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气血,补精气,四味药的养生膏方,家里就能做,身体虚的人赶紧补起来,好处说不完!

学术   健康   2024-11-12 19:00   北京  
作者 | 木槿 编辑 | 春风 审核 | 小也



现在大家经常会聊一些有关于健康的话题,比如失眠、脱发、消瘦、免疫力低、身体虚弱等,尝试各种养生办法,其实,你会发现这些养生方法归根结底还是在养气血。


因为一个人的身体状态与气血息息相关,我们都知道,植物茂盛与否,离不开土壤中营养成分的滋养,人体也是一样,小到皮肤毛发,大到身体各器官,都是需要气血精气的滋养。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气则是脏腑功能活动的能量源泉,所以,要想养出好身体,一定要从气血双补入手。


今天便分享一个珍贵如玉的膏方,非常适合日常滋养身体。


琼玉膏


琼玉膏,出自宋代《洪氏集验方》,由人参、生地黄、茯苓、白蜜四味组成,其中记载它能使“五脏盈溢,髓实血满,发白变黑,返老还童,行如奔马,日进数食,关通强记,日诵万言,神识高迈,夜无梦想”。


简单说,这个方子的功效就是调节脏腑功能,能使气血充实,延缓衰老,睡眠安稳,如此说来,它可真像是来自天庭的“琼浆玉液”。


琼玉膏具有滋阴补血、益气健脾,起初是用来治疗肺肾阴亏、脾气亏虚之证,后来也用来治疗气血精气亏虚的人,临床主要表现为身体消瘦、气短乏力、精神萎靡、干咳咳血、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记忆力差、食欲减退、头发早白、体质弱、舌红少苔、脉细等虚损表现。


琼玉膏虽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但我们在家里就能做,主要由人参50 g,生地黄500 g,茯苓120 g,蜂蜜500 g组成。


首先,将生地黄洗净后浸泡半小时,然后加水煎煮40 min后,倒出药汁;再加水煮30 min后,合并两次药汁,并浓缩至稠厚。


然后,将人参和茯苓磨成粉末,倒入药汁中。将蜂蜜需要加热炼制成老蜜。


最后,将炼蜜加入药汁中,继续加热至膏体黏稠,能够挂在容器边缘为止。


制作完成后,可以密封保存,每次服用一勺,早晚各一次。如果要做成汤剂,推荐剂量人参10 g、生地黄30 g、茯苓15 g,水煎服,其中人参需要另煎。


地黄又名地髓,入肝肾经,具有养阴生津、清热凉血的作用,这个方子重用生地黄,目的是滋阴水以制衡虚火,其养阴生津之效犹如深井之于旱地,默默滋养,润物无声,一片久旱逢甘霖的土地,地黄便如同那甘霖,缓缓渗透至每一寸干涸之地,为身体带来深层次的滋润与养护。


生地黄特别之处是滋养中带点儿清热,能够扑灭因为过于阴亏而出现的虚火,体现了水盛则火自熄的特性,所以,在很多阴虚的方剂中一般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比如六味地黄丸、当归六黄汤、增液汤等,均体现了滋阴清热的作用。


与它相似的熟地黄,则是以滋阴补血填精为主,适合血虚、精血亏虚者,能够很好的改善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腰膝酸软等症状,补血圣药四物汤中,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滋补气血效果好,二地黄可以一起应用。


人参能够大补元气,擅长健脾益气,在补气界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以脾胃为先,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身体的气血与脾胃的功能密切相关。


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片广袤的农田,而元气和脾气则是这片农田中的阳光和肥料,阳光给予农田温暖和光明,肥料为植物提供必要的营养,所以,只有脾胃功能正常,才能为身体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正因为人参具有这个优势,所以在一些补气血、健脾的方剂中常常能见到它,比如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归脾汤、人参养荣丸等。


茯苓,健脾益气,兼有利水渗湿的作用,与人参配伍,增强对脾脏的补益作用,同时茯苓利水渗湿,可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如果想要脾气充足,可以加白术、炙甘草,一边补气,一边辅助血液生成,更好地改善身体消瘦、气短乏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体质弱的状态。


白蜜在这里的作用,不仅仅是调和药汁成膏状,它还能补脾胃、润肺燥,是治疗肺燥咳嗽的绝佳好物,所以很多止咳的中药都是蜜炙的,比如蜜桑白皮、蜜款冬花、蜜紫菀等。


琼玉膏药仅四味,但是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却是错综复杂的,生地黄与白蜜相互配伍,具有金水相生的作用,也就是适合肺肾阴虚;脾与肺是母子关系,虚则补其母,人参、茯苓与白蜜相互配伍具有培土生金之妙。


所以,琼玉膏属于滋补类膏方,气阴双补、肺脾兼顾、肺肾同调,身体用了它就像久旱逢甘霖一样,肺燥、气血亏虚统统都不见了踪影,干咳少痰、咯血、身体消瘦、疲惫乏力、头晕眼花、失眠健忘、食欲减退等等症状便也得到好转。


滋气血,补精气的中药有很多,它们大多数都适合日常补养,补血的中药有阿胶、龙眼肉、桑葚、当归、熟地黄、白芍、大枣、枸杞,能够直接为身体补血。


中医认为,气可以推动血液运行,血可以运载气,血气相互滋生,所以,临床中常常补血与补气同时进行,补气药有黄芪、党参、红参、山药、白术,目的是使脾气充足,气血才能旺盛。


日常生活中,除了药补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熬夜劳累,夜卧血归于肝,长时间的熬夜有可能会造成气血不足,很多人会出现心慌气短、胸闷、面色暗黄等表现。


2.坚持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也有助于气血精气的生成与运行。


3.养护身心,保持精神愉悦,因为长期的紧张、焦虑和压力会影响身体的机能,导致气血不足。


交流群纳新

长按扫码添加编辑微信,备注“进群”与众多朋友交流中医药知识。无备注无法进群。


文章内容仅供思路参考,非中医药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原创投稿:xmt@cjcmm.com.cn(邮箱)、chunfeng52566(微信)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官方微信平台,每日发布权威的中医药政策、学术、产业、文化、养生资讯,打造最靠谱的中药知识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