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昨天上午,在天水的文庙,举办了一场郑重的拜师礼。丁爱刚老师的二女儿——丁馨妮,拜“天和之声”琴箫会馆的张田芳、靳振彪两位先生为师。一个头磕下去,这孩子心就定了。
天水这块宝地,藏龙卧虎。不信的话,不妨可品读下面这篇美文:
《赋梦桃花溪》
秦岭西结,高摩云天。陇山东岔,奇景桃渊。天设胜境,展青山而妆抹霭雾;地列壮观,泻飞湍而竞喷雪涛。壬午五月,适逢夏至,携同仁至友往游,得奇景异梦,萦心难忘。因以赋之,铭记此程。步游绿沟,满目奇景。裂岩劈空而惊心,危石悬顶而骇魂。山口吐云,幻化腾龙之万象;溪石横卧,窜跃奔兽之凶形。老树枯藤,交错纠结。林瀑卷覆于山麓,绿波腾泻乎半空。遮天蔽日,林隙密而幽光暗;垂条扶苏,姿临流而波影动。泉水漱琴,幽林透声。水縹碧而积潭清,风波起而溪峡涌。疾湍似箭,凛冽兮急波冲折;猛流若奔,激腾兮廻谷响震。盘路缓行,山花牵襟。蓝蜓飞引前路,彩蝶绕环周身。青树翠竹,傍依怪石绿苔;黄花橙果,映耀莓鲜蕊新。玄木秀草,扬烈吐芳。娇绿叶之紫裹,嫰白蕊之丹茎。众香发越,醇尝则浓染醉意;叢艳丽潤,顾视而夺人目精。河石如床,沐风临登,飞云与绿峰相追,镜湖共蓝天透辉。忽有歌飞扬,清晰且隐隐:吾本桃花女,山水之精灵;常于溪畔歌,切切盼知音。惜哉知音少,寂寥自守真;今日待君来,自是有缘人。闻歌入耳,唤奇引寻。循声行而至溪畔,拨密丛而见奇境:披花戴萝,素衣拨流扬歌;巧笑流盼,美目人挥袖传情。侷步惊疑,徘徊难行。幸得仙境之奇遇,惟恐梦影之暂存。心尚慕之,举步半趋半还;应声前往,踞座石沿而攀谈。嗟乎!久寻世理,千思难寻。今遇仙者,欣喜缘心。诚奉之长疑,敬教以答听:何以为美且何以为乐,何以为永而何以为真?仙姑闻语,笑而侃吟:何以为美?缘在心中。外显诚善之至纯,内蕴智慧之灵韵。君岂不闻:真情内敛,方得至秀之凝聚达慧;但如夜空,浮云净扫,自现明月之生辉射晶。真质流露,难掩华光溢彩;气韵超拔,俱是自然天成。何以为乐?无枉远寻。细味万物之形,方悟山水之情。静如山立。任其缭雾绕岭;动如水流,随其阻石导行。大道无言而涵蕴万卷,至人随缘而皆得佳境。陶陶之乐,尽在其中。何悲生命之促,何苦日月之短?生命之秘,尽在身边。寿有长短,莫嗟山花之羡巨石;殊途同归,但见妍媸之俱成灰。若欲求其不朽,惟在光芒精神。立德须代代相传,举孝之世世相脉。此则方之谓永,源远其流长也!精与神之何谓?万物各蕴其性。山水树石,俱含灵气。透识山水之魂魄,方可受悟于天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悟其秘则自觉慧韵,得其性而自知显隐。君欲得真,何不心轻得失,道法自然。诚如是,则自洁心境而远弃烦恼,广得愉悦而畅怀善行。得言恍悟,心开明镜。起合揖而施礼,至悦服而笃诚。仙姑亦乐,牵余袖而踏碧波;携余嬉游,纵林表而登飞崖。于是乘虚无,振惊风;置白云于足下,拥风情于雾屏。撞峭岩之钟,奏漱石之琴,摇翠树之旗,赏仙乐之韵。回舞松柏,风振花叢。采落英之鲜丽,洒扬雪之新痕。翩影山谷,伴霓虹之共舞;驰意壑陵,追日月之飞升……惜乎!松塔落石,惊声骤醒。忆奇趣之无限,怅溪畔之一梦。回思梦境,意韵无穷。因以赋之,续句缀文:同学诸君,不知读完此文,感觉如何?
