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网文之年”,不错过深度好文,步骤:
点击上方△蓝字→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最近,在中国电信政企集团级内训师微信群里,人才发展中心发起了一场【每日一星】分享活动。
我于3月25日获得分享机会,趁此对自己十八年的内训师生涯做了一次概要性的总结和报告,从中获益良多。
现摘录部分文字内容如下,希望对同行朋友有所启发和参考。
0
我的内训师历程与课程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于2006年成为第一批集团级内训师。
十八年来,感恩集团公司人力部、政企部和人才发展中心,搭建了一个人才荟聚的学习交流大平台,让我有机会从中不断学习和汲取营养,不断分享和传播知识,不断实践和优化课程。
由于加入了集团级内训师这个大平台,我得以通过培训赋能,力所能及地为身边的同事带来些许成长,为公司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为此我深感幸运和幸福!
十八年来,我主讲的课程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我的原创或版权课程,包括《产数战新,云创未来》《行业领先,场景制胜》《因人成事,领创卓越》《赢单四式:商业客户场景化营销方法》《金牌销售的五项修炼》《智能时代的职业发展胜任力》《业务与营销创新》等。
另一类是取得授权或认证的课程,包括《信任五环》《销售罗盘》《成为领导者》《结构化思维》等。
接下来我分享三点内训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也是我十八年内训师生涯中经历的三次蜕变,供各位同仁参考,若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我心甚幸。
1
第一次蜕变:先僵化,再优化
在集团级内训师这个大平台中,我学习到了很多经典课程,比如《信任五环》《销售罗盘》等。
获得这些课程的认证后,我尝试给地市分公司的同事做培训,刚开始非常僵化,总是力图百分百地呈现原版课程的内容和讲法,但慢慢发现这样做并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毕竟不是自己的原创,感觉好像是在东施效颦。
后来讲得多了,我逐渐领悟到,使用经典课程进行培训,关键是把方法论的精髓传授给学员,而不是复制认证培训班上老师的讲法和案例。
于是,我慢慢结合自己带过的客户和做过的项目进行讲解,有时还会根据学员的知识背景和现实需要,对课程内容或顺序进行适当的优化改进。
最后我发现,这才是正确和有效的路子,不但自己讲得更自如和自在了,学员对课程的认可度和反馈度也变好了。
这是一次从理论到实践的蜕变过程,也是对“先僵化,再优化”培训模式的首度检验。
2
第二次蜕变:先务实,再务虚
在讲授集团认证课程的过程中,我发现除了管理者和内训师之外,大部分基层一线学员对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并不是很热衷。
他们最大的诉求是学完之后立刻能用,用了之后立刻能提高销售和签约成功率。
由此我意识到,要使培训产生更好的实效,光是把经典理论方法传输给学员并不足够,还需要从基层一线的工作实际出发,一方面给他们讲授一些“短平快”的小课程,另一方面从中进行总结提炼,再结合各门经典课程和书籍里的实用知识与技能,构建新的理论体系。
这样一来,再次输出给学员的课程就能达到“既通俗易懂,又实惠好用”的效果。
这是一次从实践到理论的蜕变过程,也是对“先务实,再务虚”培训原则的真实践行。
3
第三次蜕变:先加法,再减法
我记得刚开始做内训师的时候,总是很贪心,什么课程都想学习,什么课程都想尝试讲给不同的学员听。
统计下来,我曾经讲过的课程可能不少于15门,效果有好有差。
那些我自认为不满意的课,讲一次就不再讲了,浪费了不少的备课时间和精力。
后来我逐渐意识到,不论是听课,还是讲课,都不是越多越好。
从听课的角度来看,学得很多,未必都能消化吸收,就算吸收了,也未必能真正用好。
从讲课的角度来看,讲得很多,如果老师自己对知识的掌握不够透彻,就未必能讲好,学员自然也未必能学好。
当然,作为内训师,刚开始先做加法,通过大量听课、讲课来提升和锻炼自身的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此我始终抱持坚定的态度,毕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毕竟是“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些至理名言是不错的。
所以我真正想讲的个人体会是,内训师想要练好内功,达到一定的实力和境界,需要先做加法,后做减法。
我以前也曾在某一篇网文中讲过,“必先有广博,方能有精深”。
前期通过大量的听课和授课,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后期通过缩小授课的内容范围,聚焦自己擅长的、有一定经验和心得的领域,并不断进行迭代优化,才能慢慢淬炼出几门精品课程,授课时也能找到融会贯通、游刃有余的感觉。
这是再一次从理论到实践的蜕变过程,也是对“先加法,再减法”培训历程的亲身体验。
— END —
支持原创,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