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暑假返乡观察|多子未必多福:与进城农民工子女同住的代价

文摘   2024-09-09 09:16   贵州  

多子未必多福:与进城农民工子女同住的代价


刘晓莉|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这个假期虽然没有回家,但家里最让我牵挂的还是年近80的爷爷,尽管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吃穿不愁,但以我对整个家庭结构和成员的了解,最担心的还是爷爷的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因此我一直保持和爷爷每两天一次的通话,整个暑假和爷爷聊天的主题除了日常的关心和问候以外,就主要是听爷爷讲村里同龄老人的近况。在这些零碎的聊天里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多子未必多福”,在这个超级老龄化时代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农村老人子女越多越享福,但受教育水平、经济阶层、以及社会背景的不同都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情况。在这里我主要想围绕我家乡村里的三类典型老人展开说说,第一种是多子家庭、失去伴侣与子女随迁进城同住的老人;第二种是少子家庭、有伴侣与子女随迁进行城同住的老人;第三种则是选择和伴侣同住农村的老人。



首先从多子家庭、失去伴侣与子女随迁进城同住的老人说起,着也是我想说的重点。我的爷爷是这类老人的典型,爷爷有3个儿子,1个女儿,在四川农村可以算得上是孩子比较多的家庭了,奶奶很早就去世了,在4个孩子还没成年时家里的重担都在爷爷身上,早年主要依靠农业为生。后来由于“打工潮”的兴起,儿子女儿们也都陆续进城打工创业定居,在到当地也算是混出了个模样,孩子们也以爷爷年纪大了一个人生活在农村没人照顾不放心为由把他接到了城里居住,爷爷因此获得了亲戚邻居不少羡慕的声音,说爷爷儿子多就是好老了有保障。但大家只看到了表面风光,看不到爷爷背后的心酸和苦楚,家里三个儿子长期不合,大小矛盾是月月有、年年有。不是大儿子抱怨爷爷在他家住的最久,说爷爷偏心,就是在二儿子家住被儿媳妇唠叨嫌弃,住小儿子家里老大老二又开始抱怨爷爷帮他干活,总之就是爷爷一把年纪了住哪都不顺心。尽管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养老保险,甚至今年夏天才辞去小区环卫的工作,对于孩子们来说只需为爷爷提供一日三餐和一个安稳的住所,但就算是这样对爷爷来说好像也成了奢侈,并不是说爷爷没地吃饭没地居住,而是说孩子们的行为给爷爷内心带来老无所依感一定是非常强烈的。直到今年暑假尾声的时候,爷爷毅然决然的提出要自己花钱出去租房住,并且他最后也确实这么做了,理由就是儿子儿媳们嫌话太多爷爷听着难受,农村虽然有房但习惯了城市生活也不愿意回去了。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爷爷跟我说他年纪大了、落难了,几个儿子虽然一开始阻止了但阻止的理由居然是怕外人看了觉得丢脸,没有一个是真正走进爷爷内心去关心他的。对爷爷来说自己有四个孩子,却要沦落到自己出去住,一生爱面子的他又何尝不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坚强的内心呢?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爷爷的子孙们一个个都非常关心他的心情,并且不理解父母们的作为。我身在其中最大的感触就是,爷爷到老年之所以会面对这样的局面,其中的原因是多重的,对爷爷而言没有老伴的孤独使得孩子们成为了他唯一的依赖;对几个孩子而言兄弟姐妹多了,在共同赡养老人时的责任心也减弱了,遇事喜欢推诿、比较,总觉得自己吃亏。换个角度看,这也和他们成长的年代、受教育的水平以及眼界和格局有着莫大的关系。



其次是少子家庭,有伴侣并随孩子随迁进城居住的老人。这类老人在村里有很多,一方面他们有相守的伴侣在生活上就能够相互照顾和扶持,至少内心不会那么孤独;另一方面老年妇女对子女家庭来说可以帮助分担照顾小孩的重担,许多家庭把父母接到城里住也是这个原因。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照顾父母自然是天经地义的事,没有了责任的分担自然少去了前一种家庭存在的大部分矛盾。我爷爷的弟弟就是这种家庭老人的典型,儿子进城买房后他就和老伴一起到城里一起居住了,平日里老伴帮忙照顾孙子,他还能找个清闲的工作帮儿子补贴家用。一家人不算大富大贵,但老年生活也算过的安稳舒适,并且日后他也随时可以和老伴一起回农村生活,属于是进可“攻”退可“守”了。



最后就是目前还留在农村生活的老人了,他们有的属于多子家庭,有的也属于少子家庭,但因为有伴侣相互照应即便是住村里孩子们也不用太过担心。他们大多数愿意选择自己住在农村,种点小地,孩子们只需要定期给他们打生活费关心他们的健康就好了。村里的柏大爷和周奶奶就是这类家庭的典型,一儿一女都进城去打工了,两个老人自己住在村里力所能及的种点地,时不时的还能为孩子送点有机蔬菜。虽然老人年纪大了自己住,生活上可能吃的不够丰富营养,但好在他们居住的轻松自在,女儿每年暑假也会回家陪她们生活一个月打扫卫生、改善生活。



从宏观环境看来,我国农村多子多福的观念仍然比较普遍,但发生赡养纠纷的大多都是多子女家庭,由于子女众多,易生不合,相互扯皮,往往使老人陷入无人关心、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甚至有的老人最终被迫和儿女们对簿公堂。在城市化不断加快,农村不断“空心化”背景下,多子家庭与子女随迁城市居住的农村单身老人则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并且容易受到忽视。事实上,无论是多子多“福”或是多子多“祸”都不过是一种现象,在生活中子与祸、子与福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最重要的还是提升是自身的道德水准及精神文明程度为老人提高足够的情感支持。因此重视子女成长过程中的教育,也能够有效提高农村老人老年生活的质量,愿天下子女都能更加关心和爱护父母,走进他们的内心,让他们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