下个周末,此文作者宗易先生将亲临玉泽园,与大家见面,并于12月2日上午为“伏羲科技文化研究会”、“天和之声琴箫会馆” 冀州研习基地揭牌。当晚,琴箫会馆馆长张田芳老师将指导我们做“天水麻辣烫”,宴请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和同学。想想此景,不亦美哉?不亦乐哉?
昨晚,丁老师操办的谢师宴上,孙映柏老师说了一番话,振聋发聩!“我们总期盼着上天,可从月亮看地球,我们就活在天上啊。都说天上住着神仙,我们所有的人本来就在天上住着,所以说,我们人人都是神仙。可平日里,我们有没有把自己当作神仙来活啊?”
12月初的第一周,又是群贤毕至,礼乐共学周。许多天水的朋友将汇聚玉泽园,一起过礼乐生活,过神仙生活。
欢迎大家的到来!
附一.【贞元老师天水日志选摘】
天水亮得晚,七点到文庙,蒙蒙亮光,见清洁工正在冲洗地面,光洁如新。走在清晨的天水,倍感伏羲故里古风怡然,人心尚朴。请工作人员提前打开文庙,开始为今天的拜师礼备场。天阴风寒,九点整,开场大锣鼓疾如雷霆,一扫晦暗;伏羲埙《曙光》悠远而起,大成殿前一股股生机荡开。热泪涌上来,孔子以来,二千五百七十五年,其道或明或隐,然向道的后生,不绝如缕;今天,又有一群少年,在圣人前,勃兴刚健赤诚之性,奋发拨乱反正之志,不亦快哉!回看大殿中的孔子像,似含笑齿明。天和琴箫会馆张田芳老师、靳振彪老师,领着拜师的丁馨妮和大美礼乐团师生,一起向“天地圣亲师”行礼。拜师礼庄重饱满,乐祭琴箫竹笛引来一团团春意。下午,“大美生生天水研学基地”在天和之声琴箫会馆挂牌。晚上庆贺晚宴上,请来了孙映柏老师,老人家一辈子学修并重,开创“阴阳数学”,用中国人天道智慧来学习数学,晚年精神如淬,洗练清明,浮筠旁达,坐在他身边即有如被化育,禁不住感动落泪。他说,伏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起点、源头,其根子就是阴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人法上天,人人是神仙。用天最大的道理——“阴阳”学习天道,就是修仙悟道。黄老师更肯定孙老师是中国的宝贝,他用阴阳重新审视数学,不止于此,更是基于文化的起点来重新审视教育。基于人类文明的起点和归宿来审视我们现在这个所谓的文明时代,我们文明吗?黄老师大声质问:“聪明被误用,良知被践踏,文明间彼此仇杀,我们文明吗?活得像人吗?!回到起点,回到伏羲故里,从源头汲取智慧,方能扭转文明的方向。每个人都可以做的啊,都是上天的孩子,活出来,不辜负上天创造的心意。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秘密,一点都不神秘。面对越来越多的躺平、摆烂,我们需要血性出来。”学修并重的孙映柏老师
“英歌舞是来鼓舞这个时代的!” 少年人舞着英歌棍,呐喊着冲出来,整个宴会厅鼓荡着正大的青春活力。之后大锣鼓势如破竹,气贯长虹,郑老师手里的鼓槌,自由如风;最后丁老师领着少年,以一套绵里含刚、蕴藉不息的太极拳,将似乎要燃爆的热血激情团成周流不息的生生之意。这才是人该过的礼乐生活啊!此刻的场景,复活了下午在成纪博物馆看到的汉代陶乐舞俑,那般喜乐华滋;复活了骏马追风戏鞠的骑士,那般奔腾自由。靳振彪老师喜而落泪,自己一根笛通到底的生命证悟,今天得遇知己交感,自述如天灵盖被打开,从此箫笛无愁音。少年养志--吾辈小子当自立
一场郑重的拜师礼
附二.【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编】
■ 01
今天,我们在天水的文庙举行了隆重的“拜师礼”。日已入冬,冷风拂面,看着馨妮姐聆训之后,接过了两位师父所赠的琴、箫,真正地一门深入,一定不是求苟安;要立志达道,从圆满出发,非出自“我”的好恶。祝福!又一次到“天和之声”琴箫会馆学习,如同回家一样。郑腾霖老师分享了他对潮州大锣鼓的求学经历,会馆的老师们吹奏了《黄土情》,皆是传承,要用生命去连接。靳老师讲《黄土情》不仅是献给黄土地的,更是献给母亲的,不禁感叹这大情大义!百善孝为先,很惭愧,惟有郑重,不能成无源之水,而要接通,“心里时时要想着父母”,尽孝,尽本分。愿见,无由达!
