果以美国签订“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条约”雄辩地了证明了我们无可置疑的胜利。
即使整个朝鲜战争(1950.06.25-1953.07.27)起于三八线,又止于三八线,勉强算是打了个平手;但中国人民志愿军加入后的抗美援朝(1950.10.25-1953.07.27)则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看,我们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胜利。
中国进行的二年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从鸭绿江边开始,取得了将世界头号强国击退500公里最后将其组织的十七国联军压制在三八线难以寸进,从而挽救了邻邦的胜利。
即使从纯军事的战斗交换比的角度来计算,中国也是完全胜利的一方。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的10月25日打响了进入朝鲜后的第一枪,从这时候开始,一直到1953年朝鲜、中国和美国三方签订停战协议,以轮战方式先后入朝参战的各种部队共计190万,补充兵源近50万,共计240万。联合国军方面联军人数最多的时候有120多万,美军出动了三十多万的兵力,还有大量的先进武器,远超当初美国参加二战的规模。
那么双方伤亡多少人呢?经过时间的流逝,双方对数据的修改核实,中国政府最终在2014年确认牺牲的战士一共有197653人。而美国则把伤亡人数刻在了美军朝鲜战争纪念碑上,上面显示的美军伤亡失踪被俘的总人数是172847人,联军的人数是2256523人,美军加联军共损失2429370人。美军阵亡人数为54246人,联合国军628833人。
中国在这场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后收获的红利更是远远超乎当初的想象:促进了新中国社会改造的过程,让奄奄一息的中华民族重新焕发了生机;为新中国赢得了数十年和平安宁的建设环境;得到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国家以工业国身份对农业国全方位大规模的援助,为中国夺回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奠定了基础。
更不用说,抗美援朝打出了国威、军威,打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抗美援朝雄辩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自古以来,建国容易立国难。抗美援朝是真正的立国之战,胜利毋庸置疑!
(二)耽误建设了吗?
抗美援朝的胜利毋庸置疑,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的成果,除非瞎了眼视而不见。
故此,有一小部分人另辟蹊径,抓住战争中付出的代价尤其是牺牲的志愿军战士做文章,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或是“经济建设”的幌子,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提出质疑。
这些人或是故作感性地假设“如果不出兵避开朝鲜战争就可以避免几十万志愿军战士的伤亡”(×)而哭哭啼啼,或是假装理性地讨论“不出国作战集中精力搞国内经济建设会更好”(×)而絮絮叨叨,十多年前的一部半神剧《亮剑》,借助剧中人物田墨轩之口道出“一场朝鲜战争就把国民经济推后了十年”(×),代表了当时以至时下很大一部分人的想法。
其实,说这些话的不是蠢就是坏!抗美援朝不但战后胜利成果巨大,战中交换比占优,而且战争进程非但没有影响国内建设,反而有力地推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从历史事实的进程发展来说,许多国家的经济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中国受到的破坏时间最长,程度最深。
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年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仅3243万吨,减少48%,粮食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
1950年6月6日至9日,先锋队召开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争取在三年内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对于恢复国民经济作出了布置。
在决定派出志愿军抗美援朝时,不少人担心会妨碍国民经济的恢复。事实正好相反,由于全国人民发挥了极大的爱国热情,不仅没有阻碍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反而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使国民经济恢复按原定计划全面完成。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是从优先恢复和建设基础设施开始的,而抢修和新建铁路又是重点。因为铁路是现代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旧中国铁路事业极其落后,从1872年上海筹建吴淞铁路到1949年,全国只有干支线26857公里(包括台湾省),能够勉强维持通车的线路不过1.1万公里,而且主要集中在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区,年客运量仅1亿人次,货运量仅5000多万吨。由于遭受多年战争破坏,在各地解放和接管时无一条铁路能够全线通车。
在全体铁路员工的努力下,1949年一年内就修复了8300多公里铁路和2715座桥梁,到1950年,修复的铁路达14000多公里,原有铁路基本畅通,公路、水运和航空也得到了恢复。
到1952年底,全国新建铁路1320公里,恢复铁路1170公里,修复复线572公里。除天兰铁路354公里,成渝铁路505公里和湘桂铁路来镇段419公里全部建成通车外,还修建了各种专用线路593公里。铁路运输恢复和发展,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工业恢复也很快,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1949年工业总产值为140亿元,1952年349亿元,比1949年增长近1.5倍,年平均增长速度达49.8%。1952年工业总产值已超过抗日战争前的最高水平,比1936年增长了22.5%。
农业生产同样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按不变价格计算,全国农业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326亿元,增长到1952年的484亿元,三年增长了48.5%,平均每年递增14.1%。粮食总产量从1949年的11318万吨,增加到1952年的16392万吨,增长44.8%。棉花总产量从1949年的44.4万吨,增加到1952年130.4万吨,增长193.7%。
与抗美援朝战争几乎同步,在短短三年时间内,我党就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到1952年底,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77.5%。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145%,农业总产值增长48.5%,主要产品产量大大超过了建国前的最高年产量。
所谓“抗美援朝耽误经济建设”罔顾事实,早就应该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三)划得来吗?
