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理想社区?

楼市   房产   2025-01-06 08:01   上海  
《2023中国商业地产发展报告》尚有少量存货
点击上方LOGO进入小程序了解详情



‍‍
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如何挖掘存量空间的真正价值,已成为建筑师、社区营造者与开发者共同面临的核心课题。

过去,我们对社区的理解大多停留在地理或行政边界的划分。然而,随着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迁,社区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

如今,社区的功能不只是居住,更是居住者生活方式与文化认同的载体,连接着他们的情感与共同价值观。

在这样的背景下,位于杭州象山南麓的BAC艺术社区(下文简称「BAC」)发起了「2025社区设计大赏」,在社区落成前试图深入探讨一个前瞻性议题:如何建构「理想社区」?

尤为瞩目的是,BAC邀请了日本社区设计领域的杰出代表人物山崎亮先生首次来到中国参与聚焦社区营造的主题活动

山崎亮的到来,也让BAC这个「非典型」项目进入业界视野。

*山崎亮先生在此次论坛活动上进行分享


与传统商业地产项目不同,这个由培训机构主导操盘的项目,从一开始就没有遵循所谓的「正统路径」。也正基于此,BAC看似「反商业」的逻辑,恰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也让我们看到了社区设计的全新可能。


进度条 loading 60%

关于「理想社区」的公众活动已提前开启


从传统的商业地产视角来看,BAC是个蛮「奇葩」的项目。

当然,「奇葩」用在这里并非贬义,反而是想表达,和其他项目相比,BAC确实独树一帜。

操盘手坦言,在当下低迷的大环境下,工期确实延误,索性打破常规,在项目还未正式完工前,提前开启深度对话,邀请社区策划师、设计师、建筑师、社区营造者以及社区居民一起走进现场,围绕理想社区的构建展开讨论。


有时候,停下来思考,是为了走得更远;放缓脚步,或能更接近答案。

在项目团队看来,社区营造的核心有两点,一是直面并解决社区实际存在的问题,二是要让公众真正参与其中。

围绕核心,BAC联合商业地产志CRR,邀请共10位社区营造领域资深实践者,发起两场深度圆桌讨论:《社区为谁而设计?》《什么样的社区是被需要的?》


*圆桌讨论现场

作为当晚的压轴重磅分享,山崎亮老师团队带来了丰富的案例和社区营造方法论,尤其强调了尊重居民主体性与系统化设计流程,为在场的每一位参与者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发。


印象中,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坐在一个半工地项目的阶梯教室里,用整整一天,感受丰盈内容带来的脑力激荡,同时,也被团队的真诚和勇气深深打动。


偏安一隅
却自成一体


项目地处杭州西南的转塘。

转塘,是个挺独特的地方。

它距离传统意义上的主城区仅需20分钟车程,多走几步就能抵达茶村,既享有都市的便捷,又蕴藏乡野的恬静。

2002年,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下文简称「美院」)在转塘落成并对外开放,且开始首届招生。自此,以美院为核心,周边迅速聚拢了上千家画室,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美术生,他们怀揣艺术梦想奔赴而来,也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艺术活力。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 图据@中国美院


许多美院的学生在毕业后依然眷恋此地,选择在此开设工作室或加入周边的创作公司。

艺术氛围的不断强化,离不开教育资源的加持。随着浙江音乐学院、杭州艺术学校、杭州美院附中以及杭七中艺术类学校相继入驻,转塘成为艺术人才的集聚高地

今天的转塘,气质十分杂糅。城市与乡村、学术与生活、艺术与日常,界限渐趋模糊。灵感碰撞,创意激荡,狂放不羁的艺术气息在这里肆意流淌,塑造出独一无二的区域风貌,也奠定了BAC的文化根基

所以,地段论并非做商业的唯一途径。


艺考教培下场
优势是客群画像清晰


BAC正对美院北门,脱胎于一处商务楼宇的改造升级。

创始人萧君创办了全国知名艺考培训机构「白塔岭画室」,凭借深厚的艺术教育资源积淀,艺术培训顺理成章地成为BAC的核心支柱业态。

*白塔岭画室

美院、浙音等高校的师生群体、艺考生以及周边星罗棋布的艺术工作室,构成了BAC的核心客群。

可以看到,这个区域集中了一批在价值观和理想上高度契合的人群。

他们对美学、空间和氛围具有敏锐感知力,他们的消费行为因此也更多地受到审美驱动,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


