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力漫谈(2):如何克服惰性,让学习变得更有动力?

职场   职场   2023-11-15 18:30   广东  

星标“网文之年”,不错过深度好文,步骤:

点击上方△蓝字→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原创作者:江   

题图插图:江永胜


成年人的学习,最怕的就是惰性有余、动力不足,很难保持长期学习的韧劲。


所谓学习动力,指的是自觉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


学习需要是个人对学习的渴望和追求,学习兴趣是内心对某些知识的喜爱和偏好,学习情感是在自我激励或受到他人影响、外力作用时对某些知识所产生的喜欢、厌恶或无感等情绪。


学习动力是决定个人学习力强弱的首要因素,学习动力不足,就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行为,自然就很难获得强大的学习力。


因此,培养和激发学习动力是提升学习力的首要任务。


既然学习动力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那么培养和激发学习动力就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1   明确学习需要


学习需要是个人对学习的渴望和追求,是学习动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每个人都有学习需要,只是需要的方向、领域和程度不同而已。


学习需要通常由个人对社会的认知程度和主体希望实现的目标所决定。


我们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以及希望实现的目标越高,学习需要就会越强,学习动力也就会越足。


一、为获得生存发展而产生学习需要


当今人们的普遍认知是,全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几乎所有人都在面临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各种新变化,每时每刻都在接受各种新信息、新知识的冲击,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因此,谁对变化的反应更快,谁就掌握先机;谁对变化的把握更全面,谁就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从人类社会知识总量的变化速度看,过去知识总量翻番的周期需要100年,后来变成50年、20年、5年、3年,未来这个周期还会进一步缩短。


据统计,人类历史绵延到21世纪末的知识积累只占到目前知识总量的5%,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近20年之内所产生的知识量,达到了过去几千年积累的20倍。


由此可见,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爆炸式发展和更新的时代,每个人掌握的知识都在加速过时和老化,如果不能持续补充新知识,很容易被这个时代淘汰出局。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便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每个人都应该有学习需要。


人们通过学习来获得更有利的谋生手段,与原始丛林里动物的谋生方式是类似的。


比如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雄狮,一出生就知道自己必须拼命奔跑,至少要比跑得最慢的斑马快一些才不至于挨饿;而同样生活在此地的斑马也必须拼命奔跑,至少要比跑得最慢的同伴快一些,才有可能逃脱被吃掉的厄运。


生物进化系统揭示了一种被称为“红后效应”的现象:每当捕猎动物的速度变得更快时,它的猎物会设法取得更好的伪装;然后捕猎动物发展出了更敏锐的嗅觉,它的猎物又开始学会了爬树……如此循环不止,不管是捕猎动物还是它的猎物,都在不断学习和进化中维护自己的生存手段。


如果你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获胜,就必须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


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向来比其他动物更懂得学习,于是站在了自然界中食物链的顶端。


如今,随着知识更新趋势的急剧加速,“活到老,学到老”已不再是少数人自勉的警句,而是所有人必须直面的现实。


我们对社会形势的变化、对终身学习的趋势认识越到位,学习需要就会越强烈。


二、为实现个人目标而产生学习需要


虽然对社会形势的认知是驱动学习需要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这并不是根本的因素。


有些人即便认清了形势,依然不思进取,浑浑噩噩,甚至标榜自己过得“佛系”。


然而,红尘俗世之中,大多数人毕竟很难做到无欲无求,与其在焦虑中假装“佛系”地生活,不如把自己希望实现的目标理清楚,矢志不渝地去追求和实现它们,这便是学习需要的最根本驱动因素。


其实,每一个正常人都会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只不过有些人的目标很清晰,有些人的目标比较模糊。


真正能激发学习需要的目标必须是清晰、明确的,它就像汪洋中航行的船只望见的岸边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学习的方向。


当我们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我们的学习需要大多是以考试成绩为目标的,这导致我们的学习动力是以知识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发展为中心,仿佛考试一旦结束了,我们的目标也就消失了。


这是教育的误区,也是学习的误区,是职场人士必须避免的。


因此,为了激发学习需要,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发自内心、自主设定的,是自己真实的愿望,而不是被强迫接受的。


