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祖婉|涂尔干《乱伦禁忌及其起源》《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读书报告

文摘   2024-09-10 14:00   贵州  

《乱伦禁忌及其起源》涂尔干

一开始看到书名时,我就有了一些想法。为什么乱伦是被禁止的,根源可能是因为近亲生下来的小孩会有很大的缺陷。当法律把这个行为禁止以后,人们在意识上就会跟上。但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不仅仅是如此。涂尔干在开篇第一句话就说:要想深刻地理解一种规矩或一种制度,一种法律准测或一种道德准则,就必须尽可能地揭示出它的最始起源。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对乱伦进行压制的最原始的形式是外婚制法则。外婚制是指禁止同一氏族的成员彼此媾和的规则。在原始社会,图腾是氏族的独特属性。所以采用相同图腾的部落里的人禁止发生性关系。而外婚制的起源是来源于原始人们对于血液的特殊情感。“所有的血都让人担心,而种种禁忌与神圣都是为了防止和血发生接触而制定的。”因为人们认为图腾之神栖身于血液之中,一旦鲜血流出,神也就散溢出去。所以人们不会让血流到地上,不能触碰血,而女性由于自身生理结构,也成为了禁忌的对象。人们对血液的特殊感情也蔓延到了女性身上,青春期的女性会被禁锢、隔离起来,不能接触大地和阳光。看到这里我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到现在还有人说经期的女性不能去寺庙。“如果月经代表不详,那生命就成了污秽。”

本书有一个章节还写到了人性的两重性及其社会条件。人们普遍都有一个意识,即人是由灵魂和身体构成的,尽管身体和灵魂紧密相连,可两者不属于同一个世界。这让我想到了一个精神疾病的症状:解离。据患者描述,发生解离的时候自己仿佛离开了自己的身体,观察着自己的行为,却无法控制。有一个作家曾这样描述解离状态:“我的肉体太过痛苦,以至于我的灵魂必须要离开她,才能活下去。”作者涂尔干给出了自己对于人性两重性的理解,一个是扎根于我们有机体之内的纯粹个体存在;另一个是社会存在,它只是社会的扩展。我对于此的理解就是,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这些加上我们本身的个性构成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本我。尽管我们可能会有很亲密的家人或伴侣,但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它可能存在一些阴暗、邪恶的部分。另一个自己是在本我的基础上被社会打磨的自己。后者表现形式可能是各种社会角色,作为子女、学生和公民等。而两者经常会发生冲突,从而导致痛苦。如果能做到知行合一,那二者就会达到高度和谐的状态,人们也不会再痛苦了。


《社会分工论》 涂尔干

本书是作者涂尔干的博士论文,内容主要围绕社会分工来展开在书中作者经常是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假设,后面用很多资料来证明自己。可能也就是因为此,我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觉得自己跟不上作者的思路。所以在阅读的时候,我更多地把重点放在结论部分。

第一卷主要讲述了劳动分工的功能。在这一卷里面作者主要提出了两个概念: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前者是指,在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团结是建立在相似性的基础上的,人们之所以能够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是相似的。“人们的首要责任就是去模仿所有人。”后者是指,随着社会转型,促进了经济竞争的加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通过社会分工,人们可以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这看似加大了人们之间的分化,但其实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

第二卷讲述了社会分工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作者认为社会容量和社会密度是社会分工产生的直接原因,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分工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是因为社会密度的恒定增加和社会容量的普遍扩大。在这一卷作者还提到,“尽管野蛮人感受不到富有生气的生活所提供给我们的快乐,但是,他们也没有遭到痛苦的侵扰。”在我们为前人不发达的交通感到怜悯时,他们却不会受到现代生活快节奏的侵扰。

第三卷讲述了社会分工的反常形式。前面讲述的社会分工都是当作一种正常现象来研究,但社会分工也有很多病态的形式。第一种是失范的分工,第二种是强制的分工。作者对二者都用了一些比较具体真实的案例来进行说明解释。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涂尔干

本书开篇作者就表明了自己社会学方法的基础:应当把社会事实视为物。在着手研究事实时,要遵循一个原则:对事实的存在持完全不知的态度;事实所特有的的各种属性,以及这些属性赖以存在的未知原因,不能通过哪怕是最认真的内省去发现。在我阅读涂尔干上一本书时,我就认识到,如果我们想探究乱伦禁忌的起源,那就先要把我们目前对乱伦的认知遮盖住,才能有利于对其进行探索。

第一章主要解释了何为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社会事实都具有这样的属性。它们非但不是我们的意志的产物,反而从外部决定着我们的意志。作者还给出了划分社会事实类型的准则:首先,以最简单的社会或单环节社会为基础,根据社会表现出的融合程度对社会分类;其次,再在各类社会的内部根据最初的多环节是否完全融合为一体区分出各类变种

接下来就是关于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第一条也是最基础的就是要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实际上,凡是供我们观察的一切,凡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切,都是物。把社会现象作为物来研究,就是把社会现象作为构成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的实物论据来研究。第二条就是必须始终如一地摆脱一切预断。当社会学家试图研究某一类的社会事实时,他必须努力从社会事实脱离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而独立存在的侧面进行考察。

