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店上厂、非标新商业、社区综合体…青年正在逃离「标准」生活

楼市   2024-12-07 08:01   上海  

《2023中国商业地产发展报告》尚有少量存货

点击上方LOGO进入小程序了解详情




能拉筋、晒被单、挂盆栽、荡秋千又能搞活动、办展的社区空地;能寻宝的书屋、能搞文化沙龙的酒吧、能胡拉八扯唱歌拉琴的茶室;老社区里的设计工作室、「下店上厂」的新综合体、「植物园」里的艺术空间……

无数个行动,无数个想法,青年正在城市中发现日常、改造日常

这些大都不是什么一鸣惊人的大手笔,而是由下而上地,以一种微小、临时、往复的方式,最终重塑城市空间面貌的过程。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列斐伏尔把被商品侵入、被非本真遮蔽的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视为抵抗和更新社会生活的基础。

而青年,作为「城市日常」重建与实践中的主要群体,在沉重稳固向轻灵流动的现代性转向中,不仅有能力接受和遵守社会规范,更有能力在社会结构变迁的巨大张力里,重新塑造身份和生活。

如贝克提出的「反思性整合」:「新社会只能在自我解释、自我观察、自我开放、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现实实践中完成整合。」

在这种「青年群体行动自觉」后,不仅是个体对社会生活的再嵌入,也是城市结构、空间、日常前所未有的流动与重塑。

*生活、工作、社会的边界逐渐模糊 | 摄影:小语


青年又如何推动流动与重塑?


「他们是大城市的产儿。在拥挤不堪的人流中,张望决定了他们的整个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

本雅明飘忽不定线条所勾勒的「文人」轮廓享有一种自由,即便这是一种可能会失去生存空间的自由,即便独立出来的沉思默想也带着迷茫的痛苦,但他们往往在知晓所需付出的代价后坚定摆脱作为一件商品、一个符号的存在。

如「微小」的青年一般,他们无异于一群「革命的炼金术士」。

抽象的、具体的、商业的、艺术的、生活的、钝感的、朋克的、生态的、可持续的……无论哪一种,都是他们在生活、工作、社会关系逐渐模糊的边界,描摹出的一种非标生活可能性。

而这种非标生活,最终也会将城市杂乱而多元的日常空间与活动中的永续活力与创造能量重新激活。


*理想之地青年论坛——城市含青量Vol.3活动现场 | 摄影©一筑一事


具体层面如何展开?

当有一个真实的途径去理解空间、城市与使用的关系,那些自发性的建造、创造与故事也能给予我们更多启发。

11月30日,由中建万科·理想之地主办,一筑一事策划执行的《城市含青量》青年论坛第三期「流动的日常:论现代青年城市生活圈」活力开启,邀请到4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创意人与理想之地总建筑师张海涛,基于对未来城市的研究,展开了一次面向「青年新生活方式」的探讨




商业、办公与社区
「流动与重塑」的青年


由习惯而驱动的变革,才是真正根植于日常生活的、静悄悄的革命。随着青年世代流动性的普遍增强,一个个脱离于传统集体,利用创新方式结成的新松散集群逐步出现。


而要了解青年的城市生活圈,这种个体城市活动范围的变化、对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和文化再生产、自我的分裂性及建构本真性、自我的尝试与努力也是我们迫切需要关注的。


本次论坛基于此,共同深入探讨这些话题,理解青年如何在新的社会结构和技术环境中寻找、创造并享受属于他们的生活圈。


首场主题分享中,四位不同领域实践者分别从非标新商业人宠生态在地理想社区「下店上厂」商办最新趋势等多个维度共同探究这个命题。



陶立群
Cycle&Cycle 联合创始人

「不管好与坏,

都要在生生不息中生活与工作。」


Cycle&Cycle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传播面包文化与分享美学生活方式,希望运用高品质的天然食材,结合地域时令特色,通过新鲜手作,为顾客呈现出融合创意美学的好口感面包,分享多元的面包生活体验。


*理想之地青年论坛——城市含青量Vol.3活动现场 | 摄影©一筑一事

Cycle对于陶立群及团队成员而言,更像是一种精神符号,即「不管好与坏,都要在生生不息中生活与工作」。而Cycle&Cycle在品质面包之上,更热衷于传播面包文化与美学生活方式。

Cycle&Cycle诞生于浙江绍兴,由创始人游走探访于世界各地中对面包文化的经验见闻碰撞而成,已拥有13家线下门店,并在杭州天目里面包生活空间的开设、独立杂志《Cycle Life》的创办、绍兴富胜乡村石窑面包综合体的打造中,持续构筑一种全新的面包生活形态。

