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 |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2024-11-24 22:27   北京  


 读书/笔记/分享

小引:读书觉有启发者,便稍加理董,录存于此。自渡亦渡人,如有帮助,还望帮忙转发,在此谢过。

 饮酒(其三)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陶渊明的诗都不是很长的,你看我们讲“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这一首,只不过才八句,现在我们讲的这首诗也不过十句而已,都是很短的。

但我刚才也说了,像他那首“积善云有报”的诗虽然短,但是他有反复的思考在里面,表现在诗的结构上有许多跌宕起伏的变化。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一首诗,他所考虑的是什么问题。

他第一首诗说“衰荣”是无定的,第二首诗里说“天道”是无常的,如果人世之间的“衰荣”与“天道”是完全不可靠的,那么人们所应思索、追求的又该是什么呢?他说“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前面我已讲到过,陶渊明的诗里常常用这个“道”字,孔子在他的《论语》这本书里,也常常用这个“道”字。这个“道”的意思很广,不但是儒家用这个“道”字,佛家也用这个“道”字,道教自然更用这个“道”字了,连基督教翻译的《圣经》也用这个“道”字。

当然如果详细加以区分,可能不同的宗教,所指的“道”的涵义并不是完全一样的,但它们之间也有相通的地方,就是他们都不否定宇宙之间有一个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得到了以后,能够使人们有自己的操守,能够使人不动摇、不忧愁、不恐惧的,这就是“道”。

可现在陶渊明就说了“道丧向千载”,本来宇宙之间应该有这么一个“道”的。这就是何以西方、东方、印度,以及中国凡是有思想的宗教家、哲学家都在思索、探求人类最高智慧境界的原因所在。

可是后来的人,他们就迷失了,他们不知道,他们把一个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丢掉了。“丧”就是丧失、失落。

“道丧向千载”这个道失落、丢掉了有多久呢?“向千载”:“向”是大约、将近、差不多的意思,人们找不到这个“道”的时间已经差不多有一千年之久了。从孔子遇见荣启期那个时代算到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差不多九百年了,这可以说是“向千载”的。

一般出现在诗歌里面的数字都是取其近似的整数或总数的,所以他说“道丧向千载”,那个最高的做人道理已经被人们忘记了有一千年之久了,现在的人都不再追求“道”了,那么他们追求什么呢?

他说是“人人惜其情”,道已经在世界上失落了,大家不懂得求道了,大家所追求的是什么?是“情”,是那种情欲的享受,是名利、禄位、富贵和荣华。人们不再看重“道”的有无与得失了,只看到眼前的物欲与情欲。

后面陶渊明的两句,我们要有特别的看法才能了解他,因为他后边说的是:“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这两句很容易被读者误解,他说那些只知“惜其情”的人,他们“有酒不肯饮”,那么他们去追求什么?

是“但顾世间名”,“但顾”是只顾念,是说他们心中常常顾念、常常关怀的是世间的名利。有一天我在路上看到一些醉鬼,他们醉倒在路边,一副人事不知的样子。

这里陶渊明为什么要说,你不肯饮酒,只去追求世间的名利不好呢?那么陶渊明看来,饮酒比追求世间的名利会更好吗?如果饮酒都饮到像街头醉倒的人的样子才好吗?

梁朝的时候,昭明太子萧统就说过,陶渊明的诗虽然是写酒,但他意不在酒,这是最应该注意的一点,不然就没办法讲通这两句诗。

照陶渊明这两句诗的表面意思看来,难道喝成醉鬼一样就比追求名利更好吗?其实陶渊明不是这种意思。

陶渊明在饮酒的时候所想到都是些什么?他想到了“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想到了“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他思索的是“君子固穷”的操守。那些醉倒在街头上的饮酒的人能有固穷的操守吗?

而陶渊明怎么就会凭空地想到这样多的人生问题呢?这不正是因为饮酒,才引出这些对于人生道理的思索考虑的吗所以他诗里所说的“有酒不肯饮”的“酒”,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酒,而是一种引发、触动他思想活动的媒体。

前面我引过苏轼在评陶渊明这组“饮酒”诗时说的话,他说为什么陶渊明在饮酒的时候会想到那么多人生的问题呢?其实是“酒”这一媒介所起的作用,而且我们还讲过那些送酒来的人的真正动机与来意等。

除了这些原因之外,我以为陶渊明他是把酒作为一种自我解脱、自我释放的工具,使他自己的意志、心愿能够在饮酒的时候解放出来,得到自由,同时找到一种属于他自己心灵之中的东西。

你要知道,人生是短暂的,正因如此,人生时常是紧张的,世间的成败、得失、功过、利害时常会困扰着你的人生,使你感到很疲惫、很劳累。可是当你饮酒的时候,突然间,你把这紧张的神经放松了,这精神的重负丢掉了,你会由衷地感到自由、轻松的可贵。