历史的事实证明抗美援朝没有影响经济建设,那么我们又回到假设上来,如果不去抗美援朝,我们会不会避免牺牲而取得更大的建设成果呢?
按照正常的历史逻辑演绎,结果只会恰恰相反,中国将在付出更大的代价和更大的牺牲之后承受更加惨重的损失,如主席1950年10月在政治局会议上的结论:“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的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朝鲜半岛关系华夏国脉,我党本身就是在白山黑水得到了真正的力量从而入关横扫六合。丢了朝鲜,让美军直抵鸭绿江边,不止是唇亡齿寒,更应该说性命攸关,决不能坐视不管。
主席的战友们初期不愿轻易出手的顾虑,一是能否取得胜利的结果?二是性价比是否合算?在主席的坚持和导引下,战友们很快就转过了脑筋:抗美援朝不但有取得胜利的可能,而且性价比极佳,出国代价远小于蹲在国内按兵不动。
抗美援朝战前决策性价比最高,说的冷酷一点,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固然做出了极大的牺牲,但其实也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最小的牺牲,获得了最大的胜利。
为什么要在国家初建、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出兵到境外横挑强敌?而且这个强敌还是刚刚打胜二战风头正盛号称第一强国的美国组织打着“联合国军”旗号的十七国盟军!这里涉及到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攘外”还是“安内”?
很多人虽然人云亦云地批判蒋志清“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但内心里其实将“攘外必先安内”奉为铁律,只是觉得蒋志清“安内”的手段还不够高明不够狠辣不够决绝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而已,甚至还有用“安内必先攘外”的说辞为蒋志清张学良不放一枪放弃东北的行为洗地。主席领导下的我党却用抗美援朝“攘外”的行动成功达到了土地改革经济建设等“安内”的目标。
为什么主席说“不参战损害极大”?因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美帝国主义已经将战争强加到了我们头上,不抓住良机反击,难道等着被帝国主义的绞索慢慢勒死吗?朝鲜战争爆发仅仅两天后,跟中国还扯不上半毛钱的关系,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以保护国民党政权。
有些糊涂虫还瞎扯“抗美援朝耽误了解放台湾”,也不看看时间?志愿军是在10月19日进入朝鲜,而美国早在6月27日就侵犯插手台湾海峡,谁先谁后?一目了然!
1950年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将近四个月之后的10月19日,志愿军才踏上朝鲜的土地参战。隔了这么长的时间才出手,只能说明中国方面通过审慎决策,选择了最佳的反击方向。因为第七舰队进驻台湾如此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并造成国家分裂的侵略行为,中国必须做出战略反击。
战略反击的方向选在哪里?跨海攻击台湾对于当时海军几乎为零的解放军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动用最能拿得出手的陆军在朝鲜半岛反击就是唯一选项。
不要说什么“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的片儿汤话,如果选择忍气吞声不对美国反击,一年前“中国人站起来了”的宣言就成了一句笑话,潜在的反对力量将会因轻视先锋队而肆无忌惮地浮出水面,对新生的共和国发起反攻倒算。
何况,美军就一定能收住手只满足于“统一朝鲜”而止步于鸭绿江边吗?据尼克松回忆:“麦克阿瑟无论谈到什么问题几乎总要提到亚洲。有一次他对我说,如果当年在鸭绿江边他有五十万国民党军队,他就会把中国一分为二,一举改变世界的力量对比。但是这种时机已经一去不复返。”
1950年统帅“联合国军”的麦克阿瑟是个坚信“胜利者不受责难”的战将:不准越过三八线?老子偏过。不准使用美军占领中朝边境地区?老子偏用。不准把朝鲜战争跟蒋介石扯上?老子偏访问台湾。怕引起中国干涉?有什么了不起?中国人不过一群厨子裁缝,只会洗衣做饭,哪敢打仗?如果他们敢跟美国军队较量,那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屠杀”。对这样的将领而言,“没有越过鸭绿江进攻中国的计划”有什么关系?随时制定就是了。
如果麦克阿瑟把“鸭绿江不是不可逾越的边界”的威胁付诸实施,当真过江入侵中国,根据《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苏军有权出兵。最坏的结果:“日俄战争”的翻版“美苏战争”,外国军队在中国的土地上大打出手。不论谁胜谁负,战争的破坏都落在中国人头上,美苏伤亡的只是军人,中国伤亡的将是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于彼的平民百姓。
即便美军不过鸭绿江,只是与中国军队沿江对峙,那又如何?中国必须随时随地防备美军打过来,必须在中朝边境处处设防,当时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东北的工厂必须内迁,整个中国的经济建设都要被打乱。更关键的是:苏联便有理由长期保持在旅大的驻军,中国被牢牢绑死在美苏冷战的棋盘上愈陷愈深。
忍气吞声的中国人仍然将是列强眼中“毫无希望的民族”,因为仅仅几年前,日本侵略者还在中国横行无忌。那时,几个日本兵就可以轻易地占据一个县城,即使这个县城有几万人口,却人人匍匐如羔羊;那时,十几个日本兵就可以让几百人的中国军队望风披靡,甚至是日本投降的时候,还占据着大半个中国。
当时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靠美国人获得的,能够将不可一世的日本人干掉的美国人,就是当时很多中国人心目中的神。
这些将美国人奉为神的中国人其中一个是民盟领袖张东荪,此时担任中央政府委员,居然也私下联络美国特工。除了泄露中央机要文件外,张东荪还提供了一份名单,准备组织傀儡政府。
11月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抗美援朝运动的指示》,不再对朝鲜战事保密,要求参加中央政府的各民主党派对抗美援朝表态,准备在3日发出联合宣言(实际发表为4日)。
此举让张东荪大惊失色,真和美国人打上了,必须赶快把后路定下来!他立刻找来常联系的美国间谍王志奇,要求他趁着还没全面开战的机会赶快离开大陆,务必向美国政府转达友好信息,即中国政府内部有许多人不希望和美国敌对。王志奇随即逃往香港。
可以想见,像张东荪一样想的人不少,对新政权持观望态度的人更多。在中美已将车马炮摆好刀枪齐鸣硬碰硬对阵的时候,张东荪尚且敢如此投机,不惜泄露国家绝密!