比如,你若自己强烈希望成为一名律师,就会激发你对法律知识的学习需要,并清楚地知道通过学习能取得什么样的收获;你若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满足父母、老师的期待,这种被动的目标很难激发你持久、稳定的学习需要。 


此外,为了让自己时刻保持学习需要,我们内心的目标必须是分阶段、与时俱进的,要随着一个个小目标的逐步实现以及个人能力的成长变化而进行调整,以保证目标的可实现性和学习需要的新鲜感。



 2   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内心对这些知识的喜爱和偏好,是学习力中最充沛、最快乐、最轻松、最美好、最活泼的品质,它能够推动人们积极求知,是学习动力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它往往可以把外人看来非常枯燥的知识内容变成活泼、有趣的东西。


学习兴趣与学习成果之间表现为正反馈关系,高度的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习成果的产生,而良好的学习成果又会促进学习兴趣的提高,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每个人的学习兴趣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可以通过努力进行培养的,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一、维持好奇本能


学习兴趣其实是与生俱来的,首要表现就是人类的好奇本能。


我们从小最爱说的话就是“为什么”,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甚至经常问得家长和老师心生厌烦。


这是好奇本能的具体表现,它让我们逐渐学会了说话、认字、唱歌、跳舞、做人、做事……


然而,伴随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我们被灌输的知识越来越多,被指导、批评、告诫得越来越多,问出的“为什么”越来越少了,这是因为我们变得更被动了,更不敢犯错了。


结果是,我们所犯的错的确变少了,但相应的思考、质疑和体验也变少了。


这是好奇本能衰退的表现,是很多人都在面临的问题。 


为了培养学习兴趣,我们需要尽力维持自己的好奇本能,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遇事先思考,常问为什么”。


虽说我们现在获取信息和数据很容易了,但如果只是单纯地接受信息和指令,就会让我们忽略事物深层次的真相,以及我们的上司、队友、亲朋们真正的期望,以至于无法获得真正需要的知识。


维持好奇本能的诀窍是“虚心若愚”,即时刻怀着谦虚的心态,不惜将自己当成个傻子,就一定能找到关键问题并提出为什么,从而获得前所未知的知识和真相。


例如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乔布斯,他杰出的创新能力就来自于“虚心若愚”地对待身边的一切事物。


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拒绝全盘接收外部传递给他的信息,总是想要自己去一一验明。


他的好奇本能为他带来了超凡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对他的创新能力、自我颠覆能力以及事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找到真正的兴趣点


学习兴趣是我们学习中的内在推动力量,只有找到真正的兴趣点,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求知欲;只有真正的热爱,才能让我们孜孜以求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学习到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

如何才能找到真正的兴趣点呢?


最直接的方法是广泛了解、多方接触,搞清楚外界输入的哪些知识可以激发我们的兴趣,引发我们产生兴奋或愉快的感觉,然后有意识地尝试去学习它们。


哈佛大学教授柯比先生在其所著的《学习力》一书中指出,在寻找兴趣点的过程中,要尽量把握以下几条原则:


(1)新鲜的刺激比重复的刺激更容易使人兴奋。


在一切学习活动中,初学者往往是从模仿开始,就像小孩子学说话、学唱歌、学走路一样。


由于入门是一个飞跃,从未知到知,从不会到会,最初模仿的东西都是新鲜的,自然会感觉比较有趣。


但是,如果模仿性的学习持续太久,兴趣就会逐渐衰减。


因此,当你尝试新的学习领域时,要不断提出新问题,或者不断探索问题的某个新方面。


这会使自己受到新鲜的刺激,从而使兴趣持续下去。


当然,如果你既提不出新问题,也找不到问题的新角度,或者新鲜的刺激也不能激起你的兴趣,那就说明这个东西很可能不是你真正的感兴趣点。


(2)生动形象的东西比平淡、抽象的东西有趣。


当遇到表面上看似平淡无味而你又想尝试学习的东西时,可尽量采用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看是否能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学习太极时配以名师教学视频、背诵古诗时配以轻松的音乐等。


