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剧照 ©Julien Benhamou
2023年9月23日,中国舞蹈家谢欣舞蹈作品《地平线》(Horizon)在代表世界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法国巴黎歌剧院加尼叶宫舞台上正式首演。作为首位受到巴黎歌剧院邀约的中国女性编舞家,她的舞蹈作品与法国舞蹈家Marion Motion、加拿大舞蹈家Crystal Pite——两位同样在世界舞蹈界上备受关注女性编舞家同台呈现,为观众们带来一场现代舞的盛宴。
Horizon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顶级芭蕾舞团之一,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始终与时俱进,在不断追求古典芭蕾的美学极致的同时,也坚持与当代的舞蹈保持对话,因此开创了巴黎歌剧院现代舞系列节目,持续邀请世界级当代编舞剧与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合作创新。
今年由三位女性编舞家带来的三部现代舞作品展演首先在9月21日的巴黎歌剧院2023-2024演出季开幕gala晚会为嘉宾观众进行了一次内部呈现,为新一季的舞台艺术盛宴书写下第一笔美妙绝伦。160名歌剧院芭蕾舞者、120名芭蕾学校学生将组成光彩夺目的芭蕾巡游队伍,身着奢华精致的香奈儿定制舞裙一一向观众致意;
紧跟其后的是法国编舞家Nicolas Paul为三名巴黎歌剧院明星舞者量身编创的现代芭蕾舞表演。
之后,三名女性编舞家的舞蹈作品依次上演:Marion Motin编创的《最后一通电话》(世界首演)极具戏剧张力,Crystal Pite的《四季卡农》在交响乐与电子乐的交织下将群舞的震撼力无限放大。
《最后一通电话》剧照 ©Julien Benhamou
《四季卡农》剧照 © Opéra de Paris
而在来自中国的舞蹈家谢欣的作品《地平线》(世界首演)中,风雨、窸窣、层云、薄雾,种种自然意象将舞台拼凑成一个神秘的国境,来自欧洲的8名舞者身着微微透明的轻盈服装,用一种身体的流动,与场域共振,细细地拨动每位观众的心弦。
在一段段独舞与群舞中,我们看到了不同,也似乎可以把握住某种共性的规律,在一次次舞者挣扎出群体又回归融合的舞段中,我们不禁发问:这座城市的地平线在何处,这个世界的边界又在哪里?令人惊喜的更有,谢欣将中式的禅意穿插在两部极具西方当代特色的舞蹈作品之间,凭借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刚柔并济,将整场gala晚会平衡到了极致。正如她对自我舞蹈风格的陈述,“柔和、流动而敏感,能够转化为一种趋向抽象的美学,是西方技巧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地平线》也收获了巴黎歌剧院观众们雷鸣般的掌声和专业人士的高度认可。
现代舞三部曲简介
来自三位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编舞家是本届巴黎歌剧院“现代舞系列”的绝对中心。
在Marion Motin为歌剧院芭蕾舞团创作的首部作品《最后一通电话》中,她讲述了一通电话颠覆了一个男人的人生的故事。在扭曲与生机之间,舞蹈将观众带入超自然的世界里。
中国艺术家谢欣首部为巴黎国家歌剧院的舞者们创作的作品——《地平线》,其中表现了自然元素构建出的种种幻象和海市蜃楼。在 Sylvian Wang 的原创音乐的衬托下,舞台上生命的轮回和太阳升落催生出一种周而复始的循环感。
Crystal Pite于 2016 年在巴黎国家歌剧院创作的《四季卡农》沐浴在暴风雨的光芒中。其中震撼心灵的编舞展示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和互为呼应的舞姿。在Max Richter的电子音乐的放大下,人体的有机涌动与维瓦尔第的弦乐交织在一起。
中法纵横专访
谢欣与《地平线》部分主创
就《地平线》在巴黎歌剧院的创排,中法纵横王婧女士在19日彩排场结束后特别对《地平线》编舞谢欣、舞美设计胡艳君以及服装设计李昆在巴黎进行了专访,以下是采访内容:
王婧:这次你跟巴黎歌剧院的舞者们合作的感受是什么?
