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自己“客体化”的人生到底有多爽:不好意思,我根本不关心别人怎么看

文摘   情感   2024-06-23 17:35   广西  



1995年,在32届金马奖颁奖典礼上,菲和张学友一起,作为特邀颁奖嘉宾

上台后王菲忘记了颁奖词

张学友准备帮她救场,王菲说:“我想想”。

台下几千观众、还有坐着的无数大佬,都变得鸦雀无声,他们都在等王菲想出颁奖词。

可是,过了好久,王菲云淡风轻地笑着说:

“搞忘了,我们颁奖吧。”

全场人大笑。

这么重要的场合,全世界的眼光都关注,王菲却忘词了。

她忘词之后还能做到气定神闲,举重若轻我想全世界能够做到这样的,就只有王菲了吧。

人们谈论王菲,都说她能“为自己而活”“不外界的评价而影响”“能够真正放下”

当然,也有攻击她离了两次婚,不好好养孩子,还追求所谓的爱情,真是自私、不体面

王菲怼他们:

抱歉,没有按照你们的想法去追求体面,但我怎么过是我自己的事情。

很多人都欣赏她自由、率性、无拘无束活出真实的自我的人生。

反观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过度在意周围人的眼光,把对自己的“审判权”交到别人的手中。

自己的价值感不是来源于自己,而是来源于他人的肯定。

也不敢在他人面前展示真实的自己,而是活在一个压抑、不能自由生长“假自我”之中。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你把自己客体化了,失去了自己的主体性。


01.

什么是客体化呢?

我们先来了解几个心理学概念,自体于客体。

自体就是自己,自我

客体就是他者,就是除了自我以外的万事万物。

客体化就是没有自我,将自己放在了客体的位置上。

比如,你伴侣说你不会做家务,真是个没用的人。

如果你主体感强,你自己有没有价值,是你说了算,而不是你伴侣说了算。

但如果你客体化,就会觉得自己真的没价值,意味着你的好与坏都是由别人来判定的。

客体化会让你活得不自在,唯唯诺诺,过度在意别人的感受,做什么事情都束手束脚,活在他人的评判眼光中。


02.

一个人为什么会将自己客体化呢?

婴儿刚出生时,处于一种全能自恋的、与世界浑然一体的状态,认为我就是万物,万物就是我,我就是世界的中心。

如果养育者能够给婴儿良好的教育,他就会走出全能自恋。


好的父母允许孩子通过父母这个重要的客体,伸展出自我,也就是形成了自体。


如果父母不允许孩子“使用自己”,就不能够帮助孩子生长自我。

有的甚至还要孩子无时无刻不照顾父母的感受,这种倒置的关系,就会让孩子无法建立自我,活成客体化。

武志红老师曾经说,当父母允许孩子“使用自己”,就会让孩子在生命最初形成了一份基本的感知:我可以自由的使用这个世界

如果孩子生命之初没有形成这份基本感知,他的生命力就会处于一种萎缩压抑的状态,

在关系中就会表现出一种唯唯诺诺,不敢释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人。


03.

我也经常提到,想要让自己内在的力量感变强,就需要在一个有抱持感的环境中,重新把自己养一遍。

在有抱持感的环境中,你不会感受到被评价、被贬低,你的意愿和想法基本都能实现,你的人格会得到滋养。


你的内在自我稳定性变强了,自我价值感也会提升,在关系中就敢活出真实的自己,敢于去拒绝,去报复,去被讨厌。


当你能建立足够的自体意识,你就不会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和眼光了。


04.

也许我们从小到大,都被设计着,活在无数条条框框里面

你要考上一个好的大学,

你要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你要有车有房,

你要兼顾事业与家庭,

你要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婚姻......

不是在给上一代人活着,就是给下一代人活着,甚至是给别人活着,

唯独,就是没有给自己活过。

不懂得如何去拒绝别人,害怕让别人失望,

在意别人的评价和感受,甚至不敢坦露自己的情绪,那个真实的自己被压抑着看不见阳光。

但是,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是你自己一个人走,他人不能,也不该左右你的人生。

不要放弃自己人生的掌控权,也不要把自我价值感的评价交给外界。

当你不再苛求自己完美,不再害怕展示真实的自己,由内而外散发着平和自信的能量,

你就能拥有一个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人生。


END

点击下方名片,即可获赠100+本高分

电子书!还有更多好文等着你




作者简介:灵芽,专注于个人成长及情感文章,分享心理学、职场经验等干货,一边写作一边成长。

欢迎加我微信,一起学习成长
你的赞赏是爱,是希望,是鼓励我持续分享的源泉。

灵芽
流动,有趣,温暖,内心有力量,向下扎根,向内生长
 最新文章