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写信,笔谈的人,对纸字有种敬惜。除非是好大的人物,日记一般还都是写给自己看的,且往往坚持不了多久。然而信,写了就有至少一位观众,斟酌起来就仔细。人还有一点非常奇怪但并不少见,就是对一个感到亲密的人,可以比对自己更亲密。在那份亲密里,书信就也暴露出作者更多,写出去的信比藏起来的日记更接近一个人的心。
我很爱看各种人的书信集,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大部分是名人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封写给哥哥的信,我托朋友写成了毛笔字,打算替换下家里墙上的《心经》,它们提供着如此相异又相通的力量,摘一小段放在这里:“但我的心还在跳动,还是原来那样的血肉之躯,他有爱,有痛苦,有怜悯,有记忆,而这一切终究是生活,阳光普照每个人!好吧,再见,哥哥!请别为我难受!”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有挂碍故,也可以无有恐怖。
有了即时通信,最可惜的是以后能读到的书信集少了。当然我们不时能看到各种有名没名的人,微信截图被发的到处都是,这总体上来说是一出悲剧。浏览到这种截图,感受就像在狂风中一张来路可疑的纸不由分说就糊在了你脸上,多数鸡毛蒜皮,少数不忍卒读。
不知道什么人生前的微信聊天记录会被第一个整理出来——不是为了证明哪个人的背地丑恶,而是比较老派的,觉得这些字值得一读,我很期待。即时通信只是加快了交流速度,并不必然降低质量,有时可能还更有意思。
有着对信的遗留感情,我刚开始写短信的时候,还患有文字洁癖的一些症状,不会往里面加表情符号,不写错别字,不遗落标点。那是比较古早的事情了,那时的表情符号也是用标点符号组成的。
还是个中学生,有时为了要把一句话说漂亮了要想很久,有时快速就回出了一句漂亮话,要高兴很久。聊天记录的阅读快感跟书信集不一样,取其精华,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属于自己的《世说新语》。
这些洁癖是很晚才戒掉的,迟至三十多岁才开始习惯用表情回复,但还是较少用表情包。很喜欢收集表情包,但是使用的话是“你看这个多好玩”的心态,不太会用它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常用来表达情绪的是这四个表情,。语言,比起交流信息,更多的时候只是在交流情绪,那文字比起表情来确实没有优势。这四个非常好用,分别表示:感到想笑,感谢,感伤,感动。
感到想笑的场景比较常见,就用的多一些。感到想笑是非常简单的情绪,诱因却最为复杂,你有可能在感到想哭、想疯、想死时也感到想笑,是我面对各种情况最容易升起的情绪。我早就过了需要跟不想聊天的人聊天的年纪,就算遇上感到想笑却不太该笑的时候,也会笑出来。目前从回复来看,还没有造成太大误解,有时我笑了,对方也笑,有时我笑了,对方就会骂我。属于比较健康的聊天。
总还是有不让人感到想笑的社交情况,需要。我在生活中也多是抱拳,疫情落下病了,以前也爱握手来着。,像运气把人隔空推远,天然一道社交距离,让事情立马显得严肃。
感伤,没有感到想笑的时候多,但也不少。有时起床看外面天气好,自己却有点喉咙发炎,朋友叫我喝酒,就要回一个。朋友回我一个,附加一句,不信你晚点不出来。
当天晚了一点的时候,当我决定嗓子不许再发炎了,就会问他在哪,并附上一个。
,我没想到我会用得这么多,这是开始频发表情后最大的收获,原来我是一个常常感动的人,真不错,对自己感到满意,也感到想笑。
以前不爱用表情符号,可能是默认觉得,用这个聊天,是敷衍,不真诚。如今在时感觉最明显,那是相当真诚,相当不敷衍,相当想给对方一个。认真到打什么字都多余,只应该回一个。
不会最后整理自己的聊天记录,只剩这四个东西吧。
也蛮好。
******
李诞,1989年生,编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