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网文之年”,不错过深度好文,步骤:
点击上方△蓝字→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原创作者:江 博
题图插图:江永胜
学习毅力是指学习主体的学习持久力,即自觉确定学习目标、积极支配学习行为、努力克服学习困难去实现预定学习目标的状态。
它是学习行为的保持因素,是学习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学习毅力有多强,学习行为就会有多持久。
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对个人发展的普遍要求,学习毅力已然成为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写照。
很多学习力强的人在智商、性格、胸怀、学历背景等方面可能都不一样,但他们必定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拥有顽强的学习毅力。
影响学习毅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学习目的、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阻碍等。
作为学习毅力的影响因素之一,本系列的上一篇文章讲到,学习动力对学习毅力有正相关影响,学习动力越强,则学习毅力越强。
下面重点针对除学习动力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探讨如何培养和塑造学习毅力。
1 确立清晰的学习目的
近几年来,随着“得到”、“混沌大学”、“樊登读书会”、“喜马拉雅”、“营创学院”等众多APP、公众号或内容平台的推广普及,知识付费俨然成为了一种社会时尚。
很多人因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变得焦虑,于是纷纷跟风参加线上学习,或者付费购买一些会员课程,但其中大部分人都因缺乏学习毅力而不了了之,就和那些购买了健身卡却在训练中途退出的人一样。
显然,能否保持较强的学习毅力和学习目的紧密相关。
学习毅力强的人通常都有清晰的学习目的,他们站得高,望得远,就像雄鹰俯瞰一望无际的大地,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猎物”在哪里,所以能够坚持向着目的地发起冲击;学习毅力弱的人通常漫无目的,就如无头的苍蝇乱飞乱撞,所以总是半途而废,难以为继。
可见,不管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首先要确立清晰的学习目的,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学。
这一点对于学习毅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以笔者本人为例,在我经过多种不同职业岗位的历练之后,我学习的目的是想成为一名职业发展导师,帮助他人掌握一些有效的销售方法和工作技能,实现成人达己的美好愿望。
这是我的个人理想,也是我非常热爱的事业,因为目的清晰,所以我能够坚持不懈,学习毅力非常充足。
当然,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只要自己内心不迷茫,能指引学习方向、提升学习毅力就是合理的。
我们之所以说清晰的学习目的对于学习毅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是因为清晰的目的能够对我们产生稳定的吸引力,让我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从而引发顽强的学习毅力。
有人将成年人的学习目的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热爱型,为的是对某些知识发自内心的喜欢,这种热爱可以激发丰沛的学习动力,也能带来持久的学习毅力;
二是求变型,为的是摆脱某种困境或寻求职业、能力上的转型,这种情况下的学习毅力要看学习者的决心和定性,如果决心很大,则能带来较强的学习毅力,否则也可能会变成“三分钟的热情”;
三是跟风型,为的是减少知识焦虑,希望不要落在别人后面,于是见什么热门就学什么,但学习毅力总是不足,什么都想学,什么都学不了多久,最终还是无所收获。
上述三种不同类型的学习目的,分别带来不一样的学习毅力,热爱型最佳,求变型次之,跟风型最弱。
因此,我们倡导确立清晰的学习目的,至少应该是前两种类型才好。
但不管哪种类型,成人学习的最高境界都应该是为了寻求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型,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正如混沌大学创办人李善友所说:
“成年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更好的思维模型,而不是更多的知识。在一个落后的思维模型里,即使增加再多的信息量,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
笔者亦深以为然。
2 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
表面上看,学习方法的好坏决定了学习效率的高低,似乎与学习毅力没有直接关联,但深入分析你就会发现,学习方法直接关系到能否在付出努力后取得与之相匹配的学习成果,而学习成果的大小和优劣又会影响持续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对学习毅力产生间接的影响。
因此,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提升学习毅力的重要手段。
作为成年人,我们需要轻松、高效、容易掌握的学习方法,以此达到维护持久学习毅力的作用。
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学习模式
所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首要的一点是建立一套契合自己生理特点、性格特征和思考习惯的学习模式,而不是人云亦云地跟着别人的脚步走。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说:“无论是多么辛苦的一件事,只要它是适合自身性格特点的,我们就能长久地坚持下去。”
以生理特点来说,有些人喜欢每天清晨起床后学习1-2小时,因为这个时间头脑清醒,学习效果特别好。