如果这样都不能给你带来愉快、舒畅的学习体验,那也说明这个东西也可能不是你的兴趣所在。


(3)有节奏感和韵律的东西比单调的东西有趣。


中国古典诗词专家叶嘉莹先生教学时,喜欢让学生通过吟诵来学习诗歌。


这种方式既遵循了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又可以依照个人理解和作品的平仄音韵,表达出诗词中的喜怒哀乐和感情变化,使学习者对作品的内容、意蕴有深入的体会和了解。


把你所学的东西变得有节奏感和韵律是不太容易的,如果你的老师能为之做一些谱曲、配乐之类的事,而你仍然提不起兴趣来,那就可以考虑其他的东西了。


(4)真实的东西比虚假、遥远的东西有趣。


在学习过程中创设或模拟一些真实的环境可以有效提高学习兴趣,比如我们在学外语时将一些有趣的课文排演成情景剧,在进行销售培训时请学员现场扮演客户和销售员,这些都是让学习环境变得更加逼真的方法。


(5)学习内容的难度与原有知识水平相适应。


以下两种情况都难以激发较高的学习兴趣:


一是你原有的知识水平高于所学的内容,因为难以获得新知识,自然不会感兴趣;


二是你原有的知识水平远低于所学的内容,因为难懂而感到吃力,会导致疲倦和乏味,也很难激起真正的兴趣。


(6)学习内容与实际需要相适应。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从自己最需要的知识领域下手,因为见效快,能立即解决问题,兴趣就能很容易培养起来。


比如我写博士论文的时候,我的选题是知识管理,于是到处搜索关于知识管理的书籍、论文、演讲和新闻,见到这个关键词就不放过,表现出极强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发掘自身潜能


每个人都有尚未被开发出来的不一样的潜能,它是我们心中沉睡的智慧巨人,是学习力中最具有爆发威力的品质。


只要你将自己的潜能不断地发掘出来,转化为真正的学习行为和知识收获,你的自我意识就会被唤醒,学习兴趣也会进一步得到激发。


为了有效发掘自身潜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些尝试:


(1)心智带领,自我激励。


佛曰:“我们一切的表现,完全是思想的结果。”


潜能需要心智的带领,许多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实现他们的梦想,主要是因为他们内心渴望成功,这是潜能得以发挥的动力之源。


另外,有了渴望知识、渴望成功的心智带领,我们还要有自信的意识,经常热情地激励自己,才会超常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如果遇到困难就说“没办法”、“我做不好”这类带有明显退缩和放弃意味的字眼,只会使我们变得沮丧和停步不前,根本谈不上发挥潜能。


(2)发挥想象,寻找机会。


一个人的潜能是和想象力密切相关的,如果你的想象力不能超越现时的能力,就会停止学习,你的生活就只会变成简单的求生,不再有上进的期望和冲动。


因此,为了发掘潜能,我们要试着去想象,试着去寻找和发现新的机会点,找到更多自己可以发挥的空间。


同时我们还要时刻告诫自己,不要有一点小小的成就,就以为自己达到了最高点,因为潜能总是会在我们的心智驱动下不断趋向于达到更高的目标。


(3)打牢基础,厚积薄发。


人的潜能是以往日常生活中遗留、沉淀、储备下来的能量在某一时间被激发出来的结果。


古今中外很多成功人士,他们的灵感、直觉、预知力等都是潜能激发的具体表现,是基于他们此前大量的学习、体验和积累而产生的。


因此,潜能的发掘先要以持续的学习、点滴的积累为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潜能才会在需要的时候发挥出来。


以学习英语为例,当我们在国内缺少口语练习机会时,很多人学到的是“哑巴英语”,这是典型的实践积累不足所致,但如果你直接去欧美国家生活一年半载,每天耳濡目染,慢慢地讲起英语来就会流利自如。


可见,潜能与我们每天接受的信息有很大关系,如果我们每天浸淫在某种环境之中,我们身上积累这方面的潜能就会越大。


(4)广泛涉猎,触类旁通。


一个人的知识面越广,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越透彻,大脑中不同知识间的关联和支撑作用就会慢慢呈现出来。


很多边缘学科其实就是由多领域知识的交叉、融汇和渗透而建立起来的,是某些学术大师广泛涉猎后触类旁通的结果。


(5)不畏挫折,直面压力。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应该坦然面对,积极思考解决办法,将其当成是磨炼我们心智和能力的机会。


