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中医药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目前规范化、标准化的社会中,对其疗效应该如何更加科学的、合理的评价,仍是一个世界难题。
长期以来,中医药有效性评价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健康发展以及走向世界的“卡脖子”难题。
多项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关于传统和替代医学的文件均指出:世界要有开放的头脑接受传统医药,而传统医药要被广泛接受依赖于疗效的肯定,其中的关键环节在于研究及评价方法的科学性。
由此可见,中医药疗效难以获得广泛认可的关键问题,是当前循证医学(EBM)体系下,中医药难以获得以随机对照试验(
那么,究竟是中医药本身疗效不佳?还是中医药疗效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不够好?
这值得深入反思并必须加以解决。进入全球化新时代,中医药守正创新发展期待新策略和新突破。
我国在《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多项决策部署中提出,需要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
进入21世纪,WHO关于传统医学的方法学评价指南进一步指出,“在进行研究和评估传统医学时,应尊重通过长期既定做法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传统医学的疗效评估可能与西方生物医学有很大不同”。
可见中西方医学界在建立更符合中医药乃至传统医药特点的疗效评价方法体系方面存在共识,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既符合中医药的发展需求,也是国际疗效评价体系发展的重要课题。
这里要给大家推荐本刊19期发表的特别关注《中药有效性评价新策略新方法:整合证据链法》,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肖小河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唐健元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戴爱国教授等我国10余位知名专家联合创建/完成。
为了突破长期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临床疗效评价关键技术这一“卡脖子”难题,肖小河领衔团队近年来在系统分析和反思当今中医药研究特别是中药有效性评价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从医学认知的底层逻辑出发,在系统剖析中西医药诊疗理念、药效物质基础、研发范式、疗效认知和评价模式等方面客观差异的基础上,整合临床经验、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的证据要素,首次提出并建立中药有效性评价新策略和方法体系—整合证据链法(iEC-Eff),形成中药有效性“临床经验-实验研究-临床试验”一体化评价与确证模式。
初步应用研究显示,该方法可使中药特别是流传千年、有口皆碑、至今临床常用的经典名方的有效性评价等级得到科学提升,使其有效性证据等级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其临床价值和地位,突破了当今中药有效性评价以RCT为唯一 “金标准”的局面及局限,为破解中药有效性评价难题提供了具有原创性和引领性的策略和方法,为建立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新工具。
该方法可用于中医药经典名方有效性评价、中药新药研发、上市后中成药有效性再评价等,亦可供国家医保药物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等中药品种遴选参考。
本期封面设计主体为藏宝图的复原拼接,以体现封面论文整合证据链法的方法论。如果喜欢还请点赞转发再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