我认为陶渊明正是因为这一点才饮酒的,也正是为了这一点他才要说“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的。陶渊明是真正在饮酒的时候体会到了解脱后的自由欢快,并从中得到一种觉悟,获得了一种安慰。

这是“酒”对于陶渊明所产生的作用,所以他才写到酒和饮酒的。但是有些人他不能使自己的意志自由,找到自我解脱的机会,这才是“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两句诗的用意所在。

下面他接着说:“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他说我们每个人最看重的是我们所具有的血肉之躯体,正因为有了这区区的有形之身体,我们才会在这世界上产生了那么多的影响,那么多的问题和关系。

“所以贵我身”的“所以”二字,是“为什么”的意思。他说身体为什么是可贵的呢?难道不就在于你一生有这样的一个有形的生命吗?但这生命属于你能有多久呢?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倏”是倏忽、很快的意思。你身体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你有这几十年的生命,可是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人生很快就过去的,就像天空的一道闪电,转瞬即逝。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你这一生的可贵在于你有生命,但也有不可贵,甚至是可悲的一面,就是你生命是短暂的,犹如闪电一样空幻虚无,这一点是每个人都应该反省和意识到的。

按照佛教来说,你这一生一世做些什么事情,你留下些什么东西,你对人世间有什么样的影响,以及这彼此之间的关系等,都是因果。你不要把你一生的得失、名利、荣辱看得很重要,那些都是空幻、没有价值的。

可是你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你这一生是有价值的,你每一个念头,每一个思想,每一个行动,说不定都在宇宙之间有生生不已的影响。

像《华严经》上所说的“譬如众镜影中,复现众影”,假如我们旁边都是镜子,这些镜子互相映照,因此也相互反映。

你不要以为你一个人的一句话、一个念头没有什么,可是它就在这彼此的影响中,说不定构成一种连锁的反应。

所以人生有非常值得你重视的地方,你不要疏忽地认为你可以醉生梦死。可是你也不要认为眼前的名利禄位的得失都是重要的。

总之人生有可贵的一面,也有可贱的一面,陶渊明反复思索考虑了这人生的许多可贵与可贱的问题:“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所以最后他说“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鼎鼎”两个字历来讲陶渊明诗的人有很不同的讲法。《礼记·檀弓》中说:“鼎鼎尔,则小人。”《郑注》解释“鼎鼎”谓大舒。什么叫“大舒”呢,舒就是放松的意思。“舒”在《礼记》中本来是懈怠,指做事情马马虎虎、随随便便,很懒散的样子。如果按照这个意思也是可以的。

陶渊明的诗有时很不好讲,正像宋人陈后山说的:“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耳。”(《后山诗话》)他是自己写他心里的感情和思想,他心里边的思想是怎么活动的,他就怎么写,他内心是起伏变化的,他就把这种起伏变化写出来。

后来的人有时看不懂他到底在说什么,他根本就不在乎你懂不懂。这两句诗之所以难懂,是因为他完全是随着他自己的思想意念的流转而写的,是说人生有可贵的一面,也有不可贵的、空幻的一面,大家对这一点不能掌握,于是就有了争论。

按照《礼记·檀弓》的意思讲,是说你应好好地掌握这一生,如果你放松了、懈怠了、堕落了,你的百年的一生转眼间就成空幻了。“持此欲何成”,“持”是拿着,你拿着这种懈怠的、随随便便、胡作非为的生活态度能够完成什么呢?所以这个“鼎鼎”讲成懈怠也是可以的。

可是我们用的注解材料,陶渊明诗的注释材料很多,就因为他表面看起来很简单,只是把他自己内心的活动写下来了,但实际他是很复杂的,他的内心活动是那么丰富,那么曲折,就显得很难懂了。

我们所用的古直的注解,是不同于《郑注》的解释的,他认为“鼎鼎”是扰攘纷乱的意思,是说你在这样一种扰攘纷乱、乱七八糟的环境中你能够完成什么样的事情呢。

还有别的人的注释,他们认为“鼎鼎”是快速的意思,是说在这快速的、转瞬即逝的短暂时间中,你能完成什么样的事情呢。

总而言之,陶渊明这首诗是写得很深刻的,他看到人生有可贵的一面,也有可贱的一面,你怎么样才能在这一生中掌握好、完成好你自己呢?

不是说完成了外边的什么东西,比如你做了百万富翁,但百万金钱是身外之物。他说的是你身内的,你把你自己完成了什么,这就是“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的意思。

(按:节选自《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晚间惊闻叶嘉莹先生离世,编辑了两篇以前读过的叶嘉莹先生的文章,谨以此沉痛悼念叶嘉莹先生。)



 往期





喜读前贤高论,试伸一得之愚。

不当之处,敬俟方闻;片言之锡,拱璧承之。

欢迎关注、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翟氏日知录
以学心读,以平心取,以公心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