「发展多年,我们不断迭代创新,但仍有几个关注点是贯穿始终的。」

*2016年绍兴第一家实体门店 | 图源Cycle&Cycle


找准产品及客群定位是首要点。

「为什么会选择这些城市?市场成熟度很重要,目前线下店铺的落点皆是我们所认为较为创新包容的城市,当然以后也会拓展到更多城市。

在此基础之上的产品创新也更能被区域客群捕捉,健康、口味、性价比,Cycle&Cycle基于地域特征找寻着平衡,食材亦是十分重要的一点,「未来餐饮行业与农业合作探索将是一个趋势,面包区别于蛋糕,是一种更加日常的产品,非讲究繁复精致的外观,而更为讲究自然健康的食材,其复购率也更大。」

*Cycle&Cycle均选用了健康自然的食材 | 图源Cycle&Cycle


产品多元化也是较为重要的一点。

首先是针对不同使用场景的搭配,如杭州天目里线下店,因所在综合体属性,兼具了办公、消费、不同兴趣圈层人群,并无固定高峰时期,则设置了如早餐、下午茶产品搭配,以适用于不同需求客群。

与此同时,Cycle&Cycle也将面包文化与生活方式、生活美学深度结合,寻找和创造不同的文化生态

其中包括聚焦于面包生活的品牌刊物《Cycle Life》,承载着烘焙教学、面包料理、生活美学、器皿展览、茶寮体验的多功能面包生活空间,由8间客房、面包餐厅、石窑烘焙体验以及有机食材种植区组成的乡村面包民宿,线下快闪市集等。


*杭州天目里店(上图);快闪市集、面包生活空间、品牌刊物、乡村面包民宿(下图)| 图源Cycle&Cycle

「要交比我们年长一辈的朋友,也要向比我们年轻的一辈学习,在不变的核心基础上做创新。」陶立群认为,时代的急速流变并非坏事,我们应找到不同时期顾客愿意付费的点。


王思捷
商业地产志 执行主编

「下店上厂是顺应趋势的选择,

也能有效推动创新、创意和创业环境的建设。」


商业地产志是追求数据真实度、内容体验感和价值性的中国商业地产原创深度内容分享平台。执行主编王思捷作为商业地产的真实记录者,坚持与时代同行,将最新发展及思考带给同行者们。

*理想之地青年论坛——城市含青量Vol.3活动现场 | 摄影©一筑一事

对新商业有长期研究的王思捷,此次分享聚焦于新消费时代备受关注的商办命题方向——下店上厂,此种模式也预示了公共性的进一步日常化。「商业场景公共性大于私密性,办公场景则相反。」

但不论是商业亦或办公,公共性都逐步成为主流方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也渐渐拉近,共享替代拥有,某种程度上是公众性的权力让渡。

于此背景下,下店上厂成为了商办公共性提升的新一突破口。「以前的前店后厂是为了缩短产销链,仅仅只做空间的叠加和最大化利用,但并无更多功能链接。如今的下店上厂模式虽也是将空间系统地集中在一起,目的却发生了很大变化。」


*商业、生活、工作的边界日益模糊 | 图源王思捷


现在的下店上厂,更多是展示品牌魅力的新增环节,亦是「品牌橱窗」。

「如上海糕点品牌『年之糕』便是前店后厂,大部分环节都是开放的,顾客可以看到糕点出产过程。集合店品牌素然及宁波的带梦陶然都是不错的案例,生产开发在某种程度上能成为展示品牌魅力的竞争力。」

*习惯共享替代拥有,街区、街铺也迎来复兴 | 图源王思捷


王思捷另提到了集创意培育基地南丰作坊、非牟利文化机构六厂纺织文化艺术馆、体验式零售南丰店堂于一体的香港南丰纱厂

南丰作坊运营团队主要负责筹办投资及培育计划,为初创团队提供专业的办公区、路演厅、工作间,并组织活动加强创业者、供应链、商业化运营团队、市场之间的链接。南丰店堂以新创品牌为主,并为南丰作坊初创企业提供产品展示平台。以前店后厂模式实现有效的商办循环。

*香港南丰纱厂 | 图源网络

「在公共性越来越重要的时代背景下,前店后厂或者说下店上厂是顺应潮流的选择,也能有效推动创新、创意和创业环境的建设。」王思捷同样十分期待理想之地下店上厂模式的新面貌。


