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乌镇戏剧节于10月29日圆满落幕。
由中法纵横推荐,来自法国路易.雾霭剧团的特邀剧目《童话传奇》 成为本届戏剧节最受关注的作品之一。不仅在演出现场获得观众如潮的掌声和满堂喝彩,还因该作品主题介入当下的犀利与深刻,戏剧美学的独创性引发了观众和戏剧界专业人士们的广泛探讨。 《童话传奇》由法国当代戏剧大师乔埃尔·波默拉创作于自2019年,自首演以来,不仅在法国剧坛备受瞩目,也成为世界范围内顶尖戏剧节竞相邀约的作品。此次中国之行,乌镇戏剧节观众们的热情与专注也深深打动了路易.雾霭剧团的主创们。
为了感谢广大观众朋友们对本部作品的喜爱,本期中法纵横将与大家分享《童话传奇》的幕后创作以及剧团在最后一场演出后与观众的”演后谈“内容回顾。
幕后创作
细心的观众如果留意《童话传奇》在乌镇戏剧节的宣传信息,会发现上面并没有任何“编剧”和“导演”的称谓,而是以“乔埃尔·波默拉戏剧创作”代替。那是因为波默拉奉行舞台写作与即兴创作的方式,他不想将编剧工作与舞台导演工作分开来看,他认为文本写作与舞台创作是同步的,两者共同构成创作的节律,他曾说“我不写剧本,我写的是演出……我不会去想文本,文本是后来才有的,是戏演完后留下来的东西”。也因此,《童话传奇》可以说是凝聚了整个创作团队的艺术巧思。是波默拉引导演员和主创们从50个即兴创作情境中,通过抽丝剥茧的排演、试验和打磨才浓缩成了如今在舞台上呈现的12个场景。
不仅如此,剧团对演出技术的要求也极为严格,除了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剧场还需要包裹成全黑不透光的黑匣子,且在演出过程中观众席不能有任何光亮。路易雾霭剧团对本剧的演出剧场要求观众席以400人为宜,为的就是保证现场每一位观众的观剧体验。超过500观众席的剧场,团方会谢绝巡演邀约。
因此《童话传奇》今年得以成行乌镇戏剧节真的是得益于戏剧节不计成本的“艺术为上”以及中法制作和技术团队的专业,高效与敬业。在超过半年多次中法技术会议以及细致、严格的现场调试,最终在今秋10月成功得与主创团队一起将波默拉的“黑暗剧场”代表作完美地呈现在中国观众面前。
在《童话传奇》构建出的极具未来主义色彩的戏剧世界里,人类与机器人共处一室,但这部作品的着眼点并不在于这些智能人造物,他们更多是作为一种参照和镜像,映照出人之复杂,关注的是人的故事和困境。
波默拉在创作之初,其实是想要创作一部以“童年”为主题的戏剧,“机器人”最初也并不在他的创作构想之内。他先是通过工作坊筛选了一批身材娇小,身高在1.55以下的专业成年女性演员,以求在舞台上“以假乱真”,但在排练过程中他感到即便再出色的演员如果饰演年龄小于10岁的孩童,也会失真,于是将孩童的年纪向青春期过渡,最终将剧中角色定在了11岁到14岁的年龄段。在创作过程中,波默拉和他的戏剧构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查阅了有关童年、青春期的社会学、心理学资料并关注了与之相关的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在调研的过程中他决定将“机器人”这一主体纳入创作之中,当下社会在经历了科技的超高速发展,各种智能设备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为青少年生活中极为依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他将“智能设备”进一步极端化,设计了一个由无所不在的“机器人”来陪伴青少年的未来世界,以审视又细致入微的方式去关注人在青春期自我建构的过程。
在创作方法上,波默拉一以贯之他的“舞台写作”,在确立好主题之后,他先给出了演员们一个又一个情境,演员们在此基础上在波默拉的引导下进行即兴创作;之后他会根据演员们的即兴创作成果,形成文字而后再返给演员,演员会在新生成的文本上进行再一次的即兴创作,波默拉会不停地刺激他们的潜能,在他们身上挖掘出新的可能,而后去粗取经,形成新的文本。如此循环往复,剥丝抽茧,如同你来我往、酣畅淋漓的乒乓球运动,慢慢地50个情境或删减,或合并形成30个主要情境。波默拉继续将情境推向最极端的境地,以求激发出演员最深层的爆发力,最终将整个团队的才华、思考浓缩成如今舞台上呈现的12个场景。同时,在创作过程中,“反向创作”也是他惯用的方式,他除了要求演员们去往一个他想要的情境和方向,也会将一切推翻去往完全相反的方向,去探索另一种天翻地覆的可能性,借助一种更为全面的视角将角色,情境和冲突不断丰富和完善。
