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CMKT咨询圈
当时 IBM 给华为的诊断是: ● 缺乏关注准确、前瞻性的客户需求,反复做无用功,浪费 资源,造成高成本。 ● 没有跨部门的结构化流程,各部门都有自己的流程,但各 部门流程之间靠人工衔接,运作过程被割裂。 ● 组织上存在本位主义,“部门墙”高耸,各个部门各自为 政,造成内耗。 ● 专业技能不足,作业不规范。 ● 依赖个人英雄,而且这些英雄难以复制。 ● 项目计划无效且实施混乱,无变更控制,版本泛滥。 ...... 龙波,公众号:CMKT咨询圈 《华为战略规划背后的咨询公司》
自此,华为开始了为期 14 年(1998— 2011 年)的巨大管理工程变革。
ArletaChen(在IBM任职23年,1998年到2003年负责华为与IBM合作的顾问项目):1998年我们广州区的经理说在深圳有家客户,希望得到IBM的服务,这家公司就是华为。那时候我就去见了华为的孙总和郑宝用副总。
双方的合作是从小的项目开始,最初是一个叫“ITS&P”的项目,即IT策略和计划,还有一个采购项目,进行了三、四个月时间。
1999年华为启动两大重点变革项目:1999年3月以IPD重整研发的管理及流程,年底又启动了ISC项目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2000年到2002年我们还帮助华为在IT方面做系统集成中心、数据中心以及网络研究等重点项目。
2002年开始更关注组织及人才培训,与美世公司合作做了组织研究、与华为大学合作的领导力发展项目。
从2000年到2003年还成立了ProjectOffice来管理协调所有的项目。一直持续到2003年所有的项目都告一段落。
从1998年到2003年期间,我是IBM在华为所有项目的负责人,与华为的高层保持日常沟通,听取他们的要求,提升服务质量及满意度,并管理IBM的顾问,同时自己也在华为IPD/ISC项目中担任顾问。
开展变革项目,对华为和IBM双方都是挑战。最大的挑战是找到对的人。以顾问来说,不止知识经验要对,还要这人有好的沟通能力,肯教,有正确的态度,更重要的是能与团队合作。找对人是项目最难但也是成功的最大因素。IBM和华为选择什么样的项目人员都很重要。另一大挑战是建立团队。项目成员是来自五湖四海、不同背景,要大家齐心、互相帮忙,谈何容易。
回忆在华为工作期间,最令我愉快的是看见华为人的成长,有点遗憾的是看见有些好人才没能发挥所学,经验未见得以累积。经验也是我们宝贵的财富。面对公司的重点项目,可以请教经历变革项目的关键人员,总结我们当年的经验是什么,提炼出所学的东西。IBM有270位顾问曾经在华为工作,华为方面也有更多的人参与,可能接近1000人吧。今天他们在华为有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不仅仅是项目知识,做项目时如何解决困难,如何理处人际上的摩擦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现在华为已经发展到了这么多国家,每个国家的分支机构都是一个小华为,如何管理?我们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中国公司了,要变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化公司,向前跨一大步。华为公司今天有决心在通信行业成为最佳,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并集成在一起,华为是有优势的。公司的领导层有决心,而且有谦虚的心,这是很重要的秘诀。
任正非:1997年,IBM对华为当时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全面诊断:缺乏准确、前瞻的客户需求关注,反复做无用功,浪费资源,造成高成本;没有跨部门的结构化流程,各部门都有自己的流程,但部门流程之间是靠人工衔接,运作过程割裂;组织上存在本位主义,部门墙,各自为政,造成内耗;专业技能不足,作业不规范,依赖英雄,这些英雄的成功难以复制;项目计划无效,项目实施混乱,无变更控制,版本泛滥。通过八年的探索和实践,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构筑了流程框架,实现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端到端的优质交付。
2006年进行IFS变革时,尽管仍然聘请了IBM的顾问,但变革的方案设计、推广、执行的全过程主要是华为人自己主导。
到了2007年开始的IFS项目,我的项目主管说公司付给IBM一个顾问的费用,是“一天一部比亚迪”。整个IFS项目前后进行了八年之久,每年平均有三百五十位华为员工专职投入,而IBM派驻华为的顾问在项目进展最高峰时期据说有五六百位,此时的华为也有条件为顾问们提供优良的工作、生活条件,住五星级酒店,上下班专车接送,每日两次精致的工间茶歇,中西方节假日、顾问生日等重要日子,项目组都会组织庆祝活动。整体IFS项目费用金额,应该有十亿美元之多。
李英羽,公众号:CMKT咨询圈 《华为崛起背后的3家咨询公司》
BLM红宝书:《领先的密码:BLM方法论全面解读与应用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已上线微信读书,除了读书还可以听书啦
这本书对BLM方法的系统介绍和阐述,融合了大量中外案例,深入浅出,期待可以给更多企业管理者和战略从业者带来启发
欢迎点击下方小程序或者微信读书搜索《领先的密码》听书,也可以直接点击链接,带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