谢欣:就是有一种渐入佳境的感觉,而且特别是在他们六个星期的假期(法国的夏季假期)结束回来之后,其实需要一个过程,再加上我觉得我的作品首先是要打破他们的运动习惯,因为他们作为古典芭蕾舞者其实比较“直”,然后也比较用肌肉,所以怎么样让他们找到一种就像“站在大地上,但感觉可以触摸到天空”的感觉,有一个柔软的核心在里面,但外层是强壮的;然后当你强壮的时候,你随时又可以卸力,像是沙子一样。
所以我觉得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给了我很多的信任和支持。然后我们上个星期六在最大的排练厅联排了一次,看完我真的特别感动。因为我觉得这个作品在没有烟和没有灯光的情况下,还是深深地触动到了我。
王婧:我在彩排现场的时候有遇到一位大概四十多岁的女性,她说这个作品很诗意,触动到她内心深处,让她想起了离去的家人,不禁落泪。
谢欣:因为我觉得这个节目它本来就是在说离别和死亡,然后在一个很大的空间里面,你能超越眼睛现在看到的现实,看望一个更远的地方。其实的真实地平线是圆的,但是我们看到的地平线有海面、有森林,有你现在的目光所及的最远处。同时,从我们站着的这个地方去往另外一个世界时,跨越这条边界、回头看往你最珍贵的东西时,身体变得轻,这是一种能够被观众感受到的奇妙的感觉。
回想起创作这个作品的起点,对我来说,这是一条很神奇的线,它是一种意象,其实只是一条线,但是你只有在某一个年龄、某一个时间、某一个空间里望向它的时候会投射给你很多。
只有你能细致感受某种意象的时候,他才变成了一种创作的源泉。而且每天太阳就是这样在地平线上升起、落下,仿佛就是一种时间的轮回。其实我们会看自己,也能在心电图里找到同样的循环。
王婧:刚才谢欣提到了空间,请问在做舞美设计的时候,你是怎样把空间感给到这个作品呢?
胡艳君:我们刚开始设想的是呈现云端,一种天空倒过来放在地上的感觉;还有另外的设想:天、地是对称的,中间有一道地地平线,然后用一些特殊的材料去做一些这样的场景。但是由于和其他两个作品同台演出,巴黎歌剧院不建议用吊杆去挂道具。其实当时还设想了,比如利用装置在不同的吊杆的起伏下产生不同的画面,包括营造一些山脉的意象。但是后来因为技术限制就决定不用实物去展现,而采用烟机,那些烟机是按照我们的想法订做的。可能有的观众觉得像水,有的觉得像瀑布,有的觉得很像一些化学的东西。
王婧:所以你们其实也是希望观众更多依赖自己的想象力去解构舞台空间?
谢欣:我们想要给观众一个“轻”的环境,当舞台上所有人被烟雾埋进去,然后从烟里面起来的时候,会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包括这一次选择的服装面料,其实是以前从来试过的。
王婧:服装和舞美都是舞台视觉的一部分,昆昆你是怎么选择面料的?
李昆:面料是纱的,但中间有夹层的,其中是很细微的像发丝一样的东西。
以前我们就是更注重身体的舒适度以及面料的垂感和流动感,所以我们选择的面料都是麻类的,然后很垂很顺,跟舞者的身体能融到一起的。但这次谢欣想要一些新的尝试,于是以所谓的“地平线淹水”的概念,找到了目前在用的纱。然后在制作的时候把服装轮廓做在外边,所以在台底下看好像服装不是很垂坠的,能看到光影,衣服也能露出身体的曲线。
王婧:其实也是有一个对光线的考虑?
谢欣:因为它是透的嘛。所以光打上去的时候,会呈现亮部和暗部,透过它是可以看见身体的,再加上环绕的烟雾,会有一种超脱的感觉。
王婧:但是那个面料感觉应该不是属于很柔顺的。
李昆:有一些刚性的东西在里面,“支棱”一点。其实我们最开始的时候还想要利用软的钢丝,做成衣服以后会带来更大的轮廓感。
王婧:为什么要这个轮廓呢?
