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竟发现“脑干肿瘤”?德国神外大咖在华为她成功手术!

文摘   2025-01-11 19:26   上海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吧!


还记得小编之前推送的

“摔倒查出脑瘤”报道吗?


不慎摔倒,竟然“摔”出脑肿瘤?意外发现肿瘤是福还是祸?

【点击蓝字戳往期链接】


无独有偶

45岁的田女士身上也发生件“怪事”……


说起流鼻血,相信不少人都经历过。小时候鼻子一出血,家人就会忙前忙后,仰头(虽然这是错误的做法)、塞纸、举手、敷毛巾,各种方法齐上阵,只求快点止住那恼人的鼻血。往往血一止,大家也就松了口气,不再多想。然而对于自身健康比较注重的人来说,身体的任何异常信号,都可能是一种警示。

但田女士,这位45岁的女子,却对身体的异常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在她看来,这些都可能是健康发出的警示信号。


01
流鼻血
竟然查出脑干出血?


时间回到2019年,田女士突然流鼻血。换作很多人,偶尔一次鼻出血或许不会太在意。但对田女士而言,这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她决定去医院做个鼻部MRI检查,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结果这一查,竟查出了脑瘤!MRI显示她的四脑室有异常信号,进一步做头颅MRI检查,脑干出血。

医生看了检查结果,建议田女士保守治疗,并仔细询问了她的病史。原来,田女士之前就有耳石症,经常会间断性地头晕发作。

本以为这次也就是个普通的头晕,没想到却藏着这么大的隐患。就在2024年7月,田女士突然又出现头晕,还伴着恶心、呕吐,看东西都是重影的。家人赶紧把她送到医院,急查头CT,发现四脑室有个高密度影,可能是脑出血。再进一步做头MRI检查,结果更是让人心惊:中脑被盖有个结节状的高信号影,还向后突入了四脑室,考虑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还伴着出血的可能。

在人类复杂的大脑结构中,脑干虽小,但其重要性不容小觑,它是我们生命活动的核心控制区。过去,脑干的手术因风险极高而被认为几乎是“禁区”——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危险或严重后果。即使是在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治疗脑干的疾病仍是一大挑战,常常面临“无法手术”的情况

那么,什么是脑干?它位于什么地方?田女士病灶所在的中脑被盖又有多重要?


脑干

脑干位于大脑的底部,直接与脊髓相连,大致与人类的拇指相似。它包括三个主要部分:中脑、脑桥和延髓。这个区域虽小,却是控制呼吸和心跳的关键,同时负责调节肢体、面部和眼球的运动,以及我们的意识和其他关键功能。脑干肿瘤的出现可能会引起头痛、头晕、肢体无力、面部麻痹、复视、吞咽困难等症状。



中脑被盖—神经系统的交汇点

中脑被盖部是人体四大关键神经系统的必经之路和汇集中枢,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颅神经、自主功能神经等。内含脑神经核、副交感核、中继核和上、下行传导束等结构,这些结构复杂且紧密相邻,使得手术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严重的神经损伤。


• 被盖位于中脑水管的腹侧,黑质的背侧,是脑桥被盖部向中脑的直接延续。
• 被盖包含红核、黑质、网状结构等重要结构,以及动眼神经(III)和滑车神经(IV)的核。
• 红核是锥体外系中段系统的一部分,在运动协调中起作用。
• 黑质在运动控制和奖赏路径中起作用。
• 被盖还包含许多不同的神经束,如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等,这些神经束负责传递感觉信息。



02
保守观察无效
她找到这位德国神外大咖
考虑到手术的巨大风险,医生只好赶紧给田女士用了药物进行对症处理,但效果却不怎么理想…… 
好消息是现在不出国门,家门口就能看德国“拆弹”专家——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来自德国的巴特朗菲教授是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与技术委员会前主席、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成员,以擅长实施脑干、丘脑、颅底、延髓、脊髓等病变的微创手术闻名,是国际脑干颅底肿瘤手术大师。他的到访为中国的脑干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巴特朗菲教授以其精湛的手术技艺和对脑干解剖深入的理解,成功开展了多例高难度脑干手术,完成了极具风险的生命禁区“拆弹”手术。

03
下一步怎么做?
这位国际大咖如何评估?


“海绵状血管瘤一部分在脑干内,但在中脑被盖这一靠后的位置,伴随出血;另一部分向外延伸进四脑室。所以情况很明确。对我来说,这个病灶并不难,手术可以做得很好。总之,我可以漂亮地到达病灶,顺利进行手术。
海绵状血管瘤成功术后还会再次出血吗?这也是很多病友的疑惑。巴教授又会如何评估?

