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班上有“心困生”吗?班主任该如何“解困”?

文摘   2024-12-03 07:41   河南  



第六期研讨话题:(刘欣悦提供)

如何有效开展“心困生”的教育辅导?

升入高三后,班级不少学生出现抑郁情绪,这种情绪和心理问题更多的表现在身体反应上,尤其体现在头部和胃部,如呕吐、失眠等,考前考后问题暴露的更多,作为班主任,如何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如何有效带领“心困生”走出困境。


研讨活动记录

敬小娟:

高三学生备考压力大,甚至出现了头晕、恶心、失眠、手抖等躯体症状,刘老师形象地将这些孩子描述为“心困生”,班级甚至好几个学生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孩子们面临身体和心灵的“困境”,整个人被艰难的现实“困”住了,从内到外,倍感难受。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建议:

1. 家校沟通求帮助

班主任一定要及时告知家长孩子在校的表现状态,孩子身体出现了明显不适,很可能是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导致身体躯体化,自己无法正视、排解压力,需要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身体或者做心理疏导。到高三,很多时候家长都认为有压力很正常,孩子不想上学或者一上学就头晕,就是想逃避学习,事实上可能孩子身体已经发出了“求救”信号,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疏导或者医院医生开一些缓解焦虑症状的药物。家长要对孩子身体和心理足够重视,不要逼迫孩子,适当时候允许孩子请假回家缓解放松。

2. 个性关怀显温度

对于“心困生”,班主任要“远远地”关注,“细细地”呵护。由于这些孩子可能自我要求较高,心理较为敏感,所以老师不宜经常性找他们谈话,这样反而会给他们更大压力。但需要经常观察孩子的表情、动作及与同学交往情况,私下多问问其同桌或要好的同学关于他的动态,如果感觉到情绪不太好或者有反常,可以叫到身边倾听他的想法,引导他把最难受的“点”说出来,不给过多建议,有时候只是表达倾诉就会缓和不少不适的感觉。班主任此时能做的就是温暖地鼓励,坚定地支持,让学生获得一些被信任、被关怀的力量。

3. 同伴互助勤交流

学生在学校同伴关系很重要,当感觉有压力时,无法及时向在家的父母倾诉,和老师又有天然的距离感,这时候好的同伴角色就很重要,孩子可以及时向好朋友倾诉内心的烦恼和焦虑。当孩子状态不好时,班主任可以向其同伴了解其想法,并提醒其同伴多关照,勤疏导,可以主动相约一起吃饭、运动,帮助其释放坏情绪,缓解压力。

刘欣悦:

一、建立学生个性档案

1.观察记录:平时多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包括音容笑貌、举手投足等,注意是否有神情恍惚、自暴自弃、沉默寡言等异常表现。同时,记录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情况,为分析心理问题提供依据。

2.了解背景: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学习层次与水平等,以更好地理解其心理问题的成因。

二、开展日常心理辅导

1.全体辅导:

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中,尊重、奖励学生,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在学习、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心理素质。

通过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形式,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授应对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方法。

2.个别辅导:

针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了解其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方案。耐心细心是关键,在辅导结束后要及时追踪,观察学生接下来的变化和反应,及时做出应对。

三、家校合作共同关注

1.家长讲座:邀请家长参加学校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让家长了解心理教育的意义,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找到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方法。

2.沟通交流:对于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定期与其家长沟通孩子近段时间的心理状况,共同商讨应对策略。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制定辅导计划。

3.指导家长:通过家长会等形式,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避免过度期望和压力。对于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家长应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与孩子共同面对困难。

四、实施专业治疗与干预

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反应,如呕吐、失眠等,及时识别这些可能是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表现。当发现学生心理问题严重时,应及时联系专业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进行评估和治疗。鼓励学生积极配合专业治疗,如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等。同时,班主任应关注治疗进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五、激发学习兴趣与动力

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如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的特长,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和成就,激发其自信心和进取心。鼓励学生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阅读、绘画、音乐、运动等,以转移注意力,减轻压力。


季庆贺:

一、建立学生个性档案

1.观察记录:平时多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包括音容笑貌、举手投足等,注意是否有神情恍惚、自暴自弃、沉默寡言等异常表现。同时,记录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情况,为分析心理问题提供依据。

2.了解背景: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学习层次与水平等,以更好地理解其心理问题的成因。

二、开展日常心理辅导

1.全体辅导:

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中,尊重、奖励学生,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在学习、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心理素质。

通过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形式,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授应对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方法。

2.个别辅导:

针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了解其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方案。耐心细心是关键,在辅导结束后要及时追踪,观察学生接下来的变化和反应,及时做出应对。

三、家校合作共同关注

1.家长讲座:邀请家长参加学校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让家长了解心理教育的意义,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找到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方法。

2.沟通交流:对于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定期与其家长沟通孩子近段时间的心理状况,共同商讨应对策略。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制定辅导计划。

3.指导家长:通过家长会等形式,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避免过度期望和压力。对于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家长应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与孩子共同面对困难。

四、实施专业治疗与干预

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反应,如呕吐、失眠等,及时识别这些可能是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表现。当发现学生心理问题严重时,应及时联系专业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进行评估和治疗。鼓励学生积极配合专业治疗,如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等。同时,班主任应关注治疗进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五、激发学习兴趣与动力

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如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的特长,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和成就,激发其自信心和进取心。鼓励学生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阅读、绘画、音乐、运动等,以转移注意力,减轻压力。

感谢关注,请多指导

欢迎点赞,点亮在看

图文:敬小娟 刘欣悦 季庆贺

编辑审核:敬小娟

河南省敬小娟名班主任工作室出品



— END —


河南省敬小娟名班主任工作室
作为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让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的专业引领、带动、辐射作用,促进班主任尤其是青年班主任的快速成长,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使工作室真正成为教师“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师生的益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