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编之前推送的
“摔倒查出脑瘤”报道吗?
【点击蓝字戳往期链接】
无独有偶
45岁的田女士身上也发生件“怪事”……
说起流鼻血,相信不少人都经历过。小时候鼻子一出血,家人就会忙前忙后,仰头(虽然这是错误的做法)、塞纸、举手、敷毛巾,各种方法齐上阵,只求快点止住那恼人的鼻血。往往血一止,大家也就松了口气,不再多想。然而对于自身健康比较注重的人来说,身体的任何异常信号,都可能是一种警示。
但田女士,这位45岁的女子,却对身体的异常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在她看来,这些都可能是健康发出的警示信号。
时间回到2019年,田女士突然流鼻血。换作很多人,偶尔一次鼻出血或许不会太在意。但对田女士而言,这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她决定去医院做个鼻部MRI检查,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结果这一查,竟查出了脑瘤!MRI显示她的四脑室有异常信号,进一步做头颅MRI检查,脑干出血。
医生看了检查结果,建议田女士保守治疗,并仔细询问了她的病史。原来,田女士之前就有耳石症,经常会间断性地头晕发作。
本以为这次也就是个普通的头晕,没想到却藏着这么大的隐患。就在2024年7月,田女士突然又出现头晕,还伴着恶心、呕吐,看东西都是重影的。家人赶紧把她送到医院,急查头CT,发现四脑室有个高密度影,可能是脑出血。再进一步做头MRI检查,结果更是让人心惊:中脑被盖有个结节状的高信号影,还向后突入了四脑室,考虑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还伴着出血的可能。
脑干位于大脑的底部,直接与脊髓相连,大致与人类的拇指相似。它包括三个主要部分:中脑、脑桥和延髓。这个区域虽小,却是控制呼吸和心跳的关键,同时负责调节肢体、面部和眼球的运动,以及我们的意识和其他关键功能。脑干肿瘤的出现可能会引起头痛、头晕、肢体无力、面部麻痹、复视、吞咽困难等症状。
巴教授评估片段截取
在手术室那扇紧闭的门后,隐藏着怎样的生死较量?想象一下,当手握柳叶刀,面对的不再是冰冷的模型,而是怦怦跳动的心脏、纤细脆弱的神经,每一个细微的操作都牵系着一条宝贵的生命。当肿瘤潜藏于至关重要的功能区,乃至脑干这样的生命中枢,他们更是慎之又慎,生怕一丝不慎便损害了患者的正常功能,乃至担忧患者无法平安离开手术室。
INC巴特朗菲教授再次突破传统“禁区”,为田女士实施高难度的示范教学手术。手术顺利,全切且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术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年迈的父母始终陪伴在她身边,给予她无尽的关爱与支持。
1. 高风险性:脑干是生命中枢,控制着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手术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严重损伤,造成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这与拆弹过程中的高风险性相似,一旦操作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2. 精确操作要求: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需要非常精细的操作,医生必须小心翼翼地避开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精确定位病变位置,这与拆弹过程中需要精确剪断特定线路以避免爆炸的风险相似。
3. 紧急性和时效性: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可能随时破裂出血,一旦出血,可能会迅速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手术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完成,这与拆弹时必须在炸弹爆炸前迅速解除威胁的紧迫性相似。
4. 使用高科技设备: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医生会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等高科技设备来辅助手术,实时监测神经动态,确保手术安全,这与拆弹专家使用专业设备来检测和拆除炸弹的技术相似。
5. 术后风险:手术后患者可能面临再出血的风险,这种风险在术后的几天到几周内较为显著,如果再出血发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这与炸弹拆除后可能存在的二次爆炸风险相似。
因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因其高风险性、精确操作要求、紧急性和时效性、使用高科技设备以及术后风险,被形象地比喻为“拆弹”。
▼点击图片,了解巴教授的脑干突破之旅
INC巴教授中国之行继续,重获新生的篇章还在续写,他与中国神经外科手术团队将继续战斗在手术室内,只为每一个置身绝境的生命能够走得再远一点。当病人恢复健康,走出医院的那一刻,也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
想要了解更多国际教授案例,可拨打官方电话400-029-0925。如果您也有想要分享的经历或者无法解答的疑惑,欢迎留言或者在后台私信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