谢欣:因为它会因为身体的变化而变化,形状会被挤压,可以让身体的动作和对钢丝的拉扯会产生一种奇妙的观感,而且是更随机、更不可控的。其实以前的作品更加强调衣服可以让人的眼睛和让舞者身体有一个轻松的支持,但这一次我觉得其实是跟烟、作品的视觉来配合。昆,你知道吗,演员们其实今天问我能不能也尝试穿第二套衣服表演试试。
王婧:所以你们做了两个服装方案,另一个是什么呢?
谢欣:另一个就是我们就是非常擅长的,比较亚洲,很舒服。
李昆:而且可以轮换着穿,方便衣服清洗。第一套衣服虽然不是棉麻或真丝质地,其实还是还是有呼吸感的。
王婧:所以在服装上是有一个新的尝试。
谢欣:对,我觉得无论在服装还是在舞美上面,其实都是从前那没有做过的。虽然在编舞上面还是有我擅长的部分,但是也做了我们从来没有做过的一些设计。
王婧:比如说呢?
谢欣:像是运动的、让内心涌动的感觉,山峦交错的感觉,人在移动、然后山峦不断地在交替着覆盖,像海平面上的,然后像森林的高低的起伏。
但是像中间那一段是比较新的,一个群像和一个Solo之间形成的联动。我之前在威尼斯的时候也有我从来没有做过的部分,就是台上的所有的人之间的联系带来的情与动与空间的交错,我觉得那个是我作为一个编舞特别特别喜欢的。还有他们之间的联系、停顿、发生和为什么这个发生,永远会有一个互相连带的、很美妙的一个关系。
胡艳君:因为舞蹈它本身就是抽象的,只是用身体在诉说。然后刚才像你说的,有些观众联想到其他,其实我觉得她想到的是一些具象的事情。如果我经历过的和舞台上类似的情境,我可能会回忆起我的个人的情感,某些曾经的片段可能就会在眼前闪回。
谢欣:其实我觉得为什么那位观众会流泪,其实最后讲的就是剥离。其实前面女孩的那一段是一个特别特别放慢的slow motion, 今天又做了调整,让他们去往一个靠近分离,又从里面剥离,我把那段最后调整又放大了。我跟舞者们讲这就好像当你到了一定年纪,走在雨里,雨从你身上流下来。所有的时间和经历就好像雨水一样是刷过你的身体,但是你接受所有的一切,你在体会它们在你身上留下的痕迹。
胡艳君:比如说刚才她说的最后那一关于分离和死亡那一部分,当时我看的时候也想象到了这个特别像男人要去打仗,然后风尘仆仆的一个又一个倒下又起来,最后一段那段有一种恋人的离别与不舍。
谢欣:所以观众的自行想象是我觉得特别美妙的一个地方。最后一段双人舞,我特别想要在最远端呼应之前有一个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意象——从手指缝隙间不断地流走的水;然后在前面的那第一段双人舞对我来说是像风吹草低现牛羊。
王婧:谢欣,那作为第一个受邀巴黎歌剧院的中国女性舞蹈家,你有压力吗?
谢欣:有呀。我第一次过来做工作坊的时候,其实心态还挺轻松的,我觉得舞者通过上我的工作坊有了身体表演上的这种收获和他们对未来合作对期待给了我很多的信心。但第二次来的时候,因为只有两个半星期的排练时间,他们又刚休完六个星期的假期回来,所以编的过程其实没有预想中的快。
王婧:需要给他们时间把身体状态找回来?
