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是人类的天性,为了追求美,现代还衍生出了医学美容、中医美容等多种学科。中医美容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古籍中有着大量美容养颜理论,实用的方药也屡见不鲜。今摘取几款增白悦颜、祛斑莹面的美容外用方,帮助大家养颜悦己。
洗面光彩方
组成:冬桑叶。
制法:将冬桑叶煎浓汁,收贮于瓶。每日晨起将30 ml冬桑叶汁加入温水中,洗面即可。
作用:祛风润肤。
洗面光彩方出自清代鲍相璈所著的《验方新编》一书。鲍相璈提出“冬桑叶,煎浓汁收贮,冬月早晨用一酒杯,掺入水内洗面”,可使面部皮肤“光滑如镜”,“面亦不冻”。
中医认为,头面部的疾病常与感受风邪有关。风为阳邪,易袭阳位,《黄帝内经》中也有“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的论述。故而,人体感受风邪常会导致气血失和而变生诸头面部疾病。
桑叶味甘、苦,性寒,归肺、肝经,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对风邪袭表,导致气血失和、火毒内生造成的雀斑、黧黑斑、粉刺颇为适合。现代研究也证实,桑叶中富含黄酮类、酚类等活性成分,还有维生素C、维生素E等多种维生素,对于调节皮肤组织的新陈代谢、治疗面部痤疮及褐斑有较好效果。
益母草留颜方
组成:益母草。
制法:将端午当日收采的全株益母草晒干研细过筛,加入适量的面粉和水,调和成团,捏成鸡蛋大小,再晒干。然后在四面开窍的泥炉底层铺炭,中间置药,上面再覆盖一层炭,点火煅制。先武火烧30~60 min,接着改用文火煨24 h,把药取出,凉透,放瓷钵中研细,过筛再研,越细越好。用瓷罐或玻璃瓶收贮,防止受潮。每日洗漱时,取细粉洗手面即可。
作用:美白驻颜。
此方全名为“近效则天大圣皇后炼益母草留颜方”,收载于唐代王焘辑录而成的《外台秘要》一书中,虽药味简单,但效果颇佳。《外台秘要》中记载,“初将此药洗面觉面皮手滑润,颜色光泽,经十日许,特异于女面,经月余生血色,红鲜光泽异于寻常,如经年久用之朝暮不绝,年四五十妇人,如十五女子”,又云其可“令白如玉,女项颈上黑,但用此药揩洗,并如玉色”。由此也可见本方美白嫩肤功效之强。
益母草味苦、辛,性微寒,归肝、心包、膀胱经,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本草纲目》认为其“入面药,令人光泽,治粉刺”。现代研究也发现,益母草中含有生物碱、黄酮、二萜类等化学成分,外用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有助嫩肤美白。
玉肌散组成:白芷、滑石、白附子各40 h,绿豆粉300 h。
制法:上4味共研成极细末保存,每日早晚用几汤匙的粉末加水外洗。
作用:淡斑美白,可治疗雀斑、白屑风、痤疮等。
玉肌散收载于清代《奇方类编》,书中对其评价颇佳,认为其能“治一切风湿、雀斑、酒刺、白屑风、皮肤作痒”。
方中白芷气味芳香、质地滑润,是古人制作面脂的要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便指出白芷“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汤液本草》中认为其可“排脓止痛生肌,去面皯疵瘢”。现代研究也证实,白芷中含有挥发油类、香豆素类等化合物,有抗氧化、美白、抗菌、抗炎等作用。滑石味甘、淡,性寒,外用有祛湿敛疮之功。
滑石质软而细腻,易于均匀铺散,至今仍是各种化妆品的主要原料之一。《本草正》记载滑石可治“诸湿烂疮肿痛”,《罗氏会约医镜》中亦有滑石可治“一切湿烂疮痛”的记载。现代研究发现,滑石外用有保护创面黏膜、吸收分泌物、促进结痂等作用。
白附子味辛、性温,有祛风痰、解毒散结之功。《本草经集注》认为其可治“面上百病,行药势”。《神农本草经疏》中有白附子可治“头面斑痕,入面脂用”的记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附子中含有挥发油类、有机酸类、含氮杂环类、脑苷类等,具有美白、抗粉刺等美容功效。
绿豆具有清热解毒功效,是常见的药食同源物质。《本草征要》中有绿豆可“去浮风而润肤”的记载。
《本草撮要》中亦有“痘疮溃烂,以豆粉扑之良”的论述。现代研究发现,绿豆中含有生物碱、香豆素类、植物甾醇、芳香物质等多种成分,可清除自由基、抗氧化。
上药合用,不仅可清热解毒、疏风止痒,治疗湿热内蕴、风邪侵袭导致的痤疮等皮肤问题,还可美白淡斑,不失为一剂美容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