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上古农耕文明中,孕育出了二十四节气,它不仅是指导农 耕生产的时间体系,更是包含了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也为人们日常养护身心健康提供了指南,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 年 11 月 30 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元代文人吴澄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意思是,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菊有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历书中有讲到寒露名字的来历“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寒露时节,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且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时节, 北方地区都进入了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深秋。
在中国民间,有“露水先白而后寒”之谚言,其意为经过白露节气后,露水从初秋泛着一丝凉意转为深秋透着几分寒冷的“白露欲霜”。寒露期间,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温差变化。随着寒气增长,万物也逐渐萧瑟。
还有许多与寒露有关的谚语,比如“寒露收豆,花生收在秋分 后”“要得苗儿壮,寒露到霜降”“寒露三日无青豆”,这些脍炙人口的谚 语讲述的就是劳动人民在寒露时节总结出的种植经验。
民间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养生谚语。从寒露开始,天气由凉转冷, 入夜更是寒气袭人。
“寒露脚不露”说的就是寒露过后,要特别注重脚部的保暖, 应穿上保暖性能较好的鞋袜,以免“寒从脚下生”。
脚是足三阴经与足三阳经的经过之处。如果脚部受寒,寒邪就会侵入人体, 影响脾、肝、肾、胃、胆、膀胱等脏腑功能。有研究发现,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密切的经络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 从而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如果用温水泡脚至微微出汗,可增强呼吸道防御功能。
同时,温水泡脚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疲劳。
气温骤降是寒露节气的显著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秋风秋雨后,就会造成大范围的流行性感冒。这是因为,当环境气温低于 15℃时,人体上呼吸道 系统的抗病能力会下降。如果不注意及时预防、增加衣物,很容易引起伤风感冒、 咳嗽发热。
寒露节气一般与重阳节相近,九九登高之后,不少地方都有吃花糕的习俗。由于谐音的关系,重阳花糕还有“步步高升”的寓意。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花糕上会加香菜叶点缀,中间往往还会夹上青果、小枣、 核桃仁之类的干果。
民间一直非常重视秋冬进补,有“秋冬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但是,寒露时节,人的脾胃尚未完全适应气候的变化,因此不能急于进食肥甘厚味,应当先调理一下脾胃,这样才能更好地受纳补品。古人有言:“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功行从此始,淡食多 补信有之。”意思就是说厚味伤人,淡食多补,少即是多。在寒露时节,尤其如此。饮食上可以选择甘淡补脾的食物,比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鲈鱼、鸭肉、 莲子、小米等。胃火旺盛者,应适度摄入苦瓜、黄瓜、冬瓜、苦丁茶等,等胃火 退了之后再进补。消化能力相对较弱的老年人和儿童,不妨适度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寒露时气候干燥,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口唇干裂、舌燥咽干、干咳少痰、大便秘结等症状。所以,这个时候还适合吃一些性质平和且滋阴润燥、养肺生津的食物,比如芝麻、银耳、莲藕、百合等。中医认为粥能和胃、补脾、润燥,把上 述食材熬成粥服用,滋阴效果会更好。同时,也可以吃一些滋润、含水分较多的水果,比如苹果、梨、柿子、荸荠、 香蕉、山竹、番茄等。但并非人人都适合用水果润燥,脾虚泄泻、肺寒咳嗽而痰 黏者应忌食。
寒露时节进入农历九月,气血流注心包经。心包经起始自中指指尖,可以通过做双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弹拨出去的动作(次数不限,多多益善),疏通心包经, 起到温通心阳、促进气血循环的作用,尤其可以改善女性手足发凉的症状。心包为心之外戍,心包经运转通畅,可保障心脏功能的正常。寒露时节还可选择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等运动,但是每天运动的时间不宜太早,以免受了寒邪。
在寒露时节常练此功法,可以改善头痛、腰背痛、鼻出血、目黄泪出等症状,还能够补肾散寒、疏通经络。
操作方法:
1、 每天清晨,双腿盘坐,两手 心向上,十指尖相对,缓缓上提至 胸前。
2、 而后,手掌外旋,双手慢慢 向上托起,手心朝上,指尖相对, 两臂伸直。
3.、最后身体上耸,头转向左,手心翻向下,两臂由体侧缓缓放下。
如此反复进行 15 次,然后叩齿、 咽津、吐纳、收功。
总之寒露过后气温下降,要注意及时增加衣物。饮食方面,应当注意在平衡饮食五色五味的基础上,适当多食甘淡滋润之品。寒露属深秋,风起落叶的萧索景象容易引起情绪低沉伤感,坚持户外运动可以收敛心神,保持精神稳定愉悦。
《黄帝内经》中也经常提到节令养生:“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 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需养肺,后世的节气养生均遵照这一段经典展开。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例第三》中说:“二十四气, 节有十二,中气有十二,五日为一候,气亦同,合有七十二候,决病生死。此须洞解之也。”可见自古人们就认为二十四节气与人的生老病死息息相关。
韩学杰教授结合其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将沈氏女科传承650多年的“小食小方胜小药”养生理念,融入现代生活,精心打造出这部集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养生宝典。
《养生堂》、《我是大医生》、《活过100岁》、
《养生厨房》、《暖暖的味道》官方文创生活平台,
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健康养生。
关注并取消免打扰
随时随地了解更多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