谢欣:对的。来巴黎歌剧院编创作品,我肯定是希望这段经历对我自己来说是有意义的,所以我希望能不断地在预见他们现在的状况的前提下去调整方向和逻辑,每一天的工作都要非常有效,不能浪费任何一天,因为上台的时候肯定要交付一个完整的作品。这些我不可能让我的排练助手去帮我完成,也不可能寄希望于只是某个主创负责的某一个方面成立,必须要这个作品整体上立得住。
所以编创期间我需要很多一个人独处思考的时间、听音乐、顺结构的时间,要独立地理清这个作品的逻辑,去自己去面对。所以其实我每次面对压力的过程,我的整个人是非常沉默,必须要不断地闭上眼睛捋顺现有的逻辑,我脑子里面会自然的顺着现在有的东西去生发它的可能性和它的逻辑。我们没有办法编完一个东西以后就把它丢在那了,你要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做的过程里,要想清楚素材要怎么样出现在哪个部分以及和其他的关系。然后出了素材以后,它怎么样变成一个段落。每一个步骤都很具体,节拍、双人的动作上面的逻辑,三人舞路线上的这可能性。因为我肯定不希望舞者上台后只是展现他们的优点,也不希望他们完全变成我。
王婧:所以就需要不断地去找他们身上需要挖掘的地方、找到可以跟你碰撞的地方。
谢欣:对。而且我们刚开始有12个演员,最后我拿掉了三个。拿掉后,我觉得瞬间整个氛围就对了。因为有三个演员,其中一个是她非常想做好,但是她太classical了,就是她的身体甚至都打不了弯儿,而且她怎么努力练都很为难她。然后另外两个年轻的女孩儿,她们太年轻了,从来都没有参加过现代舞的创作。她们身体状态可能好一点了,但是只要一到排练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陪着她们,然后这样子的话就会拉扯我很多的精力,我没法去帮助其他非常好的舞者去往上推。所以就必须做一个决定。那最后留下的9个人是作出了这个作品的气质的。
王婧:那除了艺术层面,在技术合成方面,巴黎歌剧院给的支持足够吗?
谢欣:他们非常专业,有好多个技术人员,分别专门配给每一个作品,我们的舞者也是只跳我们的作品,我们的技术人员只跟着我们。
胡艳君:他们对我们非常好,尽力地帮助我们实现想法,而且每天都在给我们比心心(笑),比如我们的装置都是他们的技术人员去制作、怎么往烟机装置里打压力,都是他们负责。包括协调灯光的时间,比如说有一天我们想再加一个半小时的班,但不光是我们,也需要有灯光部门、道具部门的人一起,然后这些技术人员就帮我们把时间协调过来。
谢欣:其中有一个技术人员在我彩排路过的时候,他叫住我说他真的很喜欢《地平线》这个作品的,很开心能在这个项目里工作,他说他认识其中很多舞者,也经常合作,他能看见舞者们在这个作品里是多么的乐在其中。这让我很感动
王婧:所以他们真的非常享受这个创作过程,你们怎么一起工作。
谢欣:对,哪怕是第一个星期编素材,第二个星期组素材,然后第三个星期看这些素材当中还有哪些的缺口,然后怎么样精进、调整,然后到合成,然后到今天可能会有让他们松下来一点点,好好休息。我觉得必须要去面对这件事情,完成一个从没有到有的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哪怕是中间会遇到困难。但没有关系,我觉得很多事情一定要有阻力,所以我每一天告诉自己,今天我不管怎么样,“死”都要把这一段排完。
我们早上最早也是11点半的早课,那我一般都要9点半、10点钟就要出发到达那里,我需要让自己安静下来喝咖啡,然后抽完烟的时候脑子里面要有画面,我需要给自己一个非常好的暖身,然后进入到一个好的状态的时候,我觉得这一天的排练才会非常的有能量。我会用自己的身体去做示范,我也也没有办法让自己只是形容,然后让大家去做。 我觉得还是在身体上面,你要有一个核,这个作品才有它的气质。但是要参照他们的身体而去调整“去往哪里”和‘扩充成什么样的形状的”的灵活度。
我这组的演员里大部分都有过在巴黎歌剧院跳现代舞的经验,其中有一个女孩说,以前哪怕是有三个星期的workshop要参加,每一天也只是在学习最终在台上表演时用到的素材。而在我的工作坊里,是第一次有人完全把为什么、怎么样和能去到哪里都分享给她,所以哪怕是多久的工作坊她都愿意参加。
王婧:那你怎么选择舞者
谢欣:我没有选择舞者。因为邀请我的是上一任艺术总监,所以交接时只是这个项目会继续下去,然后在疫情的时候我没有办法选择舞者。
王婧:所以目前的舞者都是他们主动选择你的?
