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读书觉有启发者,便稍加理董,录存于此。自渡亦渡人,如有帮助,还望帮忙转发,在此谢过。宋人别集叙録
山谷黄先生大全詩注二十卷山谷内集詩注
黄庭堅 撰 任淵 注
任淵,字子淵,蜀新津(今屬四川成都)人。紹興時嘗參加四川類省試,獲第一。著有《訢菴集》四十卷(陳振孫《解題》卷一八),久佚。又著《山谷黄先生大全詩注》(即《山谷内集詩注》)、《後山詩注》,合稱《黄陳詩注》,自作《黄陳詩注序》,末署“政和辛卯(元年,一一一一)”,知兩書至少是時已完成初稿。紹興乙亥(二十五年,一一五五),鄱陽許尹作《黄陳詩注序》曰:“三江任君子淵,博極群書,尚友古人,暇日遂以二家詩爲之注解,且爲原本立意始末,以曉學者,非若世之箋訓但能標題出處而已也。既成,以授僕,欲以言冠其首。”則兩書當刻於是年或稍後,世稱兩書“板行於蜀”(見後引黄垺跋),當指許尹序刻之本。兩詩注皆傳於今。兹述《山谷内集詩注》,陳師道(後山)詩注將在後面另行著録。近世所編《豫章集》,詩凡七百餘篇,大抵山谷入館後所作。山谷嘗仿《莊子》,分其詩文爲内外篇,此蓋内篇也。晚年精妙之極,具於此矣。然詮次不倫,離合失當。今以事繋年,校其篇目,各如本第,其不可考者,即從舊次,或以類相從。詩各有注,釐爲二十卷云。
據此序,可知其注釋體例,即打破原編次第,以事繋年(即編年),而注文儘可能究明原作立意始末,故頗爲學者推重,陳氏《解題》卷二〇著録時(著録見後)謂其“大抵不獨注事,而兼注意,用功爲深”。黄垺《山谷先生年譜序》亦稱“近世惟傳蜀本詩集舊注援據爲詳”,並多所引证。詩注除蜀本外,南宋時猶有閩坊本、延平本、閩憲本。閩坊本之坊主及刊刻時、地不詳。延平本乃紹定壬辰(五年,一二三二)黄庭堅裔孫黄垺所刊,有跋曰:先太史詩編,任子淵爲之集注,板行於蜀,惟閩中自坊本外未之見。豈非以平生轍迹未嘗至閩故耶?垺家藏蜀刻有年,試郡延平,以鋟諸梓。《且憩》《寂圖》二詩,舊亦僅著其目,參考家集,遂成全書。
閩憲本乃宋末徐經孫(一一九二—一二七三)刊,并作《黄山谷内集詩跋》(《矩山存稿》卷三),道:太史黄公詩有《内》《外》集。夫任氏所注者《内集》,板木雖多,而其烏鳥傳寫之誤,亦自不少。暇日稍加較正,刻之閩憲,始與薌城所刊薌室(史容)《外集注》并傳之。
陳氏《解題》卷二〇著録《注黄山谷詩》二十卷,不詳爲何本。《通考》卷二四四同。明代書目著録黄詩注本甚多,其中當有宋槧。《文淵閣書目》卷一〇有“《黄山谷詩集》一部十册,殘闕”;《百川書志》有《山谷黄太史詩注》二十卷;《脈望館書目》登録《黄山谷詩注》七本,而《江陰李氏得月樓書目》亦録有“《山谷詩注》二十卷”。一、陸心源舊藏本。《皕宋樓藏書志》卷七六著録,爲《大全詩注》二十卷,案曰:“此季宋閩中重刊紹興本,每葉二十二行,每行二十字,小字雙行,每行二十四字。諱至‘惇’、‘廓’以上,皆缺避,蓋宋寧宗時刊本。許尹序爲《山谷後山詩注》而作,紹興有紀元而無歲月,皆坊刻疏漏之證也。”此本今藏日本静嘉堂文庫。二、沈曾植舊藏本。題《山谷黄先生大全詩注》,存二十卷八册,有沈曾植手書題記,陳曾壽觀款,南宋閩刊本。沈氏宣統庚戌(二年,一九一〇)九月晦日題記曰:《百宋一廛賦》“異三搴乎《豫章》”,注:“任淵《山谷黄先生大全詩注》,每半葉十一行,每行大廿字,小廿四字。”蓋(顧)千里所見即此本,特黄氏所藏僅存卷一至八(祝按:黄氏原注稱存卷一至十八),非完帙耳。翁刻山谷詩(按:所刻詳後)未見宋本,近代收藏家亦尠著録,陳氏覆刻大字本亦明槧,非原宋槧,準是以談,此刻絶寶貴可知也。