创作过程中,波默拉关注每位演员的自身特点,极其擅长挖掘他们身上无限的潜力,每一个角色都是在演员身上生发生长出来的,而非演员扮演角色适应角色。因此演员与角色骨血相融,他们与这部剧产生了更强烈、更深远的羁绊,每一个舞台上活灵活现的“青少年”,都有着演员自己的印记。
因此,每一个情境都有着多重解读的可能性,勾勒出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艺术团队就借助这样丰厚饱满的作品,提出、探讨当今不可忽视的社会性议题,对于人的孤独感、人与人的不可交流、群体对个体的孤立、性别认同问题、儿童教育中的父母缺席等的观察与反思,都在可以在剧中得见。
演后谈回顾
10月29日《童话传奇》在乌镇戏剧节最后一场演出后,路易.雾霭剧团的演员们在中法纵横负责人王婧女士的陪同下与部分观众进行了近30分钟的演后谈交流,我们特将主要内容凭记忆整理成文字与大家分享。(如有个别部分与现场观众的措辞不完全一致或有疏漏,还望见谅)
观众A:我现在很激动,这部作品深深地打动了我,这部作品讲出了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一些问题。其实就我个人经历而言,我比较幸运,是在一个很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在我之前的认知里,每个家庭应该都是如此。但在成年之后,发现并不是如此,有很多人都经历了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背负着家庭带给他们的、或童年遗留下的伤痛。而这部作品把这些都展现了出来。之前我看过写《枕头人》的英国剧作家马丁·麦克多纳的话,他说戏剧做的其实是提出问题,而不是给出答案。这次在观看《童话传奇》的过程中,我就感受到了这一点,我能够看到一种很强的人文关怀性,但我感觉这部作品并没有给出答案,而只是把给人格建构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摊开放在观众面前,请问是这样的吗?
演员Marion:谢谢你,我很感动,其实你已经的问题里就已经有了答案。(演含热泪)是的,《童话传奇》其实是一种对于当今社会存在的许多的问题以及人的青春期经历的客观审视,对并没有直接对这些问题给出答案。因为乔埃尔.波默拉创作的初衷也只是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与探讨,至于答案还需要每个人自己去寻找。
观众A:我还看到这部作品是由一个一个场景构成的,不是在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大概有十几个场景,可能有的观众会觉得场景被切的很碎,但是我非常喜欢,很像是电影的蒙太奇,请问导演是有意为之的吗?
王婧:你又在提问中给出了答案。咱们这个观众非常厉害。
演员Marion:确实是有意的,乔埃尔.波默拉喜欢通过一个个不同的情境来突显主题。而且喜欢把很多情境推向极致,这部作品并不是线性叙事。他的作品也确实有电影蒙太奇的风格,就是一场结束,全黑,忽然进入下一个情境。
王婧:这也是他“黑暗剧场”的美学风格,看不到转场的过程,场与场之间是情境与情境之间的跳转。
观众B:我们刚才有听到介绍演员们的平均年龄都超过了三十岁,但他们在舞台上真的就像未成年人,那我想问一下演员们,她们是怎么能把青少年表演得这么像?
演员Lenni, Justine: 乔埃尔在选择演员的时候就选了身材矮小的女演员,外形上更有信服度。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期,都经历过那个阶段,所以并不是说凭空塑造出一个人物,我们经历过,所以能找到青少年的那种状态。
观众C:我想问一下,这个作品其实讨论的人的问题其实成年人也会面对的,为什么不直接用成年人的角色,而是用孩子,用青少年的故事来反映这些问题?