俏姨

BAC艺术社区 总策划

「理想社区不仅是情感的链接,

更是价值共同体的形成。」


深耕城市更新和社区营造,坚持品牌思维和长期主义。主张「人人都是美好生活方式提案者」的共创理念。做自然而生的商业,让一切回归到「人」。

*理想之地青年论坛——城市含青量Vol.3活动现场 | 摄影©一筑一事


社区营造并非新话题,但对于理想社区的追求使得社区营造总能推陈出新,这深刻关系到营造团队与理念。

俏姨从BAC艺术社区的营造为切口,还原了社区营造的诸多关键点。「首先要通过情感链接在地的人,再通过这群人构建一个生态,最终通过价值观的传递吸引更多共创者。」

BAC艺术社区位于杭州西湖区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南门斜对面,在原楼房闲置11年后被逐步更新改造为现今模样。

最初俏姨及其团队做了十分详尽的社区人群分析:周边艺术类师生人群较多,亦有逾20万常住人口。与此同时,片区商业租金较高,以刚需类传统商业为主,区域人群往往需要去往其他地方满足品质生活需求。


*BAC艺术社区效果图 | 图源BAC艺术社区

也基于此,团队开始定向招募商户及办公人群,以文化、艺术、创意类别作为限制,以具备个性色彩、商业化途径的艺术表达作为招募方向。「为坚持原则,只能慢慢招,大半年时间,已招满约百分之六十的空间。」

又如何链接在地?

BAC艺术社区与中国美术学院展开合作,组织美院夜游班、工作坊、建筑观览等;
与骑行社合作,开展龙坞骑行,并在行程中植入龙坞当地特色体验;
在转塘街道,用实验性音乐带广场舞阿姨们做新的舞蹈尝试;
做「转塘人群现状挖掘」栏目,每期在塘人街找寻一个「转塘人」;
为打破「杭州美食荒漠」标签,开启走走城市探店;制作转塘艺术生活地图/龙坞志……


*各类在地链接的活动 | 图源BAC艺术社区


这一系列动作都是属于此地的新城市生活圈构建,而不断创新的关键还在于时不时地出去走走。

于是,俏姨发起了艺术行走,试图通过链接艺术家、学者、设计师、品牌主理人、媒体人、社区营造者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碰撞灵感,牵引出当地真正需要的东西,与在地艺术家一起,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地域价值。

「我们还为社区配套了艺术酒店、画廊、书店、艺术教育、食堂等空间版块儿。期望这里可以成为多元艺术体验场、自由工作交互场、美好生活社交场及深耕学习能量场。」

*艺术行走现场 | 图源BAC艺术社区

*阶梯教室、自习室 | 图源BAC艺术社区


「我们拿了一栋楼来做创意办公,也在尝试做前店后厂的形式。比如其中一个工作室会将打版台放在店铺里,顾客能够看到衣服制作过程。亦有楼上办公楼下展示售卖产品的品牌,于此方式下,品牌更能够面对面接触顾客,也避免了开店的高成本及高精力消耗。」

在俏姨看来,理想社区不仅是情感的链接,更是价值共同体的形成,入驻品牌们共享空间、资源、配套,各自的创意激发下,社会也越来越「新」。


陆家健

大王宠物百货 创始人

「宠物与生活的融合方式有新写法,

宠物商业亦有新写法。」


曾与中国航天集团联合打造商业科普IP展,现致力于人、宠生活品牌打造,丰富的宠物商业运营与IP运营经验,擅长跨界营销、内容运营。

*理想之地青年论坛——城市含青量Vol.3活动现场 | 摄影©一筑一事


真正的宠物业态或者说消费市场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我还记得那时候的花鸟市场里,有卖花卖鱼,也有卖小猫小狗的。」

随着消费水平提高,宠物逐渐成为更多城市居民的生活伴侣,到现今,宠物消费市场规模迅速增长,逐步多元化、细分化、智能化。

但做宠物商业仍面临许多挑战。「法律法规上宠物范围划分不明确,不同地域认知偏差,从业者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等皆是行业发展问题。所幸,我们亦能看到诸多宠物业态的新模式与新解法涌现。」

*宠物逐渐成为更多城市居民的生活伴侣 | 图源网络

宠物在家庭陪伴之外,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我们的生活、工作、社交日常中。「拿办公来举例,办公室养宠在这几年逐渐流行。我们可以想象,在略显枯燥的办公环境里,有一只狗狗或猫猫,会不会为空间增加生趣,为员工带去温暖?」

「安抚官」成为办公室宠物的新称号,亦有企业推出「宠物陪伴制度」,允许员工带着宠物上班。「谷歌在很早以前便推出了这个制度,小红书也每周选定一天为宠物日,并专为员工的宠物划分出一块儿草坪。」

*许多企业推出了「宠物陪伴制度」 | 图源网络


陆家健认为,在多样办公环境、元素涌现之际,宠物的加入则能为团队氛围、人与人之间的社交链接带去相当正向的作用。「大家找不到话题的时候,却能由办公室里的小动物们开启话题。」

但也面临十分明显的问题,卫生、管理是首要的,掉落的毛发、宠物饮食排泄如何处理?人宠互动与工作专注度的平衡如何保障?在人多且复杂的办公环境,人宠能双向友好么?

