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细胞壁合成抑制剂
这些抗生素通过阻止细菌细胞壁的形成,导致细胞结构缺陷,最终引发细菌死亡。
主要抗生素及作用机制:
青霉素类(Penicillins)
抑制转肽酶(PBP),阻断肽聚糖交联。
结果:细菌细胞壁不完整,导致细菌裂解。
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
与青霉素机制相似,作用于肽聚糖交联。
万古霉素(Vancomycin)
结合细胞壁肽聚糖前体D-Ala-D-Ala,阻止肽链延伸和交联。
碳青霉烯类(Carbapenems)
广谱抑制细胞壁合成,针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
氨曲南(Aztreonam)
针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于肽聚糖交联酶。
助记口诀:
“青头万班卡、墙裂崩塌”
青霉素+头孢(修墙)
万古霉素(阻墙长高)
碳青霉烯+氨曲南(针对特殊结构修补)
助记:“万班卡”(万古霉素+碳青霉烯+氨曲南)修墙补壁。
“班卡”的记忆方法
“班卡”是“碳青霉烯”(Carbapenems)和“氨曲南”(Aztreonam)的组合。它们在细胞壁合成抑制剂中属于特殊类别,具有广谱、高效的特点。通过这种简化方式,可以快速记忆这些抗生素的作用范围和独特性。
2. 细胞膜破坏剂
这些抗生素直接作用于细胞膜,破坏其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容物泄漏而死亡。
主要抗生素及作用机制:
多黏菌素(Polymyxins)
与细胞膜磷脂结合,破坏膜完整性,主要针对革兰氏阴性菌。
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
结合真菌细胞膜中的麦角固醇,形成孔洞,导致细胞死亡。
助记口诀:
“膜破多聚打洞机”
多黏菌素和两性霉素B的作用都可以理解为在细胞膜上“打洞”,最终导致细菌或真菌死亡。
助记:"多黏+两性,破膜高手。"
3. 蛋白质合成抑制剂
这些药物通过作用于核糖体的30S或50S亚基,阻断蛋白质合成。
按作用部位分类:
30S亚基抑制剂:
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阻止核糖体启动翻译(如庆大霉素)。
四环素类(Tetracyclines):阻止tRNA与核糖体结合(如多西环素)。
50S亚基抑制剂:
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阻止核糖体移位(如红霉素)。
林可酰胺类(Lincosamides):阻止肽链延伸(如克林霉素)。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抑制肽基转移酶。
助记口诀:
“三小五大转蛋白”
三小(30S):氨基糖苷、四环素
五大(50S):大环内酯、林可酰胺、氯霉素
助记:“小氨四,大环林氯”——30S(小亚基):氨基糖苷、四环素;50S(大亚基):大环内酯、林可酰胺、氯霉素。
4. 核酸合成抑制剂
这些抗生素阻止细菌DNA或RNA的复制。
主要抗生素及作用机制:
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
抑制DNA回旋酶和拓扑异构酶IV,阻止DNA复制(如左氧氟沙星)。
利福平(Rifampin)
抑制RNA聚合酶,阻止mRNA合成。
助记口诀:
“喹利阻核酸”
助记:“喹(氟喹诺酮)切DNA,利(利福平)拒RNA。”
喹(氟喹诺酮)切DNA
利(利福平)拒RNA
5. 叶酸代谢抑制剂
通过干扰细菌叶酸代谢,阻断核酸合成。
主要抗生素及作用机制:
磺胺类(Sulfonamides)
抑制二氢蝶酸合成酶,阻断叶酸合成第一步。
甲氧苄啶(Trimethoprim, TMP)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断叶酸合成第二步。
助记口诀:
“磺甲阻叶酸”
磺胺阻第一步
甲氧苄啶阻第二步
助记:“磺甲双阻叶酸两步。”
6. 抗结核药物
针对结核分枝杆菌,四种一线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协同杀菌。
主要药物及作用机制:
利福平(Rifampin): 抑制RNA聚合酶,影响RNA合成。
异烟肼(Isoniazid): 抑制分枝菌酸合成,影响细胞壁。
吡嗪酰胺(Pyrazinamide): 破坏细胞膜代谢。
乙胺丁醇(Ethambutol): 抑制阿拉伯甘露聚糖合成,干扰细胞壁形成。
助记口诀:
“结核四大药,利异吡乙控病灶”
RIPE
7. 其他抗生素
达托霉素(Daptomycin): 作用于细胞膜,导致膜去极化。
硝基咪唑类(Metronidazole): 干扰厌氧菌DNA合成(如甲硝唑)。
磷霉素(Fosfomycin): 抑制肽聚糖前体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