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网文之年”,不错过深度好文,步骤:
点击上方△蓝字→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原创作者:江 博
题图插图:江永胜
这些年来,国内主流运营商几乎都在朝着云网融合、科技型企业方向转型。
然而,由于收入和业务发展指标每年都要求很高,各省、市、县分公司为了完成目标,已将营销训战搞成了常态化。
对此,基层一线营销人员既感觉单调和磨人,又不得不频繁投身其中。
虽说营销训战有诸多弊端,但其对业务发展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综合来看,训战一体的营销模式还是利大于弊的。
这就让营销组织部门既欲罢不能,又深感无奈。
本文就来剖析一下,营销训战究竟有哪些利和弊?我们应该如何平衡、把握好执行的度?
1 营销训战之利
多年的实践证明,只要策划和执行到位,营销训战对组织和个人都是有益的,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产出业绩
营销训战通常针对具体的细分市场,聚焦有限的几款产品而展开。
这种集中兵力、集中时间、集中资源的“歼灭战”,可以快速形成有效的战斗力,销售业绩也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显现出来。
二、提升能力
营销训战中的“训”,可以有效提升销售人员在客户、产品和营销方面的技能,尤其是在高强度培训后,立即开展演练通关的模式。
营销训战中的“战”,通常对参战队员有严格规定的动作要求,避免走访客户时出现随机、懒散的状况,有利于队员形成良好的客户拜访习惯。
同时,由于营销训战一般采用2人以上的组队模式,这就使得参战队员在实战中可以相互协作、共同促进,有效避免了单兵作战模式下可能出现的畏难情绪。
三、沉淀打法
营销训战将“训”和“战”连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得队员在课堂上学到的营销打法可以快速落地实践,并在实战中进行检验和优化,最终使得这些方法在组织和个人层面沉淀下来。
与此同时,实战过程中拜访的客户较多,可以积累大量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即使是失败的案例,也可以通过复盘总结,形成“避坑指南”,作为后续营销的参考。
2 营销训战之弊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营销训战在实践中的弊端也是普遍存在的,同样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拼凑业绩
由于营销训战通常以专项行动的方式展开,往往会额外配套一定的营销政策和签约激励。
这就会导致有些队员将部分可转化的商机提前“攒”起来,等到训战活动开始之后再签约,既可以得到额外的激励,又可以阶段性拼凑业绩,更好地完成训战期间下达的业务和收入指标。
此种情况对于组织来说是不利的,一是消耗了更多的激励资源;二是训战的业绩掺入了水分;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业务收入,因为原本可以早签单、早落收的业务,被人为地延后了。
二、流于形式
为了强化执行,营销训战的组织者经常会要求参战队员每日完成规定动作,如早例会、晚复盘、客户现场打卡拍照、微信群晒单等。
这些动作规范对营销执行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每一场训战都是如此,而且训战开展得又很频繁的时候,参战队员、甚至队长都会变得厌烦,慢慢地就开始敷衍了事,既浪费了时间,又起不了多大作用。
事实上,训战一旦开启,组织者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审阅队员们那些规定动作图片的真实性,最终结果往往流于形式。
三、陷入疲劳
当营销训战组织得过于频繁时,无论是“训”还是“战”,都会让参战队员陷入疲劳。
首先,“训”得太频繁,产品知识和营销技巧的培训内容难免重复,队员的学习热情会随着训战的场次增加而逐渐降低。
其次,“战”得太频繁,队员不停地跑出去拜访、“骚扰”客户,而营销成功率却在不断下降,甚至经常出现投入大于产出的情况,队员的疲劳、厌烦和挫败感是不言而喻的。
3 营销训战之度
从以上的利弊分析可知,营销训战自有其对销售业绩、队伍能力和经验沉淀之利,但也有其在拼凑业绩、流于形式和陷入疲劳之弊。
那么,作为组织者,应该如何平衡营销训战的频次和程度呢?
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以下两点,笔者认为可作为对每场营销训战的评估维度:
一、能否让组织、个人从中获益?
要么销售业绩有较大幅度的上涨,要么团队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要么二者兼而有之。
二、能否尽量少做或不做无用功?
过程管控可以有,但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训战期间抓好关键动作即可,重点还是盯营销业绩,抓队员的能力辅导与提升。
— END —
支持原创,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