然后是关于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根据前述的几项准则进行的观察,涉及在某些方面极不相同的两种事实:一种是应该是什么就表现为什么的事实,另一种是应该是什么却为表现是什么的事实。前者是正常现象,后者为病态现象。

最后作者介绍了我们应该怎么解释社会事实。当我们试图解释一种社会现象时,必须分别研究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和它所具有的功能。要解释某一较为复杂的社会事实,只有观察它在所有的社会种中的全部发展过程才能做到。


《自杀论》 涂尔干

本书从个人层面到社会层面探讨了人们自杀的原因。书中的结论都是由各种真实的数据得到,作者在此基础上也进行了一些社会学视角的分析。在导论部分,作者首先讨论了何为自杀行为,并给出了一个结论:人们把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叫做自杀。

第一编写了非社会因素对自杀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自杀是一种精神错乱的行为,认为这个人可能是精神有问题才会这样做,但数据显示,精神错乱者与自杀者这两种现象之间并不存在着确定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社会自杀率和精神错乱没有任何明确的关系。同时,自杀也不存在确定的遗传关系,遗传的只是一种气质,这种气质可能较容易引发自杀行为。接着有一个让人超乎意料的结论:自杀达到最大限度不是在寒冷的冬天,也不是秋季;而是在大自然最明媚、气候最温和的季节里。人们宁愿在生活最安逸的时候弃世而去。是因为夏季有过剩的活动力和生命力需要消耗,而且几乎只能以暴力行为的形式来消耗。

第二编写了社会因素对自杀的影响。在宗教群体中,犹太教徒是所有宗教中自杀最少的,天主教其次,而新教自杀率最高。宗教对自杀有一种预防作用,因为宗教是一个社会,构成这个社会的是所有信徒所共有的、传统的、因而也是必须遵守的许多信仰和教规。在家庭中,对于男性来说,结婚过早会加剧其自杀的可能。女性的自杀率比男性的普遍低,只有在中国这个结论是相反的。作者认为,当一个人脱离社会时,他很容易自杀,而当他过分地与社会融为一体时,他也很容易自杀。

第三编主要对前文进行了总结。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自杀的态度:最好接受自杀的事实,同时谴责自杀。同时作者也提出了一些减少人们自杀的方法,不在法律上对自杀者进行惩罚,但在道义上进行;限制悲观主义倾向使这些人的意识恢复正常;改进教育,培养人们坚强的性格;发挥行会的作用。

这本书看下来很像在看一篇很长的论文,文章逻辑很清楚,文中用了大量的数据来支撑论点。之前我认为人们选择自杀都是由某些具体的事件所导致,比如家庭遭遇变故、失业、情感等。读了这本书让我对这一社会现象有了更多认识,它应该是个人意识和社会因素的结合。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涂尔干

在书的一开始,作者就交代了本书的主要内容。用书中的原话来说,本书主要就是研究了为人所知的最原始和最简单的宗教,分析这种宗教,并尝试做出解释。当我们想要研究某样东西的时候,首先就要给这个研究对象下定义。宗教是一种与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与仪轨将所有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之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

接着就是本书的第一卷,在得到了对宗教的定义以后,作者开始讨论泛灵论和自然神论对宗教起源以及对宗教本质的认识、作为基本宗教的图腾制度。一开始,普遍存在着两种宗教起源的理论,即泛灵论和自然崇拜论。但这两种理论均被作者否定了。泛灵论崇拜的对象是精灵、灵魂、守护神、魔鬼以及严格意义上的神等。如果主张泛灵论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各种宗教信仰是许许多多的虚幻的表现,它们从来就没有任何客观基础。但作者认为,法律、道德甚至科学思想本身都是从宗教中产生出来的。自然崇拜论是指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作具有生命、意志和伟大能力的对象而加以崇拜。但作者认为即使这种假设确实能够引发各种宗教观念,它也不可能对原始人产生效果,因为原始人认为自己拥有主宰各种事物的权威。

第二卷主要写了图腾信仰进行全面的描绘并解释了图腾信仰的起因。作者认为,所谓的图腾符号的选择实际上是对自己所从属氏族的代表这就是图腾崇拜的实质。氏族是一个太过复杂的实体,所以需要简单形象的图腾形象来做代表。士兵为他的旗帜而死,为他的国家而死。但事实上,在他意识中,旗帜却是第一位的。第三卷主要写了宗教的主要仪式态度。宗教仪式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简单来理解就是,消极的仪式是指不做某些事情,比如禁食和苦行;积极的仪式就是去做某些事情,比如祈雨。

宗教在我们生活中其实是比较少见的,只有在人们非常想要某个东西,非常想达成某个目标的时候,才会想到“神”。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比之前更能理解宗教的存在,它就像一种人们活着的信仰也更理解了有神论者的执着。但我又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对有神论者宣扬无神是对他们的一种冒犯,那反过来,有神论者对无神论者坚持自己的信仰是不是也是一种冒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