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压力、焦虑、情绪波动等负面情绪无处不在,养肝成为了现代人关注的重要话题。时常有人问,容易生气怎么办?总是头晕目眩怎么办?这些都可能是肝脏出现问题的信号。
从中医角度而言,肝是“将军之官”,体阴而用阳,肝气郁结常常伴有肝血不足,两者相互影响,导致肝脏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引起了身体的各种不适。
为了帮助调理肝脏,向大家推荐一个宫廷御方和肝代茶饮,仅四味药,有助于养血益阴、疏通气机。
和肝代茶饮
中药代茶饮,在清朝宫廷中备受推崇,药茶疗疾保健,成为王公贵族乐于接受的方法。
和肝代茶饮最初便是咸丰时期为治疗后宫嫔妃所设,针对“肝气稍有未和”“头眩心悸,身肢酸倦”等症状,御方开出了四个药,具体如下:香附二钱,麦冬三钱,白芍三钱,当归三钱,煎汤代茶。
可供参考剂量:香附6 g,麦冬9 g,白芍9 g,当归9 g。
这个方子从清宫传承至今,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方适用于由于经常熬夜、久坐不动、用眼过度等造成血虚阴亏、肝气欠和的人,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面色少华或者萎黄、两目干涩、口干、心悸、两胁疼痛等。
此外,针对妇女血虚肝郁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亦有效。而痰湿或痰湿有热体质的人不建议饮用。
有趣的是,据《清宫医案集成》记载,同治朝祺妃的暑温治案中,在“诸证俱好”之后,“
只不过在上方的基础上,去麦冬,减少了白芍和当归的用量,又加上一钱川芎、六钱泽兰叶和三钱红花。
可供参考剂量:香附6 g,白芍6 g,当归6 g,川芎3 g,红花3 g,泽兰叶15 g。
加减之后的和肝代茶饮,功效偏于养血活血,兼有疏肝行气止痛之效,陈可冀评价其“实乃血虚血瘀之妇科月经病症良方”,如妇女月经量少,甚至经闭不行,经行腹痛等可饮用此代茶。
这提示我们,不只是妇科病,只要当血虚中还有血瘀时,皆可在四味药的基础上从权加入泽兰、红花、益母草等活血之品。
“和肝”代茶饮“和”的是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代茶饮的名字,不是“疏肝代茶饮”,也不是“养肝代茶饮”,而是冠之以“和肝”二字。那么“和肝”代茶饮“和”的是什么?这就要从肝脏的生理特性谈及。
《黄帝内经》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脏,颇有刚暴强急、雷厉风行的将军之风,所以肝脏也被称为“刚脏”。肝气升动太过,就容易逆乱,在临床上多见眩晕、面赤、烦躁易怒、筋脉拘挛等症状。所以面对“将军”的刚强躁急,硬碰硬是不行的,治疗上需要以柔克刚,顺应肝脏的特性。
如何顺应肝脏的特性呢?概括起来讲,就是“补肝体、泻肝用”。前文提及,肝“体阴而用阳”。“体”是指肝脏的本体,“用”是指肝脏的功能活动。肝主藏血,以血为体,血属阴;肝主疏泄,以气为用,气属阳。
肝体阴柔,其用阳刚,阴阳和调,刚柔相济,才能发挥肝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肝体不足则当养,肝用有余则当泻。下面就来分析和肝代茶饮究竟是如何“和”肝的。
方药解析
所谓“伴君如伴虎”,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御医们的终极追求。
当归、白芍:养肝血、敛肝血
最常用的补血方剂四物汤中就有这两个药,两者都入肝,都能补肝养血。
当归是养血最常用的药之一,功效如其名,使血各归其所。而且当归味辛性温,动而主走,补血中偏于温阳,补血能动肝阳。白芍呢,味酸苦,性微寒,静而喜守,补血中偏于养阴,补中有敛。两药合用,使已补之血藏于肝,相互纠偏。
香附:疏肝气
香附,味辛味苦,性平,其性宣畅,能通行十二经之气,前人称其为“主一切气”。人们熟知的柴胡疏肝散、越鞠丸中都有本药,它的芳香辛散之性,有调气、疏肝、解郁的作用。香附又作为“血中气药”,配合当归、白芍,有助于补血,防止过于滋腻。
麦冬:滋阴、清热
一方面,麦冬有利于滋阴养血;另一方面,麦冬性微寒,有清热之功。无论是肝火偏亢、木火刑金,还是肝火扰心、心神不安,或者肝火犯胃,胃阴不足,麦冬都可以发挥滋阴清热的功效。
四味药,养肝、敛肝、疏肝、清肝,打出一套组合拳,寒温并用,散中有收,达到“和肝”的目的,所谓“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注意事项
代茶饮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便宜、针对性强,灵活度大等优势,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备受众人青睐,但是在服用时仍需要注意:
1.饮茶饮时,凡属生冷、油腻、辛辣、腥臭等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应尽量避免。尤其是头目眩晕、烦躁易怒者,应忌食胡椒、葱、蒜、酒等辛辣动火之品,以免加重症状;
2.药茶不宜与某些西药同服,以免影响疗效或产生其他毒副作用,甚至造成生命危险。如服苯巴比妥类镇静药,不宜与药茶同用。具体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辨证使用;
3.养肝功在平时,决不能因服用茶饮则图一劳永逸,平时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避免久坐、久视、熬夜等行为耗伤肝血,移情易性,保持心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