谢欣:是的,其实后来还有一些参加我们workshop的其他组的演员,非常想要参演我们的节目,但人员已经定了就加不了,这是歌剧院管理层不允许的。
王婧:所以演员在你做工作坊之前就已经确定了。
谢欣:对的,他们给了我12个人,然后我可以在这里面减掉我不需要的 。
王婧:这次三部曲最后一个编舞的作品里有很多舞者。
谢欣:那个作品,主创团队用了两个月的时间、54个演员,而且他们来这里边的时候,其实中间的一些素材,编舞就已经和一个舞蹈学校一起编完了。舞者告诉我说其实很多编舞都知道,创作动作不是巴黎歌剧院的舞者们最擅长的,所以他们都会准备好素材。
李昆:巴黎歌剧院的舞者有舞蹈课,还有各种的剧目要排练,每天的时间都很散,所以可能比较愿意尝试创作动作的人还是少数,因为这需要时间、想法还有坚持。
王婧:我看这三个作品好像都有分离和死亡的意象在里面,是歌剧院给了一个主题吗?
谢欣:并没有,可能大家都去往那个方向了,只是表达方式不太一样。
王婧:完全不同。这次彩排的效果已经令人震撼,我也在迷雾缭绕间经历了一次诗意的舞蹈旅程,感谢你们,祝福《地平线》9月23日正式首演成功
《地平线》主创团队
创作笔记
我们有幸看到了谢欣创作《地平线》这部作品的创作笔记,读起来都是画面
在争得她的同意后,特此与大家分享。
Horizon / 地平线
云海 湖海 山海
模糊的地平线交汇着遥不可及
朝阳与暮色 ,时光不停流转
人来与人往 ,天人终究相隔
凝视着天际地平
上下翻转,虚实相交,见你心中所念…
关键词:意像 虚焦
在自然间 ,时间变化中. 朝阳与暮色的往复
人与人的连接在其中成为线 、山、风….
倾斜 / 慢失重 / 柔软 / 动作连接层次丰富
人与人的静态 / 微动态 / 力克制的倾泻与承载
一层又一层的波动,变化 ,大的画面与小的变化
身体质地轻 双人里脚轻轻离地 、 轻轻粘地
重心慢慢失重到边缘,还有柔软的空间与释放
一条流动地平线, 一直循环 并往前 侧幕接上
太阳的起落在隐形变化中.
螺旋 起落 DNA线条 大面积螺旋结构…
海市蜃楼
留不住 …....一切都是手指缝的水丝…
风吹草动现牛羊 ..流动的风 . 吹动的内里
倒影 地面…+ 后往前的人 = 某一刻的重叠
日出日落的云海 云的层次 太阳的光影
舞者们 即是物 也是人 也是风 也是感
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疏可走马 密不透风
远近 高低 虚实 来构建层次
山峦叠嶂的内心起伏 心电图
流动 交织曲线 倒影
流走…….的生命
回升回生 触及不到
圆圈回旋
远处 回应 落幕
感 :感怀 感动 感慨 .
地 土地、
水 心流、
火 涌动、
风 呼吸风铃、
空 往上后更宽更远更放
现场观众反响
在歌剧院的观众席中不乏对舞团演员如数家珍的忠实戏迷,他们带着一种与文化和艺术对话的开放姿态就坐于舞台之下,近乎虔诚地欣赏着大幕背后的技艺纯熟精湛的舞者们。
在《地平线》谢幕时如潮的掌声渐去后,几位观众也与我们分享了对精彩演出的真心喜爱和对这位远道而来的东方舞蹈家的好奇。
其中一位常年密切关注歌剧院舞蹈演出的夫妇用三个词大赞《地平线》:“美(beau)”、“优雅(élégant)”和“充满诗意(poétique)”。舞台上氤氲着的雾气与朦胧的光线完美地衬托了舞者们行云流水般的舞姿,种种意象充满了隐喻与暗示。另外也表示,这让他们看到了一场完全不同于西方舞蹈表演的独一无二的舞蹈演出,中国舞蹈家谢欣所展示的现代舞编舞给了他们一次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
另外一对女性观众闻声也诚挚慷慨地与我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她们评价《地平线》美轮美奂、动人心弦,仿佛置身于另一个超脱于现实之外的世界,完全没有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包括引人遐思、贴近自然的音乐与充满东方禅意的舞蹈结合,仿若一场艺术冥想。
谢欣简介