演员Jean-Edouard:那是因为青春期是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多人的青春期的经历都对他此后的人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部作品探讨的问题确实是成人世界也会有的。但对于成年人来说,心智、认知等已经相对固化,所以从青春期,青少年这个阶段入手应该能够更好地观察到人的自我身份建构的过程,就是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更好地理解当下世界,我们普遍面对着的一些社会性问题。
观众D:请问作品中的12个场景是怎样创作出来的?是由导演设计出来的还是?想问一下演员们在创作中的感受是什么?
演员Lucie,Lenni, Jean-Edouard:其实导演会给我们一些情境,大概做了五十个情境的练习。比如说一个小孩要卖他的机器人,然后演员就去做一个即兴创作,会根据导演给定的一个主题和一个情境去生发一些创作,导演在这个过程中会给予一些指导。比如说我们的导演助理老师,他就会把这些东西都记录下来,然后导演经过研究会决定要保留下来什么,第二天就把他保留的东西以文本的形式发给演员,演员再以此为基础进行即兴创作。在一层又一层的即兴之后,他再在舞台上进行调整。比如说有一些情境可能在主题上有相似,导演就把它们归成一个场景,例如妈妈要离世的那一场。再比如说,一个小孩要卖他自己的机器人的情境与另一个家庭的情境,他就尝试将这两个放在一起。其实是在不停地跟演员们尝试,然后再写,再尝试,再写,再尝试,大家一起创作的过程。等到五十个情境最后集中到差不多三十个情节,又从这三十个里面优选出了他最想表达的12个,就是我们看到的那12场场景。
演员Lenni: 对于演员来说,我们觉得这种创作的方式非常棒,导演和演员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像打乒乓球一样,轮流互相给予创作的灵感,而不是说演员只是导演艺术构思的执行方。所以创排中也有我们的一些想法,而且这个作品也在我们自己身上有一些映照,我们也在这个作品里,这个作品也在我们身上。
观众E:那我接着刚刚的这个问题再问一下。首先我特别喜欢这出戏,然后我发现大家的表演还有动作都非常的干净。那平时在表演的排练场上有没有做一些特殊的肢体的训练?
众演员:没有做特殊地肢体训练。
观众E:可是有机器人,要演机器人,就跟正常人的肢体方式不一样……
王婧:演机器人的演员给大家聚一下手好吗?大家看到了这三位女演员都演了机器人。(观众掌声)
演员Marion:当然是在跟导演的工作中去寻找。当导演去指导我们表演的时候,他会以他的方式去调整我们的表演,比如让饰演机器人的演员去找机器人的感觉。
演员Angélique:他从来没有要求我们去表演和模仿机器人,因为波默拉特别注重在场感,强调瞬时、瞬间,演员需要表现你在场的那个瞬间所感受到的。所以他更多的是让演员们从内心去感受一个机器人的存在, 而不是去模仿表面的一个机器人,所以我们并没有做这种表面模仿的训练,从来没有过,但是作为演员去生发那个感觉。
观众E:所以内心的感受是更多一些?