「但我认为这些都能通过管理解决,如合理的人宠区域划分、基础设置和标志的完善、规范宠物用品等。宠物与生活的融合模式有新写法,宠物商业亦有新写法。」


迈入「行动」的提问与回答


往往能最先窥视到新事物及社会中各种关系变化的青年,不断在互动与经验的有机调用中找到自由与稳定性的相对平衡,从而在快速变迁的时代中把握住「此在」的坐标。

而其创造力与想象力也与多种特质交缠发酵,以一种微小、临时、往复的方式,最终重塑城市空间的面貌。

当我们聚焦到新趋势、新空间形态和生活样貌,又有哪些可以实际关注并行动的?

*理想之地总建筑师张海涛负责理想之地从顶层规划到设计落地,作为上海市城市更新专家,他长期致力于城市更新与未来城市环境的融合、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并积极推动生态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摄影©一筑一事

本次论坛的圆桌讨论,理想之地总建筑师张海涛与四位嘉宾共同探讨「青年如何在城市空间中布局自己的生活」及诸多更落地更实际的问题,希冀通过提问与回答,让更多人看到「抵达之法」。

*以下问题由张海涛提出👇🏻


Q

社会状态的巨大转变既由青年构筑,又影响到了更多青年,从而导致周围环境及个体的不确定性。现代青年消费有哪些显著的新趋势?这种变化对品牌带来了什么新要求?

陶立群:我想先分享不同城市之间差异带来的消费要求。我常说在杭州吃一个面包快乐一小时,因杭州顾客多对情绪价值需求较高,产品的口味、独特性及与饮品的搭配都很看重;而深圳则只能快乐五分钟,因其大多在快节奏中只能匆匆享用,多对口味、便捷性看重。

不同地域的产品反映的是其人群生活状态,需要与之紧密结合。但我们并未太过做「地域传统口味」产品,如在深圳做海鲜味,在成都做辣味,经过讨论后,我们还是决定做具备品牌特色的、品质好的、简单的面包,仅是在产品场景和搭配上差异化处理

从城市单时间线上看,我们在杭州待的时间较长,也能感受到变化,时代的「内卷」在这座城市也得到了相当明显的体现,现今消费者粘性的增加逐渐困难,因可选择的品牌和产品太多了。

另一个便是对面包而言消费趋势逐渐简单化,不需给消费者太多品类选择,而是把核心产品做好做扎实,「五花八门」有时候并非好事。

*Cycle&Cycle杭州天目里店 | 图源Cycle&Cycle



Q

如何看待艺术与商业的关系?链接到消费者对品质生活/艺术生活追求这件事上,有怎样的体现?

俏姨:我们做的是日常化的艺术,也并不避讳其商业化。社区里有个韩国设计师做「前店后厂」的空间,会时不时做一些联名周边放在店铺售卖,但商品价格并未因为联名翻倍,仍然是以一个日常的价格售出。

社区还有另一家伊藤忠集团旗下的日本户外生活方式品牌,针对现下消费趋势,设计售卖更具性价比的户外服饰。

艺术日常化使其成为一个大众可触及的接口。我曾看到一些街头墙绘涂鸦、艺术装置、露天即兴演出,并认为艺术商业也应如此,保障品质的情况下能被大众接受才是真理。


*BAC艺术社区 | 图源BAC艺术社区


Q

现今青年创业者在空间需求上有哪些不同?空间需要具备哪些特质才能更好地支持青年创业者的发展?

陶立群:绍兴富胜乡村石窑面包综合体便是我们在新空间特质方面的尝试,最初做这个项目时,也没有思考得特别清楚,更多因对面包来自于火、乡村、手工的想法,而乡村恰好作为一个切入点被我们捡拾了,与此同时,这也是很好的一个品牌延展及宣传点。

另一方面,项目所在地租金不高。租金对于许多从业者而言都是很核心的限制条件,这关系到能否尝试与此同时,城市、业主对青年、品牌的包容性和自由度、系统性的指引也很重要。

*绍兴富胜乡村石窑面包综合体 | 图源Cycle&Cycle



Q

对于城市公共空间或理想社区而言,「人宠双向友好的」关键是什么?