即便可能无法百分百确定是0%,但也会非常接近于零。从统计数据来看,分析1,000名患者,或许其中会有一两个在术后再次出血。针对个别病例,这是(理论层面的)风险。再明确一些,就像我说的,海绵状血管瘤的起源是基因突变。我们了解到三种不同的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海绵状血管瘤和静脉畸形。但做手术的时候,我们不能对她的基因做任何改动,所以这种遗传驱动可能继续存在。理论上,她或许会在颅内某处新发海绵状血管瘤;但实际上,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巴教授评估片段截取


04
再次突破“传统禁区”
成功手术,目前已出院

在手术室那扇紧闭的门后,隐藏着怎样的生死较量?想象一下,当手握柳叶刀,面对的不再是冰冷的模型,而是怦怦跳动的心脏、纤细脆弱的神经,每一个细微的操作都牵系着一条宝贵的生命。当肿瘤潜藏于至关重要的功能区,乃至脑干这样的生命中枢,他们更是慎之又慎,生怕一丝不慎便损害了患者的正常功能,乃至担忧患者无法平安离开手术室。

INC巴特朗菲教授再次突破传统“禁区”,为田女士实施高难度的示范教学手术。手术顺利,全切且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术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年迈的父母始终陪伴在她身边,给予她无尽的关爱与支持。

术后第2天,在普通病房的查房过程中,田女士的家人也满怀关切地提出了类似的问题:“她现在可以吃东西了吗?”对于很多这样术后的患者,巴教授总是表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术后第四天,巴教授欣喜地告知:“你的MRI结果非常棒!可以试着下地走走了。”田女士听后,脸上绽放出了久违的笑容,连声表示感谢。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为何就像“拆弹”一样?

1. 高风险性:脑干是生命中枢,控制着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手术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严重损伤,造成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这与拆弹过程中的高风险性相似,一旦操作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2. 精确操作要求: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需要非常精细的操作,医生必须小心翼翼地避开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精确定位病变位置,这与拆弹过程中需要精确剪断特定线路以避免爆炸的风险相似。


3. 紧急性和时效性: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可能随时破裂出血,一旦出血,可能会迅速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手术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完成,这与拆弹时必须在炸弹爆炸前迅速解除威胁的紧迫性相似。


4. 使用高科技设备: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医生会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等高科技设备来辅助手术,实时监测神经动态,确保手术安全,这与拆弹专家使用专业设备来检测和拆除炸弹的技术相似。


5. 术后风险:手术后患者可能面临再出血的风险,这种风险在术后的几天到几周内较为显著,如果再出血发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这与炸弹拆除后可能存在的二次爆炸风险相似。


因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因其高风险性、精确操作要求、紧急性和时效性、使用高科技设备以及术后风险,被形象地比喻为“拆弹”。


点击阅读: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成功率高吗?INC巴教授312例成功案例解析



1、临床症状严重提示有手术指征;
2、偶然发现的(静态的,无临床表现,无出血)海绵状血管瘤暂时不需要手术治疗;
3、在进展恶化快的病人中,紧急手术切除肿瘤是有益的,相当于抢救性手术;
4、有很多手术入路是可以选择的,但最短到达肿瘤的手术路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手术入路选择;有的较长的入路在特定情况下对功能的保护是很好的。
5、根据巴教授手术的患者,90%以上的患者可以达到良好或极好的预后。
6、再出血的患者应该再次手术


▼点击图片,了解巴教授的脑干突破之旅


神经外科大师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不断磨练技术、修炼自己的内心,将手术技术上升到艺术,也是不知疲倦的师者,言行举止中都洋溢着对神经外科的无限热情,致力于世界神经外科的交流与发展。


多年来,巴特朗菲教授收到过来自欧洲、中东、北非以及日本、中国、韩国、新西兰等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术邀请,进行技术交流及经验分享。INC引入世界前沿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同时与国内同行共同探讨神经外科领域新技术成果,促进前沿技术的分享,推动医学跨国交流,造福更多病家

INC巴教授中国之行继续,获新生的篇章还在续写,他与中国神经外科手术团队将继续战斗在手术室内,只为每一个置身绝境的生命能够走得再远一点当病人恢复健康,走出医院的那一刻,也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



想要了解更多国际教授案例,可拨打官方电话400-029-0925。如果您也有想要分享的经历或者无法解答的疑惑,欢迎留言或者在后台私信我们。




声明:INC致力于中外前沿神经外科技术交流与推广,以上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不作为其他患者的医学诊疗意见,本平台非医疗机构,不单独表达医学观点。

INC国际神经科学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400-029-0925),这是一个专注于搭建世界神经外科领域声誉斐然的专家团国际交流的公司。致力开展全球范围内的神经外科学术交流、相关技术支持以及疑难案例联合咨询等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