■ 02
昨日从冀州来到天水。相较于冀州,天水更冷一些,室外风雪将至,室内却春意盎然,其乐融融。上午参加了馨妮姐的拜师礼,第一次有幸参加这样的活动,无比感动。能有此心,一门深入,沉潜下来,人生不是为了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文凭,去证明自己有多厉害,而是能用短暂的一生,去充分开展。馨妮姐发心求学向道,使得我们反观自身:面对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的十字路口,从“我愿意”出发,我该以一个怎样的态度,去面对我的这一生?之前,总觉得只有“考大学”这一条出路,其实面对未来,是无尽的迷茫。“我”生命的启明星在哪儿?我并不是孤身一人,背后承载着一代一代人的“大生命”。要对得起自己的慧命,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更应无比珍惜和感恩。下午到“天和之声”琴箫会馆,相互交流,郑老师也分享了他的学习大锣鼓的经历。真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通过对各地不同的民情风俗的了解、修学,可使得我们陶冶性灵,变化气质,得乎其中。再次来到我们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天水,追根溯源,向当地的老师学习。就像靳老师所说:“人不能忘本,做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华文明丰厚的底蕴,其中蕴含着文化瑰宝,等着我们去挖掘。我们走到哪儿,就是播种机,就是宣传队。作为革命军中马前卒,文化重建的领头羊,我们更应活出人本有的样子,活出生命该有的光彩,尽其性,拿命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慧命相续--感恩我们的祖先
■ 03
今天上午,在天水文庙配合参与了一场郑重的拜师礼。丁馨妮学长,拜“天和之声”琴箫会馆的张老师、靳老师为师。寒天肃肃,上天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庄重,肃穆。中国的礼乐文明何以延续至今,靠的就是“天地圣亲师”一路下来,贯穿到“我”,而且通过“我”再传下去。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父母育而有此身,而师长则是法脉的传承,也是自远古一路下来,一代一代不断脱胎换骨,推陈出新,但精神一以贯之,不变。像靳老师,听他吹奏时,可以窥见一点他的老师的气象,对音乐的那份虔诚、敬畏,如观靳老师本人,而在技巧、技艺层面,则肯定有些不同。如靳老师所说,引他进入音乐殿堂的是一首《黄土情》——献给母亲的歌,所以听靳老师吹奏时,是有一种深沉、厚重感。故“拜师”,不仅仅是学一门技艺,更是要接一口气,承接古人蕴含在音乐中的一股精神,而不只是靠一门技艺糊口谋生。通过明师,向前不断追溯,一路探到底,才能有真功夫,才能触类旁通,才敢言“出师”。我们举办这样郑重的拜师礼,不是哗众取宠,而是提醒当事人不可以高高拿起,轻轻放下。拜师之后更要沉潜下来,是有任务的,将来要“出师”的。这场拜师礼,对我们也是一个警示:虽然没有行过那么隆重的拜师礼,但是有没有想过一门心思全然投入去学道游艺呢?观礼之后,自己对这种可能性已有一些初步的信心。对这些学问,如果都是浅尝辄止,不下工夫,给自己留退路,以表面浅浅一层技艺沾沾自喜,还不如回到体制内,与普罗大众一同入世,还能有一份事业可以忙碌一生,总比不下工夫、一事无成、庸碌一生要强。我想,若机缘合适,自己也该好好下些工夫了。但愿此非虚诺。见证过这样一场拜师礼,这此来天水算不虚此行,何况又是“出公差”。感动很深!一场拜师礼,就是对“生命如何完成自觉”的叩问,一种可能性,感恩能配合这样的因缘,对我启发很多。祝福学长!