陆家健我认为有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于宠物主,会希望能放开绳子让其自由奔跑,游乐设施反而没那么重要。

其二是路权,因人宠道路的冲突,这都关系到合理的人宠区域划分、基础设置和标志的完善。对于商业体或社区而言,应明确划分宠物可以进入和活动的区域,规范宠物装备、公区游玩注意事项、大型犬活动区域、电梯道路分流等规则

其三是便捷度问题,诸多商业体的宠物配套如宠物水盆虽也是精细化策略,但实用性不强,少有宠物主会让宠物喝公共水盆里的水,反而我看到日本设计的一个宠物公共厕所很好。我们需要切身去设置一些宠物及宠物主真正用得上的,又对区域环境、区域其他人群友好的设施。

另外宠物主也要有训练宠物的意识,帮助建立更良性的人宠关系


在流动、热爱、激情中创造


现代社会对时间的精细化追求,致使城市空间从一个连贯的、丰富的整体概念被切割成了一个在层次上断裂的点的集合体,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逐步被商品侵入、非本真所遮蔽。

在这种普遍存在的「被自身所困」的「共同命运」下,青年却在不断找寻胜过这些危机的理由与抵抗和更新社会生活的契机。

也便犹如论坛之上所讨论的「价值重构」,它鼓励热爱、幻想、艺术、流动、激情和创造。

即使某些想象并不易于实现,但众多真实鲜活具体可感的故事,确立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时刻,节日化、艺术化与瞬间化的日常,最终会构成一种温和而富活性的关系,随时间与活动的积累加以牢固,徐徐生长,塑造群体性的城市文化与历史、个体性的记忆与认同。

*理想之地青年论坛——城市含青量Vol.3活动现场 | 摄影©一筑一事


从被动的城市居住者、抱怨者,变成积极的畅想者、创造者,青年还有多少距离?城市又能给予他们什么?

城市空间营造和使用或许是一个重要切口,脱离于主流的自上而下的巨量快速的空间生产系统,在逐渐模糊的功能界限上,使用者的能动性创造出了一种出乎意料的空间使用状态。

本次论坛所在地——理想之地亦是基于「日常性」的再诠释,持续挖掘着一种可能的关怀,激发不同个体的自主性和互助性。

四大公共建筑、多维生态能量环、下店上厂高混业态等皆是让空间成为被实践的场所。

*理想之地四大公共建筑 | 图源中建万科·理想之地


「下店上厂」作为理想之地对未来城市办公空间的一次积极探索与实践,将短期、长期甚至于瞬时和紧急的策略都纳入考虑,于项目办公业态网络之中,植入更多包容丰富的城市生活与公共性特征。

包括引入Hub&Spoke创客空间;在七百米长街区主轴上集成不同形式的商业、办公、文体、休闲与公共服务;以全天候社区立体服务平台作为办公服务保障;以鼓浪馆、陶然荟、新新所、社群组织、公共活动、生态自然串联办公群体的探索与成长、兴趣与创造、创业与创新。


*「下店上厂」小街区式商业排布效果图 | 图源中建万科·理想之地


城市的活力其实就隐含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之中,隐含于城市空间对于共同生活的尊重与支持中,或许并不存在一个永恒的中心结构,更多时候,混合、拼贴、变化才是常态。

我们迎来了「多样化时代」,但青年能否「拥有正常且稳定的自我身份认同感」?

此次论坛是继第二期青年生存与发展的进一步探讨,而后理想之地青年论坛还将展开一系列研究,包括对城市永续生活与心灵自洽、环境可持续的青年力量、青年数字创新领域等话题的探讨。

理想之地将持续从当代青年的认知需求与行为轨迹出发,即便「现代性创造了科技文明的白昼,遮蔽了存在意义的维度」,也愿青年仍能于细密而繁杂的社会结构中、空间激增的重重不确定性下,于「流动的日常」里修正与重构。


后 记


如何认识城市与城市青年?空间是很直观的一点,既观察它们如何被使用与被改变。

当有一个真实的途径去理解空间、城市与使用的关系,我们或许能看到那些私人空间向外的溢出、那些自发性的建造与创造、那些空间中人的自由交互。

如现在涌现的新商业、新社区,都不断被人们好奇地观看着、热心地托举着,在原本朴素的里面,形成一些的东西,然后继续被观看、被托举。


-有态度、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
能同时做到,的确很有难度
但如你所见,我们一直都在努力
欢迎同类自媒体主理人随时加入
-详洽请联络微信号:CRRJONE-

商业地产志
中国商业地产严肃观察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