演员Angélique:对,当然每一个人也会有自己准备的方式。比如说对我个人而言,在每一次演出之前,都需要自己热身,做一些瑜伽的动作,以便调整到很好的一个状态。
导演助理Lucia: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导演去根据每一个演员的特点量身定制,发掘每个演员内在的潜能。
他笔下的角色,不是说已经塑造好了,这个戏谁都可以演。而是在创作的过程中,导演看到一个演员的潜能,他觉得这个人可以做到什么。但是有的时候演员都不知道自己能够做到,所以波默拉的作品,都是跟演员一起完成,而且还会不停地去激发每一个人的潜力。对于演员团队来说,在跟这样的一个导演合作之后,就很难再去跟别的导演合作了。因为他能够激发演员本身的创造力,不是让他们去单纯地模仿一个角色,所以波默拉的不可取代性,就在于每一个角色其实都是为演员创作出来的,从他们身上生发而来。刚才为什么提到感觉有自己的一部分在这个舞台,因为就是从他们身上生发出来的角色,而不是去演那个角色。
王婧:我看到过波默拉的排练,他是一个在排练场上非常精细和苛刻的导演,但是这个苛刻性是对你的表演的要求,对你的艺术水准的要求。整个这个创作团队本身并没有上下级别的区分。
导演助理Lucia:对,他在艺术创作中很苛刻,但他与演员之间的沟通是非常平等、非常友好的。
观众E:其实我在看很多话剧的时候,由于这个艺术形式本身决定的在场感,很多演员会很夸张地表演,释放最大的能量。可是我在看这个戏的时候,我并不觉得演员在很用力地表演,或者技巧性很重;相反我可以看到他们每个准确的表演, 但是我又可以感受到他们非常真实的部分,每次表演都很准确,又不觉得夸张,又觉得那个尺度刚刚好。
王婧:因为它其实体现的是舞台上的那个真实瞬间感,而不是现实主义的模仿。
演员Jean-Edouard:其实这出戏为什么叫《童话传奇》,它很像是一个建构在我们现实世界上的童话。
王婧:一切其实都是跟现实有关系的,但不是单纯地模仿现实,把现实原班原样地搬上舞台,它就是你说的那种感觉,哲学层面的“真实”。
演员Elsa: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演员会带麦表演一样,其实在法国舞台上很多的演员都是不带麦的,需要声音比较大。但这个作品希望能呈现自然松弛的状态,所以演员也会带上话筒去说,因为不希望过于用力地表演。
观众F:我不知道各位主创有没有了解过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单个家庭里面,可能是这种兄弟姐妹情的缺失。但是放在整个社会层面的话,可能就是一整代人缺少了陪伴。包括我们的更年轻一代,现在有手机地陪伴。那未来呢,可能就会是AI来替代人的陪伴,你们怎么看待这对个人的影响和对整个社会层面的影响?
演员Marion:在法国没有过独生子女的政策,很难去体会当一个社会的几代人都是自己一个人长大的状态,所以我不太好评判。但对我个人来说,我也是独生子女,小时候确实常常感到孤单。
演员Jean-Edouard:其实纵观整个社会、整个世界,可能都存在一种个人化的发展趋势。不管是在哪个国家、哪种文化里面我们可能都会有一种孤独感。
演员Marion:所以这也就是今天我们为什么能够聚在一起的原因,这一刻大家应该不太孤单。能够相遇,相聚在一起很重要。
观众G:这出戏基本上每一个场景都是有AI的参与,但是有一个场景就是他们在训练童子军,卡米耶的那场,为什么那里是没有AI的参与?
演员Justine, Angélique, Lenni, Prescillia:其实在最初,这场也有一个机器人,而且是一个非常正点的女机器人,在最初的情境中有为了锻炼这些男孩们的雄性特质,征服欲,所以导师要求他们去试着勾引那个性感的女机器人,谁能够成功就表明了他最具雄性气质。但最后大家玩儿得太嗨了,收不住了,有点过火了,所以最后导演就把这个女机器人的设计拿掉了。但是导演特别希望有一个场景是表现个体被整个群体抛弃的感觉,因为这是我们人生中经常会碰到的。
王婧:大家可以观察到这部作品中不同的场景中,有些人的名字是一样的。他其实也给了观众一个遐想的空间,其实有的时候也给到了答案。大家记得那个小朋友自己在商店里面一直呆到了很晚才走,他可能就是那个不被群体接纳被抛弃的那个孩子,因为他很孤独。所以导演其实是让观众自己去自由组合那些可行性,其实都有给观众解答。
导演助理Lucia: 当然,关于这一场里曾有过女机器人的事情请不要告诉别人,你们是唯一所知道有关这一场这秘密的观众们的。(大笑)
演员Lucie: 我饰演那个被团队抛弃的男孩儿。但是其实里面导演有说到一句话:卡米耶你需要重新设置一下就好了。尽管没有机器人在场,但是其实在语言文字中有隐藏一些东西。所以大家有看到他一直没有办法被那个群体所接受,所以后面他去了机器人的商店,跟机器人在一起,孤独感其实是很强的。
观众H:演职员表里面有一个是补充戏剧构和助理观察员,这个职位比较少见,我想问是因为这个戏的风格和元素造成了这个我们需要额外的介入还是说有别的因素?