但如果你的体质不适宜早起学习,就没必要这样做,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最佳学习状态来选择学习时间,只要不影响正常工作,哪个时间段都无可厚非。
选择学习环境或地点也与此类似,有人在自家书房里学习才觉得自在,有人偏偏喜欢下班后在办公室里接着熬下去,还有人愿意去附近的图书馆找地方学习,这都是个人偏好,只要有助于学习,都未尝不可。
以性格特征来说,外向型的人可能觉得和一群人在一起学习时效果更好,倾向于参加各种知识沙龙、研讨会、读书会和培训班,而内向型的人则更喜欢独处,倾向于找一个僻静的场所独自钻研,乐此不疲。
以思考习惯来说,有些人喜欢每天或每周学习之后写总结,以此来提炼关键知识点,夯实所学;有些人则喜欢先花大量的时间博览群书,融会贯通之后,再结合自己的思考形成一份体系性的学习报告甚至论文。
以上所举事例说明,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学习模式,但在此之前需要进行自我剖析,或借助多种不同方法的尝试,找到和自己生理特征、性格特征和思考习惯相适应的模式。
二、通过执行计划固化学习行为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我们每天都按照一个明确、细致的计划来执行,会使学习行为变得容易和顺畅。
因此,不管你的学习模式如何,事先制定学习计划并有条不紊地执行,有利于固化你每天的学习行为,学习毅力自然而然会得到加强。
我们在第三章详细阐述了制定和执行计划的方法,学习计划的制定可以此为参照。
当我们确立了清晰的学习目的和阶段目标之后,学习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就变得简单了。
在制定出计划之后,我们对自己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每天学什么内容就心中有数,学习效率和效果就能得到保证,学习信心和毅力也能够培养起来。
三、借助刻意练习获得学习进步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每个学习阶段都能取得一定的收获和进步,就会对后续的学习行为产生激励作用,有利于学习毅力的保持。
真正有效的学习不只是对知识的理解,关键是掌握所学知识的精髓,理解之后还能够运用。
现实生活中,对于实践性的知识,理解了不等于会做,会做了也不等于每次都做得到;对于理论性的知识,理解了不一定能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也不一定能够达到触类旁通的“内化”水平。
因此,为了做到学有所获,我们要借助刻意练习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逐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精准掌握。
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罗伯特·普尔在《刻意练习》一书中指出,刻意练习是针对特定目标的专注练习,练习过程中必须包含反馈,即你必须知道某件事情自己做得对不对,如果不对,你到底怎么错了,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
这就是说,我们在进行刻意练习时,决不能为了练习而练习,而是争取要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一点进步,这样既能让付出有所回报,又能增强我们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比如在学习书法时,如果你每次临帖写出来的字都能得到老师的反馈,告诉你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写得不好、应该如何改进,你就能从中得到提高,还能因自己的进步而受到鼓舞,学习毅力会更足。
当然,反馈不一定都要来自老师或他人,自己也可以给自己反馈,比如学习书法时拿自己的作品和临帖的对象去做对比,也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对于实践性知识,刻意练习主要是靠一遍一遍地做,逐步达到熟练掌握、炉火纯青的境界。
对于理论性知识,刻意练习主要是靠多角度、多层面的理解和应用,逐步让知识在大脑里渗透和内化,直至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无论是对实践性知识还是理论性知识,在刻意练习时都可以结合以下方法进行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1)总结法
将所学知识的体系结构、重点内容或心得体会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文字或思维导图等书面材料,起到加深理解、内化于心的作用,既可供自己在后续学习中参考,也可向他人复述、分享。
(2)代入法
当学习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时,将自己可能遇到的类似问题或场景代入到该方法之中,考虑自己如何处理。
如果过去已经遇到过类似问题,回顾自己是如何处理的,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如果学习的不是方法类知识,而是一些理论概念,则可将工作与生活中过往的经历与之进行关联思考,以你熟悉的场景加深对概念的记忆。
这相当于是一种“实景”推演,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3)联想法
对想要记住的某个概念展开形象化的联想,从而深化理解。
比如在学到新疆的“疆”字时,它的右半部分可以和新疆的地形地貌进行联想,“三横”表示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这三座山,“两田”表示准噶尔和塔里木这两大盆地。
又如意大利的地图轮廓可联想为一只高跟靴子,画图时就很容易抓住这一特征快速勾勒出来。总之,联想的特征越明显,形象越真实、越细致,记忆和理解就会越清晰、越持久。
(4)回放法
在记忆知识时,能做到过目不忘的人极少,很多人都得靠重复,不是一次重复很多遍,而是间隔重复,我们称之为回放法。
比如,看完一页书或书中的某个段落,眼睛转到别处,回想一下关键内容;看完一章时,合上书,站起来走一走,边走回想这一章的关键内容;晚上临睡前,再把一天所学的关键内容再回放一遍。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所学的知识会一点一点累积起来,在大脑里逐渐形成知识组块,以后就很难忘记了。
— END —
支持原创,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