此本今藏臺北“中央圖書館”。黄丕烈舊藏殘本,後爲傅增湘所得,然以爲是元槧,詳後。三、紹定五年黄垺延平翻刻蜀本,今國家圖書館藏一殘帙,存卷四至五、卷十五至十七,凡五卷。每半葉九行十六字,白口,左右雙邊。《大全詩注》宋蜀及閩憲刊本,今未見著録。傅增湘《經眼録》卷一三記一影寫宋刊本道:“《山谷詩前集詩注》二十卷,宋黄庭堅撰,宋任淵注。影寫宋刊本,十三行二十三字,注大字低一格,題低四格。前有雍正丁未(五年,一七二七)跋,稱‘賓記’(不知何人),言影毛氏藏舊本録出,尚缺卷四〔之〕廿五、六,及卷十三首葉。”今按此影宋本行款與宋蜀刻《後山詩注》稍異,而與今日本内閣文庫所藏宋本《後山詩注》正同(參《後山詩注》叙録),不詳是否即由閩憲本出。《大全詩注》元代有刊本,今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日本静嘉堂文庫各藏一部。傅氏《經眼録》卷一三記静嘉堂本(該本不著於陸氏《皕宋樓藏書志》)道:“元刊本,半葉十一行,每行十九字,注雙行二十四字。(低一格,實二十三字。)”静嘉堂著録爲宋末閩中覆刻紹興本。宋末刻、元刻,其實很難分别。傅氏又按曰:“此本余亦藏一帙,爲黄丕烈故物,有手跋,只十八卷,且每卷缺葉亦多。末有‘永樂二年(一四〇四)七月二十五日蘇叔敬買到’墨書識語一行。”傅氏所藏黄丕烈本,其《經眼録》曾詳記之,並按曰:“此書建本,然雕工字體圓美,無宋刻峭麗之態,當是元刊本。”此本後歸周叔弢,周氏捐贈國家圖書館,今藏該館善本室,僅存卷一至五、七至八、一二至二〇,凡十六卷。上海圖書館亦藏有元刊本,其中卷九、卷一〇配清鈔。明、清兩代,《内集詩注》多與《外集詩注》《别集詩注》合刊,俗稱“三集詩注”,本書將在後面《别集詩注》處集中考述,此略。約當明末清初,日本嘗多次刊行《内集詩注》,題作《山谷詩集注》,且傳至我國。主要有:一、日本慶元間(明萬曆時)活字印本,李盛鐸曾收得一部,《木犀軒藏書書録》著録道:“半葉八行,行十七字。有政和辛卯任淵自序,紹興乙亥許尹序,紹定壬辰山谷孫垺刊板延平跋。有‘賜蘆文庫’楷書長印。”此本今藏北京大學圖書館。二、日本寬永六年(一六二九)大和田意閑刻本。李盛鐸亦嘗收得,記曰:“半葉八行,行十七字。卷末黄垺跋後有日本刊板年月:‘寬永己巳曆(明崇禎二年)水□龝市衛洛陽書堂大和田意閑開板。’此本旁有倭訓。”(《木犀軒藏書書録》)此本今藏北京大學圖書館。臺北“中央圖書館”亦有著録。三、日本慶安五年(一六五二)刻本。李盛鐸記曰:“半葉八行,行十七字。黄垺跋後有開板年月:‘慶安五曆(清順治九年)仲夏野田彌兵衛新刊。’此本亦有倭訓。”(《木犀軒藏書書録》)此本今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陝西師範大學圖書館有藏本,日本京都大學、東京大學亦有著録。據《和刻目録》,此本乃重修大和田意閑本。除上述三本外,日本古刻本尚多,如靈元天皇寬文三年(一六六三)村上勘兵衛刊《山谷詩集注》二十卷,寬永十二年風月宗知刊《山谷詩集》二十卷等,今日本猶有傳本,詳《和刻目録》及《日藏漢籍善本書録》。日本古刻本,皆以日本南北朝時期所翻宋紹定延平本爲祖本。宋人爲《内集》詩作注,尚不止任淵一家。錢文子《山谷外集詩注序》稱内集詩“已有任淵、史會更注之矣(見後引)”,史會更其人不詳,注本未見著録。日本本《内集詩注》卷九末《且憩》《寂園》詩,注云“任氏舊注元無此詩,但存其目爾,今以楊氏《補注》增入”。作《補注》之楊氏,不詳爲何人,其書亦未見宋人著録。又《宋志》著録陳逢寅《山谷詩注》二十卷,當亦爲《内集》詩注。按《淳祐三山志》卷三二:“陳逢寅,字必發,長邑人。”又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一:“陳逢寅,長樂人,大觀間爲浦城主簿,有文名。”則其爲黄詩作注,當在北宋末南宋初。陳氏其他事跡不詳,其書亦不傳。任淵《山谷内集詩注序》(光緒二十年陳三立刻本《山谷内集詩注》卷首)張元禎《弘治刊山谷詩注序》(弘治本《山谷詩注》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