导演助理Lucia:其实团队里已经有戏剧构作,但还是会需要一些额外的补充力量。
观众H:他们怎么进入这个创作?是在某段创作过程中需要额外的人从观众的角度提出看法?
众演员:戏剧构作,不是编剧的工作,其实是协助导演找大量的资料,然后做一些分析,给大家一些指导,提出一些文本上面的可能性,做大量的研究和辅助性的工作。就是有一个戏剧构作是主导,其他的人相当于是她的助理,她来负责安排下面的人去不同的分支进行研究和资料收集。补充戏剧构和助理观察员更多的是做一些协助的工作。
王婧:大家如果没有什么问题了,那我们的交流就到这里结束吧,谢谢大家。
彩蛋!
《童话传奇》插曲《Ils ont marché au pas des siècles》
《他们走过世纪的脚步》
译文:王婧
- Ils ont marché au pas des siècles
- Vers un pays de joie,
- 他们走过世纪的脚步
- 走向欢乐的国度
-
- Ils ont marché vers la lumière
- Pour habiter la joie.
- 他们走向光明
- 为了欢乐得以栖息
- Ecoute, écoute,
- 听着,听着,
- Surtout ne fais pas de bruit,
- 千万不要发出声响,
-
- On marche sur la route,
- 我们行走在路上
- On marche dans la nuit.||
- 我们行走在夜里
-
- Ecoute, écoute,
- 听着,听着,
- Les pas du Seigneur vers toi,
- 主的脚步在向你走近,
-
- Il marche sur ta route,
- 他行走在你的路上,
- Il marche près de toi.
- 他行走在你的身旁
-
- Ils ont laissé leurs cris de guerre
- 他们留下了战争的呼唤
- Pour des chansons de paix.
- 为了和平的歌声。
-
- Ils ont laissé leur bout de terre
- 他们留下了一片自己的土地
- Pour habiter la paix.
- 为了和平得以栖息。
- Ils sont venus les mains ouvertes
- 他们伸开双手而来
- Pour accueillir l’amour.
- 为了迎接爱。
-
- Ils sont venus chercher des frères
- 他们为了寻找兄弟而来
- Pour habiter l’amour.
- 未了爱得以栖息。
想要了解更多乔埃尔·波默拉的戏剧美学,请见⬇
为何说《童话传奇》将是本届乌镇戏剧节颠覆你过往观剧体验的传奇之作
撰稿:王婧 张靖怡
编辑:张靖怡
主编:王婧
Bienvenue à Hybridités France-Chine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戏剧/舞蹈/音乐/当代艺术
艺术跨界 中法纵横
邮箱:hybriditesfrancechine@gmail.com
输入戏剧节,查看阿维尼翁IN戏剧节及其他法国艺术节
输入导演,查看法国戏剧及其他导演介绍
输入舞台, 查看巴黎魅影,午夜卡芭莱及其他歌舞类表演
输入剧场,查看法兰西喜剧院及其他法国剧院
输入阿维尼翁in,查看阿维尼翁戏剧节相关信息
输入阿维尼翁off,查看阿维尼翁off戏剧节相关信息
输入中国戏剧在法国,查看在法国演出的中国戏剧作品
输入 茶馆 阿维尼翁戏剧节, 查看2019年《茶馆》在阿维尼翁
输入 “我们在一起” 合作艺术家疫情寄语,查看中法纵横合作艺术家对疫情的思考
戏剧,舞蹈,音乐,电影,绘画,雕塑……纵横中法,艺术跨界。由中法两国的艺术家,剧作家,艺评人,电影人,策展人,剧场艺术总监组成的中法纵横艺术文化交流协会旨在促进中国与法国以及法语世界国家在文化艺术,尤其是舞台艺术与当代艺术领域的对话,交流与合作。
艺术无国界,我们相信来自各个领域,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工作者之间的对话与碰撞可以转化成彼此创作灵感的源泉。我们在他者身上寻找的正是我们自身拥有的最美好却最不可见的那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