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618美妆产品全网销量下降13%,值得警惕!

美体   时尚   2024-06-20 20:57   上海  


2024年618电商活动结束了,一方面,几家欢喜几家愁,国产品牌在销量上有所增长,在销量排名前10的品牌中,国产品牌已能占据两三个席位,一改过去国产品牌销量靠后的局面;


另一方面,从整体表现上看,据《化妆品观察》报道,今年618美妆全网销售额达352亿元,同比去年下滑13%。

图1 近两年618美妆全网数据

(图源:化妆品观察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47338950590732)


其中,美容护肤板块销售额为261亿元,同比去年下滑13%;香水彩妆板块销售额91亿元,同比去年下滑14.15%。


应该说,这个数据不容乐观,值得警惕。我个人有这么几个感受:


1、这反映了今年美妆市场遇冷的基本面。3月8日是美妆业促销的传统重要节日,但今年的这一天,美妆品牌动作静悄悄,彼时我就感觉形势可能不太好;


618前夕,综合多方面的信息来看,美妆行业营销投入相较往年大幅缩减。这说明要么是对市场投入缺乏信心,要么是无力投入。


2、美妆企业在过去几年中曾遇到一轮投资高潮,特别是完美日记、珀莱雅等的成功上市之后的一段时间,投资商被注入了强心剂,一时间各种品牌很容易获得千万级以上的投资。

图2 天猫美容护肤品牌排行榜

(图源:化妆品观察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47338950590732)


由于钱来得容易、前景预期非常好,所以被投企业非常激进,大手笔投入增加GMV,然后继续融资。


但自2022年以来,融资变得越发困难,企业开始准备过冬,2023年有许多品牌就已经开始趋于保守,2024年可以说除少数企业以外,大部分已经进入过冬状态。没子弹的就不用讲了,还有子弹的也要细细掂量还能打多久,而市场投入的缩减必然会影响销量。


3、消费者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过去,许多消费者是非常不理性的。在直播间一声声的呐喊声中,不断加购、凑单,成箱成箱地囤货,甚至有消费者说自己2022年囤的货现在还没有用完。


这一方面是消费行为本身的不理智,冲动占据了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是因为对未来信心的爆棚。疫情管制放开后,消费者的生活、工作、收入和心态都发生了极大变化,消费支出趋于理智和保守,这可能是所有消费品行业都要面临的一个长期局面。


4、来自异业的竞争,对美妆产品带来了更高的功能要求,而大部分产品并没有达到这种要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我反复听到一些消费者评论说:“我干嘛要买那些护肤品?把钱省下来做医美不香吗?”


是的,这两年护肤品的竞争对手多了一个重量级选手:医美。消费者有此评论,是因为医美能够迅速地解决问题、改善一些皮肤状况,而护肤/美妆产品则并没有让自己感受到如此明显的变化。


虽然这种看法里带有对医美盲目(且错误)的崇拜(这个以后另文讨论),但也确实指出了大部分护肤品长久以来的一个痼疾,即:不能给消费者带来可感知的变化。


在功能效果的对比之下,消费者对护肤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绝大部分产品还未达到这种要求。


5、护肤品能给皮肤带来可感知的变化吗?可以。可以不是智商税吗?可以。


那么,怎样才能够给皮肤带来可感知的变化?答案是:要从基础研究中去寻找。


多年以来,美妆产品由于基础研究的不足,配方多以经验为指导。但随着对皮肤的研究更深入,新的以科学为指导的配方逐步走上舞台。


这就是1962年由Raymond Reed首次提出、1990年代之后经Albert Kligman及Zoe Diana Draelos教授发扬光大的“药妆品”概念。

图3 《药妆品》(Cosmeceuticals)第3版


然而,这一概念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思想传入中国是2000年之后的事,那时候中国的美妆产业尚在少年时期,缺乏人才、技术、资金、知识。


这一状况只到2018年之后才逐渐开始改观,一些大中型企业开始投入基础研发,但时至今日,总体上看,基础研发的力量仍然薄弱,知识产出仍较有限。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美妆产业第一驱动力。但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成果获得,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持续的人力付出、长期的耐心,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产出成果的(例如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向大家介绍了我们课题组建立“XL-i-20永生化皮脂腺细胞系”的艰难过程,在我们全力工作和充足保障之下,都花了6年,感兴趣可回顾:6年了,这件事终于可以和大家说了!