每当压力来临,我们要勇敢地迎接其挑战,甚至将其看作是潜能的催化剂。


曾经有新闻报道,有一个人为了逃命,跨过了宽达4米的悬崖,这就是在压力条件下潜能充分发挥的结果。


类似情况在企业之中的表现是,有些员工初期资质与能力平平,当上司委以重任后,他需要承担的责任加大了,工作压力也相应增大,但往往在这种情境下他的潜能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业绩。



 3   激发学习情感


学习情感是在自我激励或受到他人影响、外力作用时对某些知识所产生的喜欢、厌恶或无感等情绪。


很多人在学校读书时有过这样的体验,因为某一位老师看上去特别和蔼可亲,和自己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而喜欢上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或者在体育课上经常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而厌恶体育课。


这都是学习情感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


当然,我们所说的激发学习情感主要是指正向情感的激发,包括喜欢、被承认、被赞赏、责任感和成功的体验等,即让自己对某类知识的学习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从而提升学习动力。


另外,虽然学习情感经常来自于他人的影响和外力的作用,但对于成年人来说,主要还是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来激发学习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些尝试:


一、建立终身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运行的规则是,知识越丰富、越精深的人越将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关键的力量,因此,学习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和前途。


换句话说,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未来的生活状况如何,都取决于学习力的高低。


学习是要用一生来做的事,如果你不能通过持续学习来提升自己,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当你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就能建立起终身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习也就不会是一种负担。


残酷的现实使人们认识到,不管你现在掌握的知识量有多大,其中很多都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被淘汰。


朱熹《观书有感》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掌握良好的学习力,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不断地让自己的知识更新换代,才能持续适应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认识到学习的快乐本质


中国的传统教育认为读书学习是一件苦差使,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像苏秦一样“头悬梁,锥刺股”的励志故事,韩愈也曾写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诗句。


笔者认为,这其中既有对学习的误解,也有因学习范围的局限而引发的无奈。


事实上,学习本是一件充满惊奇与喜悦的事,这一点连春秋时期的孔子都有清晰的认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知识的世界已浩如烟海,门类非常齐全,可供选择和学习知识何其广泛?


只要你愿意,就不可能找不到你感兴趣的、能带给你快乐的知识领域。


因此,未来激发学习情感,我们必须恢复学习的快乐本质。


当你在经过广泛的尝试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知识后,你就会深深体味到学习带来的愉悦和欢乐。


三、通过自我激励获得被承认、被赞赏的感觉


当我们无法从课堂上得到老师的承认和赞赏时,为了体验正向的学习情感,就有必要通过自我激励来获得被承认、被赞赏的感觉。


自我激励的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在学习取得阶段性进展时给自己一定的犒赏,比如学完一个篇章“加鸡腿”,学完一门课程吃大餐,考取一个证书请朋友喝酒庆祝等,这些都是物质方面给自己的奖赏。


还有一种自我激励是精神方面的,比如适时在朋友圈或公众号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获得朋友的点赞;当学习成果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在媒体发表文章或出版自己的著作,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到更多爱学习的人,在分享知识的同时实现“成人达己”的目的,这是一种更高级的精神享受。


四、将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身处当今智能时代,我们学习知识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应用,而且很多工作也需要不断学习和运用新知识才能胜任。


我们实现工作的目标,就是要力图把自己学到的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应用到最恰当的工作流程之中,以达到最好的工作绩效。


当我们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当中,成功地解决了实际的工作问题,提升了工作效率,或产生了优质的工作成果时,就能从中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从而进一步激发我们的学习情感。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们今天看到很多不同于以往的细分行业、商业模式和工作岗位相继涌现,很多新的工作领域需要人们花费大量时间来学习,唯有如此才能达到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要求。


对此,知识管理专家扎波夫认为,学习将会成为劳动的新形式。学习型组织倡导的“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也体现了这一属性。


在未来,我们将要把更多的时间投入于学习之中,也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把学习成果应用于工作之中,有时甚至学习成果就是工作成果。


这为我们把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也更有利于激发我们的学习情感。


END




支持原创,点亮在看

网文之年
人生总在营销,以胜任演绎角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