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是治疗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的常用手术方式,一般认为:自体大隐静脉应作为首选的移植材料,若自体大隐静脉条件不好或无合适的大隐静脉时,可选人工血管作为移植物。目前认为膝上动脉旁路术,人工血管与自体大隐静脉的通畅率差别不是很大。
股动脉-腘动脉(膝上)人工血管旁路术是对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的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当自体大隐静脉条件差、不适于作为移植材料时可选用人工血管(一般为聚四乙烯材料)作为移植物。
术后心脏事件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主要包括:
不稳定心绞痛:一般不会对心肌造成直接性损失,可通过使用硝酸甘油类药物来缓解;
心力衰竭:一般是由于术后输液过快、过多造成,尤其当患者合并有心脏基础病变时,更容易发生;
心律失常:尤其以心房颤动最多见,大多是由于低氧血症、药物毒性或代谢紊乱引起,一般是自限性的,预后相对较好;
心肌梗死:致死性或非致死性。
股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有20%-40%的病例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心肌缺血,其中接近50%的病例可能出现明显症状,严重者可能会直接发展至心肌梗死。麻醉药物的延续作用,伤口本身的疼痛都可能掩盖心肌梗死的症状,即便心电图也可能不表现为典型的ST段抬高或Q波。另外心肌酶,特别是肌钙蛋白(C-Tn)对于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发现更加敏感,尤其当肌钙蛋白出现进行性增高的时候,高度提示有心肌梗死发生。
术后出血的部位常见于吻合口和人工血管隧道内,尤其在术后抗凝药量加大时,出血的发生率也会较大。
减少吻合口出血的关键在于吻合技术尤其术中同时行动脉内膜切除术,由于动脉壁相对较薄,所以导致吻合口容易渗血。
预防人工血管隧道内出血的方法包括:
术中选择口径合适的隧道器,其口径应与人工血管直径匹配;
隧道的深度适宜,一般在深筋膜下间隙;
术后在隧道外部适当加压,可以使用绷带或弹力绷带加压,因为手术所用的人工血管多带支撑环,一定的压力下不会造成人工血管血栓,可以减少出血。
手术后短期内出现人工血管血栓的原因多数是由于手术操作造成。当流入道血管或流出道血管存在病变,吻合口内膜片、人工血管在隧道内现严重扭曲、打折都是可能的原因。腘动脉内膜剥除后,远端内膜片未进行有效的固定,甚至脱落堵塞远端动脉。因此在移植完成后,进行再次造影可及时发现技术问题。
一旦发生人工血管血栓,应立即处理单纯行人工血管取栓,如果不纠正导致血栓的原因,很有可能会再次出现血栓。在切开人工血管取栓后,需要对流入道、流出道和人工血管的走行进行判断,如前所述此时行血管造影对判断血流情况很有帮助。
对于有问题的吻合口应重新缝合,对于有病变的流入道、流出道血管应进行处理,如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或内膜剥脱,可选择更健康的血管作为流入道或流出道或选择新的人工血管/自体大隐静脉作为新的旁路移植等。
术后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多见于糖尿病患者,尤其多发生于腹股沟的纵行切口和有伤口血肿时。
预防伤口愈合不良的手段可以有以下几点:
手术中仔细止血,术后抗凝血适度,避免术后伤口血肿的发生;
术中所有可疑的淋巴管都应注意结扎,防止术后淋巴漏或伤口积液、感染;
糖尿病患者在术前、术后应积极控制血糖,一般需要胰岛素的干预,而非单纯口服降糖药物;
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
伤口愈合不良的处理需要具有丰富的经验,如匆忙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可能会导致人工血管暴露于体表,从而造成人工血管感染,引发严重后果。
对于单纯皮瓣的愈合不良,应以积极换药为主,勿过多清除伤口;如果伤口坏死组织较深且已累及人工血管周围者,可在手术室清洁条件下清创,完全清除坏死的组织,同时反复冲洗伤口后,尽量一期关闭切口。如果切口缺损较多可行一期植皮或带蒂肌皮瓣覆盖创面,促进伤口愈合,减少人工血管感染的机会。
文章来源:
赵玉沛、陈规划《血管外科手术学》
PREVIOUS REVIEW
一键进入血管和介入医师交流社区
扫码进入血管和医介大咖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