而商业与文化艺术向来联系紧密,艺术家在其中贡献了创意内容,背后所形成的资源集聚效应,也为商业带来强大的吸引力。

BAC正在做的,就是发现这个群体的共同理想,并将其转化为一个理想的社区形态,提升居住者的幸福感和价值认同感。

在萧君的构想中,理想的艺术社区是为这批高度垂直的客群量身构建一套艺术生活生态。

通过将艺术教育、创意办公、社区画廊以及商业空间有机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生活链,来回应年轻艺术群体的学习、工作、生活、社交的需求。

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开放式的学习生活,以及不断激发灵感的氛围。

课堂上,有来自泛艺术领域里的嘉宾分享经验与见解,点燃学生对艺术的热情;艺术家和设计师事务所的进驻,能让学生拓宽他们的视野与职业想象。


BAC不仅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更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地,可以激发他们对艺术的感受与激情。


内容先行

做「垂直」的商业


还未正式开业,BAC便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扎根在地,与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交织,共同探索「理想社区」的内涵。

去年伊始,BAC就走出杭州,来到阿那亚的孤独图书馆,正式开启「艺术行走」计划。计划围绕「艺术日常化」,探讨艺术与设计如何融入商业、社区与用户生活。活动尝试链接艺术家、学者、设计师、品牌主理人、媒体人和社区运营者,发掘艺术社区的更多可能性。



第二期活动回到杭州,在美院的铜场展厅,以关键词「社区、艺术、生命力、持续」展开,深入谈论艺术与生活如何深度融合。



「塘人街 TANG TOWN」聚焦转塘的独特文化与生活方式,通过发起寻找「转塘艺术生活家」的活动,记录在地艺术家、宝藏店主、社群玩家等「在塘地头们」的日常工作生活碎片,挖掘出转塘特有的奇人妙事与鲜活场景。

*左右滑动查看


「BAC街头艺人计划」着眼于在地居民、创作者、江湖能人等民间艺术家,以个体为切入点,借助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将艺术自然融入社区生活。比如「塘人舞会」,就是BAC与转塘广场舞姨团跨界策划的一场别具一格的文化体验。



*「塘人舞会」

这些看似创新的社区实验,实则是不断深化与在地文化的对话,建立起BAC与社区居民的情感共鸣。


由此可见,当下的商业逻辑正在经历转变。

过去,商业地产的操盘模式是先造建筑,再选择业态和品牌。

但今天,像BAC这样的项目则是「内容先行」。他们深度参与社区的日常生活,与在地居民共创内容。先夯实文化根基,在强有力的内容支撑下,继而搭建出一个真正能回应当地居民生活需求的空间。



这种模式转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消费者行为模式变了。

起初,在物质相对匮乏的时期,社会处于需求型消费阶段。消费行为主要是基于对生活中实际短缺的物品进行补足,商业的核心功能是提供基本需求的补给。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消费升级浪潮的席卷而来,日常的基本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层次逐渐提升,开始更加注重消费过程中的体验感与参与感。体验消费时代由此开启。



在这一阶段,商场纷纷开始打造各种沉浸式体验场景,试图通过独特的体验设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寻求差异化发展道路。

然而,外在的形式往往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随着市场的快速跟进与模仿,很容易陷入同质化的竞争困境。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商业即将步入「价值观消费」的新阶段,而像阿那亚、CPI、源野和BAC这样的项目就是先行者,已经为我们带来了样板。

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商业项目在功能设置、空间形式和业态类型上都逐渐趋同。当商品和服务的体验差异逐渐缩小,那么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受到什么因素驱动?


我们认为,价值观正在成为决定素因素之一。



未来,消费者更多地会从价值观层面进行考量,追求品牌、空间以及内容所传达的价值观与自身的契合度,从而选择更具价值认同的品牌

这一消费趋势的转变,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自我实现」阶段高度吻合。当物质层面实现富足之后,人们必然会投向精神层面的满足,渴望与价值观相符的人共同交流互动,形成具有认同感与归属感的社交圈层。

这一点这也与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所提出的「第五消费时代」相呼应。三浦展认为,日本已经步入「第五消费时代」,这一阶段的消费行为正在逐步转向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消费者愈发关注内心世界的连接与精神层面的归属感。



那么未来的商业如何应对这样的趋势?

