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规训与惩罚》读书报告

文摘   2024-08-05 18:37   贵州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

福柯在1971年创立了“监狱信息小组”,这个小组是向民众介绍监狱里的人的生活情况,以这种方式去了解监狱、研究监狱并改造监狱,从而得出他在本书中的核心观点即“监狱是一个小社会,社会是一个大监狱”。

这本书一共有四个章节,分别是酷刑、惩罚、规训与监狱。

首先是酷刑和惩罚。在书中,福柯首先以血腥、残酷的刑罚手段拉开序幕,揭示了以前的刑罚细节,并且与18世纪之后的监狱进行对比。在之前,君主掌握着一切,权力掌握在君主神职人员和少部分的权贵手中,这时候刑罚的特点是严酷、血腥,其目的除了有惩戒以外还有威慑的目的,以及彰显权力地位的不可逾越性,因此采取的手段都是暴力和对肉体的折磨。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权力逐渐转移到中产阶级的手中,如律师、医生等,当社会的权力不再属于国王时,社会的惩罚方式就应该变得温和一点,即转为对精神的控制,这时的惩罚不再是血腥的场面而是一种被操纵行为的表现。社会的惩罚方式从对肉体的破坏转变成对精神的改造、从公开的暴力转变为隐蔽的驯服。

其次是规训。规训是一种权力干预手段,福柯认为规训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着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和检察三个手段。层级监视是一种金字塔型可以形成一个网络具有一定层次性的手段。在监狱里体现为监视器、狱警、监狱长等,其中监视器在这个金字塔里处于最底端;规范化裁决则是在每一个群里,都有一个小型的处罚机制,纪律就是机制之一,如在学校里老师要求学生端坐、正视老师,对他们实行严格的时间制度和空间管理,这就是纪律。在纪律建立过程中,就必须明白什么是标准,不按标准执行就要受到惩罚,反之则奖励,这也是对纪律进行强化最后成为制度被建立;检察则代表着一种权力,只有拥有权力的人才能实施检察,每个被检察的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这也是规训的要点所在,因为没有检察那么层级监视和规范化裁决都不可能被发现。

福柯在最后提到了全景敞视监狱。这来源于边沁的“全景敞视建筑”,即监狱里的暸望塔。环形建筑内有一个暸望塔,暸望塔上的监督者对塔下囚禁的人进行观察,被囚禁的人看不见观察者只能看见和自己一样被囚禁的人,而且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被监管员看见,因此监督者的凝视对被囚禁的人产生极大的心理威慑压力。在全景敞视的社会下,对人的监管不需要铁门、铁链而只需要一种制度,制度就是暸望塔上的监督者。在这种权力设计下,则可以通过非常少的人手来控制大量的人,甚至在规训内化之后可以实现无人化控制。全景敞视监狱是一种不需要武器、肉体暴力和身体约束的监视,而只需要一道凝视的目光,在目光的重压下,每个人都会将纪律规范内化到自己的内心中,从而完成规训。因此社会获得了监狱的结构,社会中的个人是受制于多种监禁机制的肉体和力量,是复杂的权力关系的效果和工具。

 这样的监视其实能够较好的为社会生产服务,比如能够增加生产的效率、加快经济的发展、较少的成本维护的社会的稳定等。但同时,代价就是社会中的人成为规训的产物,逐渐丧失自主性与独立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