天水文庙
■ 04
上午在秦州文庙举行拜师礼,庙里古木森森,一走进去,顿时升起庄严感。礼还未开始,礼的感觉已经先至。特别殊胜的道场。看到馨妮学长向两位老师行跪拜礼的时候,每一叩首都仿佛敲在我的心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在夸父班,能够得到这么多明师的引领,特别幸运。但就像史立信老师所说的:“我们愿意帮助你们,前提是你们愿意让我们帮助。” 古之学者为己,学习,一定是要自己发心啊!应该有这样一份郑重的承诺,对自己的慧命负责。成长,是我分内的事,不是为了混一个大学文凭,而是感觉到自己这份渴望,惟正命!下午在“天和之声”琴箫会馆,听到郑老师分享他学习潮州大锣鼓的经历——八岁拜师学艺,十二岁跟着老师去各村教大锣鼓,每天5:30起床练鼓……“打好不容易,打得更好很难!”任何一门学问,都要下足了工夫,才有真功夫。一旦认定我此生的志向,十年磨一剑,要向老师学习。孔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学习乃终身大事,一定要动真格的,不能蜻蜓点水。晚上又一次听孙老师讲阴阳与天道,那份确信,真是让我既感动又惭愧。数学乃是天学,现在的科学家都是揪住天道的某一个侧面不放,而孙老师是从整体上把握,故而别开生面。礼,乐,射,御,书,数,原本都是全体大用的,是我们把它学小了。靳老师对我们勉励有加:“你们要踏着中国文化的根脉向前!” 真是不敢说自己已经完全做好准备。学习,除来技艺层面,更重要的是道脉的传承。从天地、伏羲、三皇五帝、文武周公、孔子,贯穿到“我”,一定要郑重对待自己的生命,不负来这世间走一遭。餐后,大家交流音乐,其乐融融。到潮州大锣鼓的时候,惊动包间里的叔叔阿姨,他们也兴致盎然地欣赏同学们的表演。似乎每走到一处,都能通过音乐,结识许多当地的朋友。礼乐生活,就应该是这样。■ 05
今日晚餐时,孙映柏老师说到,阴阳就是天地、万物最根本的道理,人们常说要上天,要上天堂,那天上有什么?有神仙。而万物就在天上,我们就在天上,我们个个都是神仙,我们不要妄自菲薄。我们是神仙,不过路要靠自己走。要感谢父母生育、引领,但人生是自己的,我们的人生都是朝天的大道,只不过还在施工。乐由心生
天水,下次见!
--千山万水,就爱天水!
本文照片及视频来自中霖、慧安、瑞芳、馨妮姐姐
及天水在线。
| 中霖 |立足华夏圣地,唱好文化大戏
|
| 中霖 | 美滴很!攒劲滴很!!
|
| 近期共学营一览——2024年12月、2025年1月,共度充盈大美的冬天!
|
/ 关注大美生生 · 重建天人生活,从这里开始 /
点个“在看”,让更多人看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