但很多企业对此缺乏认知,很难做到坚持,所以常常是热情满满地开干,一两年之后就开始灰心丧气,没有耐心等到开花结果的时刻。

曾有一位朋友带了一位有一定实力的OEM工厂老板热情满满来我实验室讨论研究合作。我问他想研究解决什么问题,对方说黄褐斑。我说黄褐斑这个目标很好啊,因为广泛困扰很多人,目前没有很好的方案,值得研究。


我又问他:准备花多少钱、希望在多长时间内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对方的回答是:预算可以放到100万,希望3-6个月能解决。


我笑着说:那我们还是吃饭吧!黄褐斑是个世界难题,古今中外多少学者都梦想攻克,100万、6个月,这个项目当然是没有任何可能成功的。


我积极地鼓励美妆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同时也要友善地提醒大家做好长期准备。


7、市场的繁荣既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今年618最惨的,应该是射频美容仪了。


去年618,家用美容美体仪器预售同比增长60%,还被称为“黄金赛道”,射频美容仪类目的全网销售收入达百亿级,而今年,这一数字跌为:


0


究其原因,是因为一纸文件将家用射频美容仪归入三类医疗器械。目前,仅5家企业正在申请三类械证(且都因为流程漫长还都没有拿到),市面上(库房中)的所有射频美容仪也均在一夜之间全部下架停售。


显然,政策之手对市场有重大的影响,射频美容仪是一个显见的例子(且并不是唯一的例子)


其实,这种影响对美妆产品也是如此。


由于在2018年之后逐步把原有美妆产品的管理体系推倒重来,频繁推出新的文件、指南、导则、规定,甚至有一些未经充分研究、尚不完善的文件被发布,又引起不同省市区属地部门的不同解读及引起企业的误解等等,让企业提心吊胆;


以药品管理作为美妆产品管理的思路,完全忽略其时尚性、流行性的特质,导致企业推出一个新品所耗费的时间、人力、资金成本极大增长,同时又还要应对随时可能落下来的一些悬在空中的规定,企业的配方知识产权实质上失去保护,可以说让大部分中等规模以下的企业都疲态尽显。


繁荣的市场是百花齐放的。在安全的红线以内,企业主体数量越多,投入就会越大,经自然竞争,最后会产生出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优秀企业。


而这一切,需要一个适宜企业生长的软环境,让好的企业有投入的机会,建立参与繁荣市场建的信心;让差的、越过安全与质量的企业淘汰出局。因此应当科学审慎地决策、有重点地监管(而不是什么都要管,而且越苛刻越好)


当然,木已成舟,这些大概只能算是譩语了。


总之,当下美妆市场气温骤降,情况确实到了需要引起警惕和重视的程度。


也希望美妆同行们能够作好长期打算,练好内功,研究好、开发好、解决好消费者关心的各种问题,奉献有价值、有技术含量、有竞争力的产品。


过去很长时间里,欧美日韩化妆品在市场上占据了主要地位。近年来,韩、日化妆品开始退潮,而国产品牌中走出了若干销量居前的企业,这是国货很好的进步。


但也要看到,在美容皮肤学领域的主要研究贡献、知识创造,国产品牌还做得很不够。真正的领导企业应当是既具有可观的销量,又能够切实投入,带来知识和产品的创新与变革,且创造建良好的产业生态链,为行业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正向助推作用,从而真正受到各方的尊敬和消费者的认可。


我们期待有越来越多这样的美妆企业!


持续奉献有价值的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让更多人看到真知,是我们持续创作的动力

欢迎点赞、转发、在看,谢谢!



作者简介:


理性护肤运动发起人,同济大学皮肤学博士,英语高级口译译员,创办中国第一个私人非盈利性皮肤学实验室,专注于美容皮肤学、皮肤和化妆品的关系研究。


著作:《素颜女神:听肌肤的话》、《享瘦之门》、《听肌肤的话2:问题肌肤护理全书》;


译作:《药妆品》(Cosmeceuticals)第3版、《防晒与光防护临床指南》、《美国皮肤学会痤疮治疗和护理指南(2016版)》,《瘙痒》中文第2版;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发表于Experimental Dermatology、Journal of Cosmetic and Laser Therapy、Dermatology、Skin Research & Technology、Photodiagnosis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临床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美容医学》、《中华皮肤科杂志》等


微博关注141W+,B站关注47W+,抖音关注47W+,知乎关注44W+,小红书关注34W+


冰寒护肤
倡导『理性护肤』的皮肤研究者,知识与种草兼备,严肃与活泼齐飞。不求每日强行更新,但求篇篇值得一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