若是新中国居然不敢在朝鲜战场上对美国人反击,内患将远大于外部的军事危机。
在美军兵临鸭绿江,苏军增兵旅顺口大连湾的背景下,原本就反对“一边倒”外交的部分民主人士势必上蹿下跳,内外勾连。疑心生暗鬼,我党与共议国事的“新政协”相互猜疑,跃跃欲试的“民主人士”张东荪之流会跳出来更多。
更危险的是,因为缺乏对我党敢横挑美帝的神威敬服,蠢蠢欲动的反动派会觉得“中共也没什么了不起”,从而裹挟惴惴不安的中间群体掀起动乱,给后面土地改革引发的地主对抗,占山为王的土匪作乱火上浇油。
要知道,和抗美援朝基本同步进行的剿匪斗争,先后抽调6个兵团39个军140多个师2个旅另20个团以及部分海军的主力部队大约150万人的兵力,从新中国成立前的1949年5月起到1953年止,共消灭土匪260余万(1949年5月前不含)。
剿匪斗争是一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伟大斗争。它既是解放战争的继续之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军事上的最后一战,又是新中国的固本之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清场之战。舍此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就没有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的翻身解放,就没有国家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就没有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的巩固,就没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条件。
新中国成立前后,与历朝历代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非法武装不同,当时中国的土匪都是政治土匪,纯粹的经济土匪已几乎归零。蒋政权灭亡前夕和逃到台湾之后,国民党事先潜伏下来的特务和派遣潜入的特务,大量收编土匪为反共武装,委任匪首为司令、军长、师长、团长、支队长,等等,不一而足。大多数土匪武装都有国民党的背景,或者直接为特务所掌握,有些土匪武装甚至是由美帝国主义直接训练和掌控。
剿匪斗争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但政治争取只是“七分政治”中的一部分,最根本的是政治路线、战略策略和各项政策。剿匪斗争是一种军事行为,更是一种执政行为。它与退租退押、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几乎同时或者先后交错进行。剿匪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又有赖于其他工作的保证或配合。
剿匪斗争的激烈程度,有时甚至超过了与国民党正规军作战,因为匪首都是一些铁杆反共的死硬分子,又有其长期盘踞的巢穴,在保全其巢穴的最后战斗中,往往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疯狂和坚韧。
但幸运的是,美蒋反动派培植潜伏的土匪、特务虽然猖狂进行反革命复辟活动,但基本各自为战,没能掀起大规模的民变。
这其中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抗美援朝,虽然开战初期刺激了一部分匪特蠢蠢欲动,他们误以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到来”而手舞足蹈,但志愿军前期在军事战场上的迅速胜利击破了他们的幻想,一些潜伏分子甘心认栽。
反动派潜在的盟友千百万地主也被镇住了,虽然心里未必乐意交出土地,但对敢于和美国人硬碰硬的我党却不得不服气,活着也分一份土地总比被干掉强。而绝大多数普通民众在抗美援朝的鼓舞下,更不可能被匪特煽动起来了。不能利用恐慌情绪兴风作浪掀起民变,潜伏的匪特的就是在怎么折腾,也扑腾不起几个浪花。何况,我党敢于和美帝硬碰硬,已经击穿了很多潜伏分子的心理底线,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觉得不如甘心做个良民算了。
“三分军事,七分政治”能在剿匪斗争中收到成效,还是抗美援朝在其中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假如没有十多万牺牲的志愿军将士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那么国内蠢蠢欲动的反动派匪特在有恃无恐的心态下,怂恿不甘认命的地主裹挟部分农民掀起民变,与不可能退步的新政权武装对抗,那么千百万人头落地将不会是一句空言!
一旦杀开了手,玉石俱焚之下,国内数亿民众之中又可能结下数不清的世代血仇,不派兵出国抗美援朝的后果,细思极恐!
正如“关外的文章从关内做起”,胸怀“全球一盘棋”的主席用“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抗美援朝胜利完美演绎了“安内必先攘外”的历史辩证法,这对我们新时代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