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习:低氧血症的机制

文摘   2024-11-01 04:39   美国  

氧气是生命必需的元素。缺乏氧气会导致严重后果,在极端情况下,人类仅能存活几分钟。为了维持体内的内稳态,氧气的需求与输送必须达到平衡。人体中负责氧气输送和维持稳态的两个主要系统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任何一方的功能异常都可能导致低氧血症及其不良影响。低氧血症的机制多种多样,其中通气/血流比(V/Q)失衡是最常见的低氧血症基础机制。本文将重点探讨低氧血症的定义、各种原因、机制以及应对策略。

简介

低氧症(hypoxia)和低氧血症(hypoxemia)并非同义词。低氧血症指的是血液中的氧分压降低,而低氧症则意味着组织的氧供应减少,这可以由于氧输送或组织对氧利用的缺陷所致。低氧血症和低氧症并不总是共存。患者在低氧血症状态下,如果血红蛋白浓度和心输出量增加,可以补偿性地避免出现低氧症。同样,低氧症在没有低氧血症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例如,在氰化物中毒的情况下,细胞虽然血氧和组织氧正常,但无法利用氧气。

低氧血症的机制

低氧血症的机制包括通气/血流比失衡(V/Q不匹配)、右向左分流、扩散障碍、低通气和低吸入氧分压(PO2)。

1. 肺泡-动脉氧梯度(A-a氧梯度)

肺泡-动脉氧梯度(A-a氧梯度)表示肺泡氧分压(PAO2)和动脉氧分压(PaO2)之间的差值,表示肺泡毛细血管膜的完整性和气体交换的有效性。A-a氧梯度增宽意味着气体交换功能受损,例如V/Q不匹配、扩散受限和分流的情况。而由低通气引起的低氧血症通常不会导致A-a梯度增宽。


年轻人正常的A-a氧差通常小于10 mmHg,但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主要由于V/Q比失衡增加所致。


2. 通气/血流比失衡(V/Q不匹配)

通气/血流比失衡是导致低氧血症的最常见机制。正常的V/Q比约为0.8,但人体肺内的通气和血流并非均匀分布。肺底部的通气和血流量都较高,但V/Q比相对较低;而肺尖部的通气和血流量都较低,但V/Q比较高。只有低V/Q比区域会导致低氧血症,因为该区域的肺泡氧分压(PAO2)下降,从而导致动脉氧分压下降。低氧血症的一种重要的代偿机制是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通过减少通气不足区域的血流,将血液引导至通气良好的肺区域,从而维持通气/血流的匹配。

3. 高通气/血流比(高V/Q比)

当通气相对于血流过多时,高V/Q比会出现,例如肺栓塞(PE)。由于血流减少,V/Q比高的区域对氧气的去除能力较差,但由于血液量少,血氧影响有限。然而,若缺乏对低V/Q比区域的通气补偿,低氧血症可能发生。

4. 分流

分流是指血液从右心直接进入左心,不参与气体交换。在正常情况下,小部分生理性分流(占心输出量的2-3%)通过支气管静脉和部分冠状静脉直接回流至左心室(例如Thebesian静脉)。在病理情况下,例如肺炎、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肺泡萎陷时,分流量会显著增加,导致氧疗效果差,这一特征是分流与其他低氧血症机制的主要区别。

5. 扩散受限

扩散受限指氧气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的传递受阻。这种情况可能由于肺表面积减少、肺泡毛细血管膜纤维化、肺泡氧分压降低及毛细血管停留时间过短所致。在扩散受限的情况下,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可能无明显低氧血症,但运动时会出现或加重。这一机制在肺气肿和间质性肺疾病(ILDs)中较为常见。扩散受限导致的低氧血症对氧疗反应良好,但其标志性特征是运动时低氧症加重。

6. 低通气

低通气的特征是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因为有效通气对二氧化碳的去除至关重要。低通气引起的低氧血症通常易通过补充氧气纠正,A-a氧梯度通常正常。然而,长时间的低通气可能导致部分肺区不张,进而使A-a氧梯度增宽。低通气的常见原因包括呼吸中枢功能障碍、药物作用、呼吸肌肉无力及胸壁运动障碍。

常见疾病相关的低氧血症机制

  • 哮喘:哮喘的主要气体交换异常为呼吸性碱中毒,但在严重哮喘和呼吸肌疲劳时可出现二氧化碳潴留。其主要机制为V/Q不匹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患者通常存在V/Q不匹配,表现为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根据不同的表型(例如以肺气肿为主或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主),气体交换异常的表现不同。

  • 肺栓塞(PE):低氧血症和呼吸性碱中毒是肺栓塞的典型表现,主要由V/Q不匹配及混合静脉血氧(PvO2)降低所致。

  •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特征为静息时轻度低氧血症,运动时低氧血症加重。气体交换异常的主要机制为V/Q不匹配,扩散受限在运动时起主要作用。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ARDS的低氧血症主要由于肺泡渗出物或肺泡塌陷导致的肺内分流。ARDS患者通常对氧疗反应差,需正压通气支持。

低氧血症的检测方法

  • 动脉氧分压(PaO2):反映血浆中溶解的氧量,通过动脉血气分析测量。目标PaO2为大于60 mmHg,以保持氧合充足。

  • 动脉氧含量(CaO2):包括结合在血红蛋白上的氧气及血浆中溶解的氧气。公式为:

  •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血红蛋白的氧饱和百分比,通过脉搏血氧计和动脉血气分析测量。

  • PaO2/FiO2比值:评估不同FiO2条件下的低氧血症,广泛用于ARDS严重程度的评估。

  • a-A氧比值:PaO2与PAO2的比值,较少受FiO2影响。用于估算所需FiO2以提高PaO2。


总结

低氧血症的发生机制复杂多样,不同病理状态下的低氧血症机制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合理氧疗、动态监测血氧状态及精确的诊断工具,可以有效管理低氧血症及其并发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原文链接: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5234199/


刘松 中美肾内知识分享
本公众号主要用于分享普通肾内, 肾移植内科和内科其他专业的诊疗知识和前沿进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