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周末回了一趟北京,接待天水的两位老师。瑞芳也专程从包头赶到北京,昨天又开车,将两位老师送到冀州。现在交通方便,从天水到衡水直达的高铁,只需七八个小时。两地加强往来,相互促进,文化交流就从民间自觉的行动开始。
昨天下午,陪两位老师参观冀州博览馆,了解冀州的历史。大禹治水,始于冀州,故冀州被称为九州之首。古冀州所涵盖的地域很大,今日的冀州虽然只是一个县级行政区域,但我们仍可以借题发挥。重视和挖掘历史文化,不能局限于出土文物和古代建筑遗存,而是要接续古人的精神。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历代圣贤,就是我们共同的文化祖先。他们用生命创造了历史,而我们继往开来,继续书写历史新的篇章,不可妄自菲薄。这几年,因为疫情,夸父班走出北京,成了马背上的学校,走过了大江南北很多地方。而追寻圣人的足迹,对圣人故里更有感觉。圣人过化存神,只要我们有至诚之心,就可以与他们精神联结。而少年养志,养的就是圣人之志。——这不是说大话,亦非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圣人之心,人皆有之。只是我们没有勇猛的发心,故祂一直在沉睡。
其实天赋的明德(良知)始终都在默默地工作,只是碍于自我意识,我们常常处于昏沉和掉举当中;惟有像孔子那样,时时做到毋意、毋固、毋必、毋我,才能处处见生机,随心所欲不逾矩。这个“矩”,就是天的规矩,而非人为的规定。
生机无限--初冬玉泽园一角
常有朋友问瑞芳,说你到处跑,不累么?大家对生活都缺乏信心,你成天精神百倍的,这股劲头从哪里来?瑞芳回应:正因为大家普遍缺乏信心,而我们的工作就是给别人信心,送上鼓励和祝福,我们当然就越干越有信心,越干越欢喜!
人无信不立!中华文化复兴,重点还不在于超越美国,而是要重建对生命的大信,不断超越自身。天地人,因“我”而贯通。中道一体,内圣也;王道一贯,外王也。我们都很卑微,但我们都可以通过短暂的一生,从事各自的“外王事业”——服务人,成就人,鼓舞人!
学而时习之,要惜这个时啊!
附:【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编】
晚上写日知录前,看了今天的《时事报道及评论》。最后一篇文章,写了一位叫王乃彦的中国科学家,他从事核事业已有六七十年。他那种为国家、为大家可以牺牲一切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今天突然发现,每天如此有规律的生活是非常自然的,不用天天看表格。这两天我也发现自己活得很圆满。我们现在物质上的东西太多,而精神上的太少。但精神是体现在每天具体发生的小事上的。
精神的长养--夸父班同学南音练习日常
今天,天和之声琴箫会馆的两位老师来到玉泽园,十分欢喜!
晚上班会后,所有同学都在屋外排好队,我们要用在天水学的埙和吴老师教授的侗歌来欢迎老师们。走进房间,大家都很激动。我拿着埙的手都有点发抖。
第一个是吹埙,埙的声音还蛮幽静的,不过气势不输。我们还一起唱侗歌,很欢快!
最后当然就是靳老师箫和笛的演奏,这是我们最期待的。笛声一响,仿佛感觉坐在亭子里,面前是云雾缭绕的大山,有余音绕梁之感。真希望老师能一直留在玉泽园。
今天晚上,靳老师给我们吹了两首曲子。听后不禁感叹,我们吹的是记忆,而老师吹的是情感。
自自然然的万物之情
相较于前几天,今天晴朗了很多。阳光洒进房间的每一个角落,感觉非常温暖,不仅身上很温暖,心里也很温暖。
晚上听了靳老师的笛箫演奏,让我感受到了西北独有的风情。上次听靳老师演奏,还是在伏羲故里天水,而这次是在冀州,两次听的感觉虽不太一样,但都让我感受到了西北音乐的独特之处。欣赏靳老师演奏时,心情非常舒畅。
今天和大家一起唱侗歌,有一种大家庭的感觉。比刚学的时候更有感了。
一周就这样过去了,从一开始扫地,落叶铺满,到现在的一整棵树,树上一片叶子都没有了,只留下光秃秃的枝干。在值日的过程中,也更真切地感受到自然万物,无比可爱。
晚上靳老师、任馆长等老师都来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远千里来到冀州,天水流向衡水,两水相连。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正发生着天下事。在这个巨变的时代,回到自己,能看到古人活出的样子,而我们也可以活出生命的光彩。
融融堂里的众乐乐
相关推荐
1 | 中霖 | 正谊明道,山高水长 |
2 | 12月初、1月初 冀州 | 李步进老师《古琴与诗词》 |
3 | 12月初、1月初 冀州 | 丁爱刚老师《道安武学入门》 |
/ 关注大美生生 · 重建天人生活,从这里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