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是由红曲属(Monascus spp.)菌丝体及孢子寄生在禾本科植物稻(Oryza sativa Linn.)的种仁(粳米),经人工培养制成的发酵产品。
红曲又名红曲米、红米、福曲,是发源于我国的一种传统酿造食品,具有千年食用历史。作为药用最早记载在明代的《本草纲目》中:“红曲性甘,温,归肝、脾、大肠经,可活血化瘀、健脾消食,主要用于治疗食积饱胀、产后恶露不净、瘀滞腹痛、赤白痢下、跌打损伤等症”。红曲富含有红曲色素、他汀类、氨基酸、甾体、多糖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糖尿病、降血压、抗氧化、抑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此外,红曲中的色素是天然可食用色素,在我国、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国家或地区红曲色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据估算,全球每年至少有20亿人在食用或使用红曲及其相关产品,仅我国红曲产品的年产值就高达100亿元人民币。截至目前,我国已批准的保健食品中共有205个降脂产品使用红曲作为原料。然而,近年来欧美等国家或地区相继发出了红曲产品安全风险的相关报道。尤其是2024年3月22日曝光的日本小林制药集团生产的红曲产品,造成多人肾脏衰竭甚至死亡,引起了全社会对红曲中可能的毒性物质和质量控制标准的强烈关注。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报道,已于2023年12月关闭的小林制药公司大阪工厂在4月曾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出现污染。该事件已引发了日本食品安全问题的连锁反应,多家公司相继宣布召回使用了红曲原料的产品。有关红曲产品质量问题被广泛关注。这里要给大家推荐本刊20期发表的特别关注《关于修订我国红曲药用和食用相关质量标准的建议》,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的王智民研究员团队撰写。
为让读者对我国红曲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该文通过全面整理红曲的化学成分、生源途径、生物活性、安全性等研究进展,梳理了红曲的主要药效成分和毒/副作用成分,通过系统对比国内外红曲及其制品的质量标准,指出我国现行药品、食品、保健食品质量标准中,将洛伐他汀作为药效成分/功效成分是需要斟酌的;我国国家和地方食用/药用标准对桔霉素和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合理需要统一等问题。
对我国现行标准提出如下建议:所有标准均应对莫纳可林K、桔霉素和黄曲霉毒素进行严格限定。含红曲药品应控制莫纳可林K酸式和酯式总量限定范围,并限定酯式的含量或比例,同时增加降脂药效成分红曲素和安卡红曲黄素的含量要求;以红曲为原料的食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对莫纳可林类成分总量进行限定,红曲原料以干品计莫纳可林总量不高于0.20 μg•g-1。药用/食用标准均应限定桔霉素含量不高于0.050 μg•g-1,黄曲霉毒素(G1+G2+B1+B2)总量不高于0.005 0 μg•g-1,同时要加强红曲固体发酵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以上建议为我国有关部门修订和提高红曲相关质量标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以期助力提升我国红曲制品的质量,保障人民食品药品健康安全。
本期封面以红曲为主体进行设计,如果喜欢还请点赞转发再看哦~欲了解最新最快的研究成果,可点击“阅读原文”在中国知网下载浏览更多20期文章。购买杂志请发邮件至:cjcmm2006@188.com文章内容仅供思路参考,不代表本刊观点,非中医药专业人员请勿试药原创投稿:xmt@cjcmm.com.cn(邮箱)、chunfeng52566(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