我们认为必然要扎根在地,确立价值观,借助内容驱动价值观消费

这也正是阿那亚、CPI和源野等项目虽然地理位置不在城市核心区域,甚至相对偏远,却依然能够吸引众多忠实拥趸的根本原因所在。

因为它们代表了一种价值观,营造出独特的圈层文化,让特定群体在其中找到了精神寄托与归属感,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忠诚度与口碑效应。

BAC同样如此,先通过策划丰富的在地活动,吸引大量对艺术、文化高度认同的群体,逐步塑造出带有「转塘气质」的社区文化,进而促成相同价值观的品牌入驻,形成了一个自我持续进化的艺术圈层。

*「塘人舞会」活动现场


正如萧君所描述的,「BAC社区商业的定位是很垂直的,都是围绕着艺术的场景、艺术生态展开的,是艺术生活化的场景。」

而要实现「足够垂直」的前提是精准聚焦特定兴趣圈层,以价值观为纽带吸引认同者,形成高度凝聚的文化共同体。


以价值观为核心吸引「同好」

圈层文化得以具像


正是基于以「艺术场景」为核心的商业定位,入驻BAC的品牌更像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旅伴。

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迎合大众需求的品牌,而是由特定兴趣圈层中的先锋人士倾心打造。这类品牌带有鲜明的个性标签和独特的价值主张,只为与特定群体形成深度共鸣。

城市及户外均可自由穿着的日本全新品牌「wfeld」,将随「全新概念的山系潮流买手店」ANY THREE(ANY3)一起进驻BAC。

「wfeld」 design by Hiroshi Nozawa,诞生于山、城、海三者相接的日本兵库县三田市,为Lifestyle Artist设计从城市到露营地活动时均可穿着的服装。以Hiroshi Nozawa亲手创造的功能美为基础,「wfeld」拥有更易于大众搭配的设计。

此外,ANY THREE也将一同带来Norbit/Wild things/BALLISTICS/BLACK DESIGN等前沿的户外品牌与大家见面。


山野咖啡馆的主理人王飞,创办过摄影工作室,开过画廊,是露营徒步爱好者,也是玩家。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始终与自然和艺术相连。

山野咖啡馆BAC店,是继杭州之江花园店和宁波带梦胡同店后的第三家门店。门店将延续其户外主题,以「城市中的丛林聚会」为设计理念,打破城市与旷野的边界,给每颗流浪内心一个稳固的庇护所。


| | x content,由韩国设计师崔彰祜创立。

在BAC店之前,他已经在上海有两家风格鲜明的门店:永康路的「白店」和永嘉路的「黑店」。这两家店每天营业时间从中午12点到晚上6点。在外界看来很有个性,甚至是与主流商业节奏背道而驰,但这也恰恰是设计师对自己生活方式的坚持。

或许正因为其极致的个性,品牌也吸引了自己稳定且特定的客群。客户画像明确,都是以做创作的人为主,大多是设计师、建筑师、发型师等等,也为品牌赋予了浓厚的圈层属性。



此外,馆子house198 bistro杭州首店等商家也已经确定入驻。

可见,BAC的品牌选择逻辑十分清晰:吸引的是那些能够与社区内生活的艺术家群体产生情感共鸣、价值认同的品牌

因此,挑选首店品牌也不是单纯为了追求差异化,而是围绕构建真正属于艺术相关群体的理想社区所挑选。在BAC,品牌就是圈层文化的代言者,承载着特定人群的审美趣味与生活态度。


写在最后


BAC的面世,为非标商业打开一个全新视角,也为商业与社区、文化、人的内在关联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在这个项目中,关键在于人、空间和品牌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共同体」。围绕生活在这里的人策划内容,构筑精神内核,继而吸引品牌与消费者的双向奔赴,最终形成高度自洽的商业与文化循环。

可以说,BAC构建了一种全新的社区逻辑:以价值观驱动共生,以内容联结商业

这种逻辑跳脱了传统商业对地段与流量的依赖,转而精准捕捉特定圈层的需求,用独特的文化磁场吸引认同者,探索出一条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在BAC,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理想社区的轮廓,更是未来非标商业可能性的实践样本。


-有态度、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
能同时做到,的确很有难度
但如你所见,我们一直都在努力
欢迎同类自媒体主理人随时加入
-详洽请联络微信号:CRRJONE-

商业地产志
中国商业地产严肃观察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