青年舞蹈家、国家一级演员、谢欣舞蹈剧场创始人和艺术总监 、“身体最前沿”国际交流工作坊创办人、Vanguard Body舞蹈服装品牌创始人、中国“荷花奖”现代舞评委、中国湖南卫视《舞蹈风暴》(第二季)总冠军、上海舞蹈家协会常务理事、第十五届上海妇女大会代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联合艺术家、上海体育学院客席教授、上海歌舞团客席编舞、德国威斯巴登黑森州立剧院当代舞团客席编舞、英国芭蕾男孩舞团客席编舞、法国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委约的首位中国女性编舞家,作品将于23/24舞季(2023年9月21日)世界首演、中国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联基金、中国舞蹈家协会“培青计划”支持艺术家
谢欣曾先后工作于广东现代舞团、上海金星舞蹈团、北京陶身体剧场、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并随团参加超过 25 个国家的艺术节交流演出。2014 年创办谢欣舞蹈剧场,开始了独立运作。芬兰库奥皮奥舞蹈节时任艺术总监约尔马·欧提奈(Jorma Uotinen)评价:“在谢欣的作品中,我看见了在欧洲现代舞发展中没有寻找到的未来,有着极致敏感的独特性和唯一性”。美国《舞蹈》杂志原主编温迪·佩伦女士赞誉谢欣:“一个非凡的舞者,其作品像“云门”一样流畅,但却更有力,更原始……”
谢欣作品近年受到亚欧诸多艺术节的邀请,如:芬兰库奥皮奥舞蹈节、德国斯图加特Colours舞蹈节、法国Festival Paris Lete艺术节、瑞士STEPS舞蹈节、德国威斯巴登黑森州立剧院演出季、克罗地亚斯普利特与希贝尼克舞蹈节、香港艺术节、中国舞蹈双年展、国家大剧院“中国舞蹈十二天”等。谢欣作品《一撇一捺》成为后疫情时代开启欧洲巡演(2023)的首个中国现代舞作品, 巡演足迹遍布西班牙、卢森堡、瑞士、法国,共计15场全院满座的精彩演出。
演出信息
《地平线》
Horizon
编舞:谢欣
排练助理:樊小芸
音乐:王宇波
舞美设计:胡艳君
服装设计:李昆
灯光设计:高捷
运营总监:刘忠磊
演出地点:
巴黎歌剧院 加尼叶宫 Palais Garnier
演出时间:
9月23日——10月12日
演出时长:2小时25分钟
更多信息请登陆巴黎歌剧院官网查看
https://www.operadeparis.fr/saison-23-24/ballet/marion-motin-xiexin-crystal-pite
- FIN -
编辑:张靖怡
主编:王婧
Bienvenue à Hybridités France-Chine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戏剧/舞蹈/音乐/当代艺术
艺术跨界 中法纵横
邮箱:hybriditesfrancechine@gmail.com
输入戏剧节,查看阿维尼翁IN戏剧节及其他法国艺术节
输入导演,查看法国戏剧及其他导演介绍
输入舞台, 查看巴黎魅影,午夜卡芭莱及其他歌舞类表演
输入剧场,查看法兰西喜剧院及其他法国剧院
输入阿维尼翁in,查看阿维尼翁戏剧节相关信息
输入阿维尼翁off,查看阿维尼翁off戏剧节相关信息
输入中国戏剧在法国,查看在法国演出的中国戏剧作品
输入 茶馆 阿维尼翁戏剧节, 查看2019年《茶馆》在阿维尼翁
输入 “我们在一起” 合作艺术家疫情寄语,查看中法纵横合作艺术家对疫情的思考
戏剧,舞蹈,音乐,电影,绘画,雕塑……纵横中法,艺术跨界。由中法两国的艺术家,剧作家,艺评人,电影人,策展人,剧场艺术总监组成的中法纵横艺术文化交流协会旨在促进中国与法国以及法语世界国家在文化艺术,尤其是舞台艺术与当代艺术领域的对话,交流与合作。
艺术无国界,我们相信来自各个领域,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工作者之间的对话与碰撞可以转化成彼此创作灵感的源泉。我们在他者身上寻找的正是我们自身拥有的最美好却最不可见的那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